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我死后中国会怎样?邓小平回答后,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期间,身体已经不好的毛主席突然向邓小平和王洪文问道:
"我死了以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王洪文和邓小平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会突然问这样的问题,虽然感到疑惑,但是他们还是分别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王洪文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国家会万众一心继续沿着毛主席所制定的路线向前发展。"
而邓小平经过片刻思考后回答道:"国家可能会再次出现以前的状况,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邓小平
身边的王洪文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想到邓小平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毛主席并没有感到不可思议,他笑着问邓小平:"如果真的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提前预防呢?"
邓小平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轻轻拿起自己的杯子放到毛主席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本来放在毛主席面前的杯子放到了自己身边。
毛主席看到邓小平把两个杯子对调,马上领会了邓小平的意思,满意地笑着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邓小平为什么为那样回答毛主席的话?而他将两个杯子对调又是代表什么含义呢? 毛主席对部队的担忧
1971年,毛主席亲自到华南、华中一些部队中视察,他看到了一些令他感到很是不满的情况。
毛主席视察军队
个别指挥员和身边部下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就算是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个职位,都会连同圈子里的人一起调动。
甚至在有的部队,指挥员竟然有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思想,中央下达的指示文件,他们并没有在部队里贯彻执行。
当时我国一共有十多个军区,每个军区的负责人任免和调动自从1955年以来就很少发生大的变化。
许多高级将领在自己所在的军区担任了太长时间的指挥员,一切工作环境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无比熟悉,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懈怠的情况,危机意识和备战意识越来越弱。
毛主席
而对于军人来说,迎接战争应该像是迎接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自然,各大军区的指战员在同一个岗位上待久了以后,不仅他们自身对工作愈发感到枯燥疲倦,整个部队的状态也会陷入到倦怠之中。
甚至在其中的一些军区,一些将领在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拉帮结派"、形成各自的"小团体"的情况。
这对于国家的军事发展乃至社会安定来说,都是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部队的团结稳定是一个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础,毛主席从军队中看到的这些情况,让他对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毛主席
于是毛主席就默默开始想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经国考虑之后,毛主席认为较为合适的办法就是将各个军区的司令员的职务进行对调。
此时毛主席其实身体已经逐渐无法应对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因此找一个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的同志帮助自己实行相应措施,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这时毛主席想到了邓小平。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在革命数次转危为安的时候,都有邓小平在其中出谋划策和大胆奋战的身影,作为革命元老,邓小平还是毛主席革命思想的坚定拥护者。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革命者,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能够吃苦耐劳的人,1969年邓小平离开北京,和家人一起到江西参加劳动学习。
邓小平
他不仅每天积极参加劳动,而且家里的所有事务也都亲力亲为,生活过得与普通农民无异,但他从来没有觉得有多苦。
因为这种种原因,邓小平始终是毛主席尤为信任的同志。
在1973年即将召开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毛主席下令将身在江西的邓小平调回中央。
此时的邓小平还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突然把他调回去,但是他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带着家人就返回了北京。
邓小平
在8月份召开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主席向王洪文和邓小平问道:
"我死了以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王洪文和邓小平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会突然问这样的问题,虽然感到疑惑,但是他们还是分别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王洪文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国家会万众一心继续沿着毛主席所制定的路线向前发展。"
而邓小平经过片刻思考后回答道:
"国家可能会再次出现以前的状况,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邓小平
身边的王洪文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想到邓小平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毛主席并没有感到不可思议,他笑着问邓小平:"如果真的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提前预防呢?"
