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港圈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最能代表香港的, 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亭, 也不是海洋公园,而是香港小姐. 我们来看看那些年的香港小姐颜值到底多逆天: 1983年的张曼玉; 1988年的李嘉欣; 1989年的陈法蓉; 1990年的袁咏仪; 1991年的郭蔼明等等。 她们的美自然而纯粹, 惊艳了众人,也惊艳了时光。 而我们怀念的, 是随盛世美颜一同溜走的旧时光, 以及众星云集的香港娱乐圈。 说起香港娱乐圈, 最能引起共鸣的莫过于TVB剧了。 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 看过TVB的那代人是幸运的。 只是一句熟悉的台词, "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发生这样的事,谁也不想的", 就能勾起每个人对TVB的专属回忆。 看厌了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套路, 以及那些远离观众的脚本, TVB剧的真实、接地气, 它所传达的普世的价值观, 更能让人沉醉其中。 其中平凡而伟大的都市男女, 也潜移默化影响了许多人。 每看一部TVB的职场剧, 就换一个职业理想, 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 《壹号皇庭》系列, 为孩提时代的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不光了解了法律知识, 更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身穿律师袍、头戴假发的大状, 在法庭上舌战群儒的风采。 从此以后, 理想职业一行写下"律师"二字。 借着剧中痴情孝顺的江承宇一角, 陶大宇连获"十大电视艺人冠军", 人气一时无两, 成为当时的第一师奶杀手。 但数我心头好的还是欧阳震华饰演的余在春。 屋村长大的他, 靠自己的勤学实干从底层爬到大律师, 就算遇到艰难坎坷, 他也没有怨天怨地,意志消沉, 而是想尽方法度过一个个考验。 《鉴证实录》里陈慧珊的饰演女法医聂宝言, 她一身黑衣,淡雅的妆容, 工作时专注冷静, 既具备专业法医的素养, 又散发着职业女性的干练气质。 直到今天再回顾这个角色, 她依然算得上电视剧中, 最有代表性的职业女性之一。 因为女法医聂宝言, 不少人对法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心中埋下了通往未来的种子。 还有刑侦剧代表《陀枪师姐》, 耳目一新地讲述女性职场故事, 让更多人认识到"独立女性", 郑秀文献唱的主题曲《女人本色》, "不必装蠢, 做女人不应甘心去做花樽"也成为经典。 "中年失婚"的娥姐, "年轻冲动"的三元, 刻画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 不同经历的女性对爱情、工作、生活的思考。 配枪女警的飒爽英姿, 更是让人向往警察这一职业。 经典的港剧还有很多, 《妙手仁心》《刑事侦缉档案》 《创世纪》《法证先锋》《难兄难弟》等等, 剧中源源不断的金句输出, 开导人"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毕竟"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不想的",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 商战上"有钱真的能为所欲为"; 刑侦剧里必备台词一定是, "你有权保持沉默, 但是你所讲的一切将会成为呈堂证供"。 让人酣畅淋漓。 一部又一部经典剧集, 汇成我们心中共同的集体记忆, 值得我们不断回味。 TVB的剧好看, 其中一定少不了选角的功劳。 香港娱乐圈的俊男美女不少, 但这并不是TVB选角的重点, 有特点,贴合角色才是首要, 欧阳震华就是典型例子。 总有人会说, 欧阳震华颜值不高,身材又不健硕, 头发还越发"秃"出, 整个人都是圆圆的, 为什么他能成为港剧常青树, 俘获一众师奶的芳心? TVB剧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有人情味, 即使是扣人心弦的刑侦剧、犯罪剧, 阿SIR和MADAM吃大排档的戏也不能少, 暗藏杀机的商战剧和啰嗦的阿婆阿伯仍是标配。 而欧阳震华的长相, 先天就与TVB剧的风格相契合, 《陀枪师姐》《洗冤录》《法证先锋》…… 这些剧拍一部就火一部。 而说到长相有特点, 那就不得不提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 正在"滚烫人生"的陈小春了。 陈小春说不上英俊潇洒, 反倒带着一点痞气。 当年刚演完山鸡哥的陈小春, 被选中出演《鹿鼎记》的韦小宝, 这是谁也想不到的。 毕竟李添胜第一次拍《鹿鼎记》, 韦小宝是梁朝伟演的, 康熙则是刘德华。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 就是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 也是他所有小说角色中, 最接地气的一个。 而从小在底层摸爬滚打的陈小春, 他的接地气就是骨子里自带的。 因此韦小宝的嬉笑怒骂、鬼马精灵, 才被他演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除了演员气质要与角色相符, 一部戏要留住观众, 演员的演技同样至关重要。 谁都知道, TVB的演员尤其敬业, 为了拍好每一场戏, 个个都拼成了"内卷达人"。 2018年凭借《踩过界》拿下视帝的王浩信, 因为多次在剧里挨巴掌, 一直被笑称是在巴掌中成长起来的演员。 有一场戏, 他不仅被狂扇13个巴掌,还自掴19个耳光, 真是狠起来连自己都打。 杨怡在拍摄《宫心计》时, 有一场被掌嘴的戏, 为了效果更逼真, 她当时真的被用木板掌嘴, 直到导演喊卡, 她的嘴巴红了一片还渗出血迹。 67岁的刘松仁, 在《继承人》中有一场失足踏空的戏, 要从法院高高台阶上滚下, 但他拒绝用替身,亲自上阵, 直接从几十级高的楼梯上滚下来。 前段时间的TVB眼技挑战, 郭晋安只一个眼神, 就让人不寒而栗, 而这短短的几秒钟, 离不开长年累月的积累。 有人说他演什么像什么, 甚至称他为"千面小生"。 在《笑看风云》中, 他是阴险小人朗清; 在《阿旺新传》中, 他是憨厚善良的傻子阿旺; 在《离岛特警》中, 他是嫉恶如仇的王安顺。 郭晋安对于角色的驾驭能力, 不得不令人叹服。 正所谓,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因为敬业, 他们才能磨练出好演技, 才能带给我们一部部好作品。 我们看电视剧, 无非是想从中获得些什么。 但在内娱横行的玛丽苏剧, 却很难让人投入, 更别说在其中看到关于现实生活的某种折射。 最令人苦恼的是, 国产剧到处是"伪穷人"。 《我的真朋友》里baby饰演的程真真, 大学毕业后,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当客服, 辛苦一个月才挣个2000块, 比现实中很多人都苦, 但是画面一转, 她独自住在上海一室一厅的精装房里, 顶着精致的妆容, 吃着并不便宜的自嗨锅。 这种所谓的"穷人"人设, 对普通人并没有参考意义。 而《男亲女爱》的余乐天, 才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打工人的挣扎。 作为一个称职的打工人, 尽管每天骂骂咧咧,时间一到就想收工, 但想想没还完的账单,没到账的工资, 还不是只能默默在岗位上耕耘。 这才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会反复回看过去的TVB剧, 看它背后的"生活气息"。 尽管如今的TVB剧走向没落, 但无论什么年代, 回头再看,它们依旧称得上经典。 在很多人的成长旅途中, TVB的演员和剧集都一路相伴, 无论是哪个时期, 总有一部剧、一个角色, 甚至是一句台词, 值得我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