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期间,看到网上出现了很多言论,说国外的华人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方面,是疫情管控不力,导致海外华人的生活远不如国内的生活一切正常,时常惶惶不可终日。 另一方面,国外似乎对亚裔的仇视情绪不断上升,总能看到一些接头歧视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 在这些言论的渲染之下,不少人开始对移民海外嗤之以鼻,认为海外华人如今肯定已经追悔莫及,都在想着怎么可以尽快回国。 那么,如今在海外的华人究竟有没有归国的想法? 前段时间,我就把这个问题提给了一个身在澳洲的华人朋友,他的回答很令人深思。 我这个朋友前几年移民澳洲,如今在那边做一个普通的码农(程序员)。 这些年国内的互联网产业风生水起,他自然也是早有所闻。每每谈起国内的发展速度,他常常透露出羡慕之情,原本以为他真的会考虑回国。 没想到在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他却说,自己已经"快废了",真的适应不了国内的节奏了。 他说,自己现在每天九点起床,工作大概5、6个小时,偶尔加班时间太长,还会被人力部门约谈,劝说他不要加班。 在疫情期间,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家里做的。工作时间可以自由掌控,这下子更颓废了。 他说自己经常是晚上打游戏,白天补半天觉,然后再工作半天。 就算是这样的生活,一个月收入也是数千澳币。所以他才说自己已经"废物了",哪里跟得上国内的快节奏。 我说你别凡尔赛了,我们都想做你这样的废物。 不过这样确实人容易颓废,快回来国内吧,这里绝对允许加班,让你加班自由,妥妥地成长。 后来又说到了对亚裔的歧视问题,他说来这里几年了,还没碰到过歧视,毕竟这也是个移民国家,包容度更高一些。 要说有歧视,是肯定有的,不过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小概率事件,等碰到了再说吧。 歧视,国内何尝没有歧视呢? 他的这句反问让我陷入了思考,之前有个国外留学的朋友归来之后又选择了归海,问她原因她就曾说过,国内的隐性歧视问题 。 比如说不同地域的歧视,对农村人的歧视,对贫穷家庭的歧视等等。甚至有些歧视如此的普遍,都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了。 看来至少我这位朋友是没有想要回来的想法,也许对他们生活境遇的"同情",只是我们一些人一厢情愿的夜郎自大吧。 远隔大洋的人彼此同情,也算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了。 早些年的移民,大多是技术或者投资移民,可谓是历经辛苦,尤其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够出去很不容易,哪里那么轻易会回来。 再说,如果真的回来,也要衣锦还乡,灰头土脸的回国避难,那脸面往哪里搁呢。 正如我这位朋友所说的,他们可能已经不适应国内的快节奏了吧。如今很多人都在讲"内卷"这个词,但是明白这个词含义的人并不多。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当蛋糕可以做大的时候,自然人们努力可以共同进步,全都能更多地获取。但是蛋糕做不大了,就只能拼命从别人的饭碗里抢蛋糕,成为了零和博弈。 在很多发达国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压力远小于国内一、二线城市。人际交往、子女入学和国内也差别很大,说不上究竟谁优谁劣,但是习惯了一方,确实面临着文化休克。 说到教育,我的这个朋友现在孩子在读小学,公立学校快乐教育,可能有些人又瞧不上了,但是人家孩子就是这么轻松,将来也能容易的申请名校,如果还保留国籍,以后想回国内高校,那么参加一个轻松地华侨联考,985大学不在话下。 干什么非要回来内卷呢,我的孩子刚上学校一年级,现在每天写作业都能到10点,表示反对的话,老师还要找你谈话,说家长不支持老师的工作。真是一声叹息! 不是所有的出去的人过得都好,但是要说现在人家后悔,可能还是我们在臆想了。 如今我们取得了辉煌的进步,在进步的同时千万不能骄傲,更不能自大,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这才是更为关键的。 直到那时,也许我们才有真正的自信,往外跑的人才会回头往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