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了聚散离分,也就对生活不苟求,对感情不将就了; 你终究有一天会明白的;如果你爱过我的话;又怎舍得让爱你的人难过。 "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信天游粗犷的调调荒腔,飘荡在黄土高坡上,这世间的故事,是说不尽的苍凉。 1992年,躺在病床上的路遥再次收到了妻子林达的《离婚协议书》。 自知时日无多的他没有像以往一样回绝,而是默默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协议书的内容很简单,几乎没有任何产生分歧的余地: 家中所有财产都留给他们唯一的女儿,林达什么都不要,她只求离开他。 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人之将死,到底有什么仇怨非要让这个女人一次又一次地逼着丈夫离婚呢? 作为当时国内家喻户晓的知名作家,路遥的作品曾风靡全国,他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以"战胜苦难"的形象带给人们无穷的动力。 他写苦难,写苦难中的人,写他们在苦难中坚毅的品格。 可叹的是,这样一个对生活"百折不挠"的作家,却没有战胜生活带给他的苦难。 有人说,通过作品可以了解一个作家的人生,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即便你走过他人生中所有的路,到头来遇见的,也只是属于自己的苍凉。 而关于路遥的故事,还要从西北那片广袤的黄土地说起…… 01
1969年,陕西延川,这个窝在偏远山沟里的穷县来了一队北京知青,他们将在这里插队劳动。 北京知青的到来,不仅为时任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路遥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同时也让他和一位"北京姑娘"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次宣传活动中,20岁的路遥遇见了他的初恋——林琼。 北京姑娘的豪爽大方、能歌善舞,深深地吸引着这个情窦初开的西北青年。 对于路遥来说,"一见钟情"并不单是初见的怦然心动,而是从那一眼开始,他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她。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林琼也对这个人品和才华俱佳的青年产生了好感, 在贫瘠荒芜的天地中,两颗青春懵懂的心很快走到了一起。 宣传队解散后,林琼回到插队的楼河村。 在分别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二人只得书信往来,一页页的纸短情长中满满都是爱情的滋长。 一个月里,林琼给路遥写了八封信,算上来回寄信的时间,那时的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等信"和"写信"中度过。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爱情最美妙的时刻,往往就是分别后的惦恋, 那一封封醉人心脾的情书,几乎要将身陷幸福之中的路遥融化掉。 很多时候,幸福和秘密一样,让人难以守口如瓶,路遥兴奋地将自己的爱情分享给好朋友——时任县委通讯组组长的曹谷溪。 曹谷溪听闻后瞪大了眼睛,怎么也不敢相信路遥竟然找了一个"北京姑娘",简直太让人羡慕了。 "你们亲嘴了吗?"曹谷溪好奇地问道。 "没有……"路遥怕被人笑话,没有说实话。 02
1970年春天,国家在县里首次招工。 对于每一个在乡下劳动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改变人生命运的好机会。 作为县里优秀青年的代表,路遥和林琼都被大队推荐到了县上,无奈指标有限,最终县里决定送路遥去当工人。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没有智商,恋爱中的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能让心爱的姑娘回城,路遥背着林琼将自己的指标让给了她。 彼时的中华大地上,知青谈恋爱的情况很多,爱得死去活来的也不少,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 他第一次爱上一个人,为了她,他什么都愿意。 林琼走后,路遥还特意回了一趟老家, 向养母要了几斤棉花,用自己每月仅有的一点生活补助,做了新的被褥,托人带给了他心爱的姑娘。 得知路遥将自己的招工指标让给了林琼,曹谷溪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急切地问:"你就不怕她把你甩了?" 路遥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那笑容里充满了自信和甜蜜。 是的,在爱情里"付出"比"被爱"更能让人感到幸福。 直到离曹谷溪有一段距离,听不到他声音的时候,他才一个人喃喃地说: "不会的,我们两个已经永远分不开了。" 这话一出口,路遥便感到脸上一阵火烧火燎,有些话不光要背着人说,还要背着自己, "永远"两个字说出口后,自己听了都难为情。 诚然,距离产生美,短期的分别是惦恋,长期的离别却是煎熬。 此后,林琼的来信越来越少,一个月一封,三个月,一年,最后杳无音讯。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戛然而止,没有理由,没有道理。 你永远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像路遥不曾想到,这就是他和林琼的结局。 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按捺心里的悲伤,当着曹谷溪的面,忍不住痛哭哀嚎。 所有的委屈、痛苦、不甘,像酒后的呕吐物一样倾泻而出,那是他第一次尝到失去爱情的滋味,比得到时更让人晕眩。 03
这世上好事不见得成双,但祸事总不会单行。 正当路遥处在人生低谷时,他得到了县革委会对其免职和隔离审查的决议。 事业爱情两失意,让路遥变得日渐颓废,曹谷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找到路遥,对他说: "一个汉子,受点伤怕什么,流了血,自己舔干净,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再站到人前,又是一条汉子。" 好友的一番肺腑之言无疑惊醒了路遥,成为他走出感情困境的精神支撑。 曹谷溪知道,心病还需心药医,为此,他准备当一把和事佬,托人回城时打探下林琼。 令人不曾想到,这个时候,另一段缘分却不请自来。 与林琼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里,还有一位来自清华附中的女生,叫林达。 林达与林琼自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关系十分要好。 得知林琼与路遥的事情后,林达常常写信来安慰路遥,劝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伟大的革命工作中。 频繁的通信让两人的关系愈发亲近。 漫长岁月中产生的情愫,总是比一见钟情来得可靠一些。 看出端倪的曹谷溪为了帮助路遥,特意将林达调到了自己的通讯组做干事。 他给她看路遥的作品,在她面前说尽了路遥的好话。 路遥和林达 其实,曹谷溪的初衷是想让林达写信去说服林琼回心转意,谁知林达还未答应,路遥却先不干了。 "我和林琼的事,就这样了,我是个一生都不安分的人,我宁可一辈子不要女人,是死是活一个人过,也比拖累了别人要好。" 话虽这样说,但爱情来的时候,任谁都不能置若罔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路遥作品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他对林琼的决绝,让林达爱上了这个既有才华又有担当的穷小子。 爱情的开始和结束一样,没有征兆,没有缘由,他看着她,她就红了脸。 她的脸越发红,他就越发想要看她。 04