邓小平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轻轻拿起自己的杯子放到毛主席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本来放在毛主席面前的杯子放到了自己身边。
毛主席看到邓小平把两个杯子对调,马上领会了邓小平的意思,满意地笑着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于是毛主席就在心里把邓小平选为了调换各军区司令员的执行人。
毛主席和邓小平什么都不做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1973年12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开始召开。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许多都是身担要职的高级将领,如果一下子直接提出各大军区对调的事情,也许会显得太过突然。
为了有一个缓冲铺垫的过程,且让大家能够在心里逐渐接受这一决定,毛主席先在会场上带领大家唱起了歌曲"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毛主席
毛主席的这一举动既是有感而发,也是经过思考的。
当时参加会议的都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和毛主席一起枪林弹雨走过来的战友。
大家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披荆斩棘、团结向前、肝胆相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良好约束下,最终在千千万万百姓的支持下,一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和平年代的安定生活。
毛主席挥舞着一只手臂带领大家唱着歌,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歌声中,大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仿佛回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场。
毛主席
而在大家所回想起的种种艰苦经历面前,如今安逸的生活所带来的物质享受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
唱完歌曲后,毛主席陈述了一些有关军队现状的看法,然后严肃地说道:
"多年以来,多个军区的负责人一直没有发生调动,这样并不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是不好的,待久了就变得油了。"
毛主席说到这里,在场的各军区将领们都沉默不语,心中大概明白毛主席所说的问题。
毛主席
毛主席意识到铺垫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我现在想跟大家说一个事情,那就是对全国各个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
军人向来是雷厉风行,坚决执行命令,在听到毛主席的这一提议后,虽然这一提议让在场的一些人感到惊讶,但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是一项从长久看来有利无害的举措,于是大家表示赞同。
邓小平当时也是与会者之一,毛主席在会上对大家说道:"小平同志是我们请回来的参谋长,由他来负责这项事务的具体实施。"
毛主席就此正式将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任务交到了邓小平的手上。
毛主席
邓小平事先并不知道毛主席的这一安排,他感到有些惊讶,表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好这项艰巨的任务。
毛主席是完全相信邓小平的,他对邓小平说道: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避免会犯错误,只有什么都不做才不会犯错误,但是什么都不做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在毛主席的鼓励之下,邓小平坚定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邓小平开始拔牙和补牙
当时各大军区负责人并没有悉数列席政治局会议,毛主席心里知道,一旦宣布了调换职务的决定,有些心直口快、脾气耿直的军区将领可能会因为一时无法接受而闹意见。
于是毛主席决定亲自来做将领们的思想工作,虽然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欠佳,连续见太多人会让他感到疲惫,但是在毛主席的心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永远是第一位的。
12月18日,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收到了中央发来的密电,让他们前往北京参加会议。
12月21日,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一共43人齐聚在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在书房里一一会见他们。
毛主席
遇到不太熟悉的将领,毛主席就会仔细询问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以及工作近况,遇到对调整职务有意见的将领,毛主席就会平静而耐心地进行开导。
当时福州军区的司令韩先楚对这项措施有些不满。
福州是应对台湾国民党军队的前沿阵地,经常发生战事,韩先楚多年来负责福州军务成绩出色,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和袭扰。
但是当知道要把他从福州调走时,他有些不愿意了。
韩先楚
在韩先楚看来,自己是个只擅长打仗的武将,而福州军区经常会发生战斗,这里是最适合他的地方,因此在中南海见到毛主席时,他当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没有直接开始对韩先楚进行劝导,而是先问他一个问题:
"我有一颗坏牙前几天被医生拔掉了,医生建议我再补上一颗新的牙,你说我应不应该补?"
韩先楚毫不犹豫地说:"应该补,这样对主席的健康更有利。"
毛主席于是说道:"那么怎么补呢?"
韩先楚不知道如何回答,毛主席继续说道:"我现在就是需要你们帮我补牙嘛。"
邓小平
韩先楚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毛主席把各大军区将领因为长期驻守在一个地方而造成的懈怠比作坏了的牙,把调走一个地方的军区将领比做拔牙,把调来新的将领比作补牙。
虽然韩先楚认为自己适合待在福州军区,但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认识到自己应该服从中央的决定。
于是韩先楚向毛主席表示:"我愿意服从中央的命令,调离福州军区。"
毛主席就这样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政治智慧,做好了所有将领的思想工作,为各大军区将领的职务对调做好了先前保障。
12月22日,邓小平正式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并代表中央下达了各大军区负责人职务对调的命令。
邓小平
其中的对调方式并不是随意安排的,里面包含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细心和智慧。
其中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的防区互相毗邻,工作交接更为方便,又考虑到北京军区是首都所在地,安全性极为重要,交接工作时的平稳性是第一位,于是将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
陈锡联
福州军区的韩先楚虽然说自己只善于打仗,而且想留在仍有战斗发生的福州,但是中央知道韩先楚因为多年来的紧张操劳而身体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差。
于是把韩先楚调往了环境较为安定的兰州军区,把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调往了福州。
在调任工作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那么平稳性就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济南军区杨得志是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的老上级,于是这两个军区互相对调。
另外,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都是作战勇猛、行事果敢之人,有着相似的治军风格,因此将他们二人对调,这样有利于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迅速适应工作。
许世友
昆明、新疆和成都三个军区的司令员因为在任时间较短,所以没有做出调整。
另外,命令中还要求,所有军区的司令员要在十天之内到新的岗位报到,并且随行人员不能超过十个,这都是出于调任的平稳性考虑。
命令下达之后,所有军区的司令员马上行动起来,全部在十天之内完成了调任。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指导和推动下,在十天的时间里,本着传统文化中"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的思想,我国完成了军队中高级将领的大规模调整,改变了我国军事生态长久以来日渐僵化的局面,促进了部队的"血液循环",为后来一系列的军队改革以及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
当初毛主席有了对调司令员的想法时,邓小平是少有的与毛主席在思想上不谋而合的人,这说明了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和治军才能也具有一定高度。
而此次军区对调顺利完成的事实也证明,邓小平做事时有着出色的执行能力和果决的办事态度,这证明了毛主席高超的看人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