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状元何川洋659分签约北大,开学前却遭毁约,为何?
2009年6月23日,重庆高考成绩出炉。重庆市巫山县南开中学考生何川洋2009年重庆市文科高考状元,659分。一时间,这个17岁的少年家喻户晓,他被北大清华抢了。何川洋作为文科生,最终与北大签订了录取合同。
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前途光明。但谁能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不仅毁了他的名声,北大还撕毁了协议,说就算分数再高也要拒绝录取他。发生了什么事?
1991年10月,何川洋出生在重庆市巫山县官洋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父亲何业大是农村人,毕业于巫山中师。何业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巫山县祁阳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这里,何业大认识并爱上了当时在祁阳乡政府工作的林露琼,并最终组建了家庭。
因为他们比普通孩子有更多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知识,何川洋比其他孩子要好。有一次初三,老师让他背一首詹天佑,每个学生都要考。那些不会背诵的人不准回家。何川洋是第一个在班主任面前背这篇课文的人。结构清晰、段落准确、句子严谨的班主任给了他一个幸福的微笑,坐在课桌旁的那些同学也给了他一个羡慕的眼神。
何川洋高中的时候还是那么"坚定",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十。全班同学都以他为榜样,鞭策自己。誓师大会上,每个孩子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憧憬着理想的大学。何川洋在这次活动中,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北京大学,这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
到了高三下学期,何川洋学习更加努力,几乎放弃了课后游戏和游戏时间,每天提前预习、复习、学习。如果说小学初中,何川洋很容易拿到第一。然后到了高中,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大家都很努力。
何川洋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成绩名列前茅。但在学校工作人员的评价中,何川洋是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进入重庆市南开中学。以后高考成绩一定名列前茅;在对父亲何业大的评价中,儿子是一个可以选择除了清华北大之外任何一所院校的孩子,但是当儿子决定挑战北大的时候,何业大感到了不安。于是给儿子弄了一个少数民族身份来加分。
而且何川洋也很有竞争力,高考659分,成为全市文科状元。何川洋我对自己十年寒窗的成绩很满意,父母也大感满意。毕竟一个省每年只有两个状元。北大就更不用说了,清华招生办的员工接触何川洋已经很久了,前途一片光明。而何川洋也根据自己很久以前的梦想选择了北大,只等录取通知书。
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何川洋疑似身份造假,主要是根据他高考中的一个关于民族信息的栏目。当时填的是土家族,其实是汉族。此事被披露后,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认为何川洋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拿到了985名校的录取名额,尤其是因为是少数民族,非常不公平。
少数民族能拿到加分,主要是因为多数少数民族生活在偏远地区,环境恶劣,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落后。既然是高考,就应该彼此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才有了"加分"的说法。这是国家给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本来是好事。但是未经允许篡改民族成分就是另一回事了。
造假被曝光后,网上议论纷纷。很多媒体也来到何川洋曾经就读的南开中学,询问学校的老师,希望通过采访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线索。不过老师一脸严肃,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相反,他什么也没说。学校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最后一批记者围攻失败,选择放弃采访。
这件事在网上持续发酵后,连北大都受到了影响,产生了影响。最后北大不得不做出回应,忍痛割爱,选择拒绝何川洋录取,这也导致何川洋最终与985名校失之交臂。这件事不仅毁了他的名声,连北大都拒绝录取。还说就算分数再高也不会再被录取。
在外界各种声音打得不可开交的当下,何川洋准备从头再来。知识和力量是自己的,谁也抹不去。他又一次做好了去北大的准备。今年,他很少出现在新闻热点中。当所有人都快要忘记他的时候,他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那是2010年的一个夏天。高考结束后,很多媒体记者陆续找上门,但他们家一直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他给公众一个交代,承担责任,然后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何川洋默默努力,艰难地复读了一年。他以674分再次考上了北京大学。之后毕业还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在金融业工作,十分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