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十大元帅不谈,开国十大将就是我军的最高军衔了,粟裕到许光达,无一不是为我党革命事业和全国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之人。 不过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其实在最初评选大将军衔时,上报的入围名单的不止十人,而是十五人。而其中,就包括了曾长期担任毛主席警卫,后担任一野(西北野战军)第一副司令的张宗逊将军。 张宗逊将军职务够高,资历也深,是从秋收起义开始就追随毛主席的老红军。他在最初15人的大将名单中排名第十,按道理讲,就算最后只有10个大将名额,也应该有张宗逊一席之地的。 但结果却是他第十大将的位置被排名第十二的,曾经的部下--西北野战军第三军军长许光达所取代。其中究竟有何考虑,下面本文从头道来。 张宗逊是陕西渭南人,出生于1908年,他从私塾一路读到中学,学习十分刻苦,在职业中学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就此明确了自己的信仰。 16岁那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成为我党的后备人才。1926年,18岁的张宗逊考入黄埔二期,并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毕业后,张宗逊在国军第8军中担任连长,然后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起义军失利后,主席率领部队转移,在三湾对军队进行了改变。 在这次改编中,前期表现得有勇有谋的张宗逊被任命为警卫排长,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 虽然这个岗位不在战斗一线,但对人的要求实际上更高,其警惕性甚至比在作战一线要更敏锐。对于张宗逊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考验。 而张宗逊则对这个任务甘之如饴,对他来说不仅可以直接保护自己在黄埔军校时就崇拜的主席,更是有了更多的机会,受到主席的言传身教。 在这个岗位上,张宗逊可以说是与主席形影不离,乃至主席睡觉时,他就在旁边打个地铺,可以说24小时贴身守卫。 除了警卫职责外,张宗逊还负责为机关收集情报。1929年初,他就通过从瑞金邮局获得的报纸,为主席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 原来,当时有一家报社报道:国军独立第七师的一个团一直跟在我军后方,计划伺机歼灭我军。主席在看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率部在大柏地设伏,反过来全歼了尾随我军的敌人。 中央苏区建立后,张宗逊被调往一线部队,先后担任过红36师师长、红12军军长等职,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担任军长时,年仅22岁。 长征期间,他指挥红10团参加夺取娄山关战役,取得了我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又率部攻占遵义,立下了大功。 1937年1月,张宗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负责指挥中央警卫团,再一次担负起了守卫中央,保卫毛主席的任务。党中央、毛主席正是在他的护送下,进驻了延安。 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120师358旅旅长,在晋西北抗日战场上,打出了雁门关大捷的惊人战绩。此后,他率部转战晋察冀边区、冀中地区、晋西北,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还多次粉碎国军对我军的进攻。 1943年,张宗逊部又被中央召回,在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中,负责拱卫陕甘宁根据地的安全,同时负责后方的练兵工作。 1945年8月,随着日本战败,国军胡宗南纠集11个师的兵力,企图夺取陕甘宁边区,占领了我爷台山阵地。张宗逊临危受命,指挥部队发起反攻,用3天时间,收复阵地,夺回了边区南大门,击退了所有来犯之敌。 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被任命为大同指挥部司令、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一野)副司令,配合彭德怀彭总指挥部队,为我党收复了大量失地,特别是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多年的战斗经历中,张宗逊也有过失败,而正是因为这一次失败,导致毛主席亲口评价他:该厉害的时候没厉害。 那是在大同战役中,他首次担任参战部队的全权指挥员,负责攻占大同。虽然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但由于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在大同守军被逼到一处死守后,张宗逊下达了部队休整的命令。 而正是在我军休整期间,敌人又趁机加强了防御工事,而此时,傅作义又派出3万大军支援大同。 傅作义的援军在张宗逊指挥部队掉头前,就快速攻克了我军的卓资山阵地,然后兵锋直指集宁。张宗逊立刻指挥部队驰援集宁,然而由于判断慢了一拍,再加上我军装备实力整体落后,集宁最终仍然失守。 虽然张宗逊带领主力撤出了集宁,但是卓资山、集宁的接连失守,让我军攻占大同的计划流产,让驻扎张家口的我军处于被包围的被动状态,导致整个西北的作战形势十分危急。 虽然张宗逊很快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反攻夺回了集宁,化解了这次严重危机,但大同战役的失利,仍然让主席十分失望,这才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当然,这一次失利并不能影响张宗逊将军在我党革命事业中做出了贡献,不过却让很多人认为正是这次失利导致张宗逊与大将军衔失之交臂。 可能这有一定的因素,但其实我们仔细对比,会发现虽然张宗逊将军在红军时期职务很高,资历很深,但在抗战期间以及解放战争期间,与其他大将相比,还是略有不足。 特别是大将军衔必须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军的代表人物,再加上毛主席一向对"身边人"要求严格,综合种种因素,让多年在自己身边的张宗逊受些"委屈",授予上将军衔,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其实,无论大将还是上将,都是我们后辈无法忘怀的英雄先辈,张宗逊将军敢打善战、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