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0日,国家卫健委相关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有5款HPV疫苗(宫颈癌疫苗)产品获批注册,不过总体上看,HPV疫苗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其实,HPV疫苗供应不足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距离2020年1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已过去一年半有余,但宫颈癌仍然是当下名副其实的"女性杀手",其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仍然高居第四。 作为唯一一种病因明确、可以预防和阻断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防治为何如此艰难? "包括认知、资金以及技术等问题,导致的宫颈癌疫苗接种和筛查人群覆盖不足是最大因素。不过,随着HPV疫苗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突破,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早诊早治,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第一个被消除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宫颈癌新发患者高达57万,我国的新发患者约占20%。当前,我国大学生HPV疫苗接种率不足1%,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率36.9%,离世卫组织提出消除宫颈癌的2030目标有一定差距。 预防关口仍需前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认为,预防宫颈癌有两道关口:一是在病毒侵入人体前打疫苗,体内抗体就会把病毒杀死;二是给成年妇女做定期筛查,若能在癌前病变阶段查出来就可以根治。"宫颈癌从病毒暴露到致病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这一时间窗口也为医疗干预措施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从我国宫颈癌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呈现的情况来看,宫颈癌的相关防控关口应该逐步前移。" 宫颈癌防控关口前移的同时,防控重心还应向基层下移。乔友林教授提醒,关口前移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对这个疾病进行预防,不要等发病后再进行治疗。"目前来看,打疫苗是宫颈癌防控最前移的状态,其次就是筛查,也是最为有效的防控关口前移措施。" "中国技术"助力防治普惠 在宫颈癌的HPV核酸检测技术方面,我国已提前布局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基于最新的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乔友林带领团队首创了"careHPV"快速筛查技术,2.5小时内就能准确捕捉到由14种高危型HPV导致的癌前病变,成本仅为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技术的1/10。这项简单快速适宜技术获得世卫组织的资格认证,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careHPV"快速筛查技术的敏感性与HC2接近,同时具备用时更短、经济效益更高、设备简单等优点,已被多个国家采用,极大助力宫颈癌防治普惠。 此外,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专家,乔友林成功推动HPV疫苗在中国上市,并领衔国产HPV疫苗临床试验,使中国成为全球继美英后第三个成功研发生产HPV疫苗的国家。 HPV疫苗是一款基于基因工程病毒颗粒的疫苗,非常安全。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通过诸如酵母菌、大肠杆菌等不同的载体来表达HPV外壳的蛋白,最后在体外自动组装成一个个跟真的病毒一样的颗粒。"在病毒样颗粒进入身体后,可以让身体以为这是真的病毒,从而产生很好的免疫反应"。 "HPV疫苗很有效也很安全,但技术比较复杂,目前很多国家还生产不了,不过我国目前在生产上已经实现了突破。"乔友林教授认为,随着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HPV预防性疫苗和筛查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最佳的宫颈癌预防方式,我国科学家也成功为世界宫颈癌防治输出了"中国智慧"。 在我国,1999年之前原始宫颈癌筛查漏诊率还比较高。然而自从2009年以来,国家启动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如今,十三四岁的年轻女孩就可以接种到HPV疫苗了。乔友林坦言,"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在HPV预防性疫苗和筛查技术的强强结合下,让"宫颈癌"成为癌症名单上第一个被消除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