路遥与林达渐渐走到了一起,有时候,交朋友真的要像走夜路一样小心,稍有不慎,就会跌入爱河。 1973年,路遥考上了延安大学中文系。 那时候,林达在县革委会的宣传组上班,工资是30.5元,路遥在学校的生活费也都从这里出。 曹谷溪得知后,为林达将工资争取到了38.5元,算是非常高的待遇了。 但应对两个人加起来的开销,依然是捉襟见肘。 为了让路遥在学校吃得好,穿得体面,林达将大部分的工资都寄给了他,而自己几年都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同学们看路遥的日子过得不错,常有人打趣问道:"你现在有没有女朋友?" "有,她是北京知青,叫林达。" "她长得好看不?" "你猜!"每每提到林达,路遥的脸上总是忍不住露出笑容。 另一边,林达也将自己与路遥的恋情告诉了母亲。 母亲问她,路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林达滔滔不绝地说着路遥的热情,勤奋,才华…… "他的缺点是什么?"母亲问道。 面对这个问题,林达一时间无言以对,母亲语重心长地说: "你说不出他的缺点,证明你还不是很了解他,只有你能够接受他的全部缺点,他才能成为那个陪伴你一生的人。" 林达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想要找到路遥身上的缺点,但是,陷入爱情中的人,又怎么会找得到缺点呢? 她笃信,他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 经过了几年分居两地的恋爱,1978年,路遥和林达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彼时的他们并不知道,殿堂或是坟墓,也只是取决于一束光。 05
不过,再失败的婚姻,在最初的时候也都是甜蜜的。 婚后二人恩爱有加,形影不离,一年多后,他们的宝贝女儿路明出生了。 同很多家庭一样,随着女儿的出生,爱情的冷却,这场婚姻的弊端也渐渐显现了出来。 在柴米油盐的牢笼中,没有了激情的加持,婚姻变成了无限的迁就。 而自小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更是让两个人在生活中格格不入。 路遥成长在贫瘠的西北农村,整个童年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对于年幼时的路遥来说,能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而林达则生长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家庭,怀着在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的伟大抱负,才来到了这片黄土地上。 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甚至连饮食习惯也大相径庭。 诚然,婚姻不是谈情说爱,如果不能落实到吃饭、洗衣、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由于要进行文学创作,路遥的作息时间几乎是黑白颠倒。 每天早上,林达为女儿做好早饭,把女儿送到学校后,自己骑着自行车再往单位赶。 而这时的路遥,才刚刚进入梦乡。 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下乡采风,连着好几个月音讯全无,家中大事小情全都由林达一人操持。 那时的林达每天都疲惫不堪。 路遥将整个生命都投入到了创作中,对自己都顾及不到更不要说家庭。 而林达也是一个有极强事业心的女人,绝不会放弃事业去做家庭主妇。 最可悲的婚姻,就是找不出任何存在过失的一方。 很难说路遥对这个家庭没有投入感情,在他的眼里,婚姻同爱情一样纯粹。 他相信爱情,相信林达可以理解他,相信他的妻子可以处理好家庭的一切,相信他们所有的海誓山盟。 但他不知道的是,婚姻中的笃信,本就是一场赌博,偶尔皆大欢喜,大部分的结局却是两败俱伤。 对婚姻之外的人来说,他是作家,是农民,是儿子,是父亲,是兄长,他拥有一切他该有的身份。 但对林达来说,他只是她的丈夫。 然而现在,她的丈夫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生活是太重要的一件事,相形之下,一切的功成名就都变成了笑话。 她不愿这样过一辈子,他们不是没有争吵,但是争吵从来不能解决问题。 绝望的林达最后向路遥提出了离婚,路遥以为妻子跟他置气,一直拖着不同意。 半年过去了,林达却一再提出离婚,她是如此坚定地要离开他。 当查出肝硬化晚期,住进医院后,路遥才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三个月后,他离开了人世,年仅42岁。 06
自从路遥住院以来,林达就从未去医院看望过路遥,外界人士对此十分不满。 路遥去世后,林达更是在道德舆论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其实在他们俩的婚姻中,林达为路遥付出了很多,为了完成他的梦想,她一直默默付出着。 路遥也没有辜负他人的厚望,成为文学界的一颗巨星。 没有谁,会不感激一个成就自己的人。 不过,熟悉他们夫妇的亲戚朋友,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直到路遥与林达离婚7年后,路遥的弟弟王天乐才在怀念哥哥的文章里,对二人离婚这件事,说出了实情: "这事不怪嫂子,作为一个女人,当作家的妻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农民当丈夫,也不要找作家。" 显然,在王天乐的眼中,路遥与林达的婚姻,无法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与其说是性格的不合,不如说是命运的悲剧。 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爱上了彼此。 在路遥的追悼会上,林达献上了挽联,挽联上写道: "路遥,你若灵魂有知,请听一听我们的哀诉。" 这是林达在世上留给路遥的最后一句话,人们依然能够感觉到一个女人满满的哀怨, 仿佛信天游粗犷的调调荒腔走板地飘荡在黄土高坡上。 "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这世间的故事,依旧是说不尽的苍凉。 为防失联,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作家朝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