元胡,又名玄胡、延胡、延胡索,本名"延胡",宋朝时因避宋真宗赵延名讳而改为"玄胡索",清代又避康熙大帝玄烨名讳改为"元胡索",一直延用至今。长在海拔比较高的偏阴凉的地方,它的花很漂亮,漫山遍野,好似一只只紫红色的千纸鹤,展翅欲飞。元胡的药用部分是根茎,晒干后很硬,打都不好打碎,颜色是稍微偏暗的深黄色。《雷公炮炙论》说,心痛欲死,速觅元胡。李时珍对它的评价更高,说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不通则痛,痛"由于邪气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所致,即不通则"痛"。如临床所见的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的"痹证"疼痛;跌打损伤、气血闭阻的肢体关节疼痛;邪气入侵、闭阻脏腑经络,气血不通引起的脏腑病症疼痛等。 有气血不通但不痛 :由于经络气血痹阻不通,气血津液不能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出现麻木,但无"痛"的感觉,逐渐发展到痿不能用的地步。如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 不荣则痛,荣就是荣养,什么东西有荣养的作用?当然是气血津液。也就是说气血津液不足了,局部会发出疼痛信号,患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因病久气血不足,脾肾亏虚,经脉筋骨失于濡养,可见周身疼痛。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无力滋养脏腑,致使痰湿聚集、热毒内蕴等耗伤气血,可导致发热、疼痛等。故"不荣则痛"为大多临床虚证发病的关键。 如肾阴虚,见腰膝酸软隐隐作痛,足跟痛,牙齿松动隐隐作痛,咽部如有异物感隐隐作痛,舌红少苔,脉细数。这些痛并非不通,乃是精血虚少,失于濡养,虚阳上浮所致。 中药方有单味药起大病的,一味元胡就是中医止痛片。 中医治疗疼痛不是去止痛,而是疏通气血。元胡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元胡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使气畅血行,通则不痛。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元胡单味药研末吞服,可用于治疗头痛、月经痛、以及胃肠疼痛,其镇痛作用较一般解热镇痛药强,服药后 15 分钟即出现镇痛作用,并维持 2~5 小时,对胃肠道系统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对失眠、尤其因疼痛引起的失眠更为有效。 元胡配伍生地黄治疗顽痹疼痛,配伍白芍治疗慢性胃痛,配伍瓜蒌治疗胸痹心痛,配伍大黄治疗胆囊炎之胁痛,配伍川芎治疗顽固性神经性头痛,配伍当归治疗经行腹痛。 元胡止痛片是一种成分较为简单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延胡索和白芷,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痛经、头痛、胃痛等,具有止痛活血的作用。 其不良反应较小、药性较为温和,因而广泛应用于痛经、胸胁胀痛等疼痛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延胡索具有不同于非甾体类药物及阿片类的镇静、 镇痛及麻醉作用,并且可以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芷祛风散寒、消肿排脓,可入阳明经,对于头额、眉棱骨、上下龈等阳明经循行部位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两者共用,气血并调,可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