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巨头们也开始"过冬"了。避孕套也卖不动了。 这个消息,来自世界上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Karex(康乐)。过去两年时间,康乐的避孕套销量下降了40%。 这家来自马来西亚的避孕套制造公司,每年生产约55亿个避孕套,体量达到了杜蕾斯的5倍还多!按照康乐公司的说法,世界上每十只避孕套当中至少有一只产自马来西亚!还是杜蕾斯和ONE避孕套等品牌的供应商,同时它也生产自己的安全套品牌。40%可不是个小数目,都快拦腰斩了。为了缓解销量下滑的困境,康乐甚至开辟了新的生产线,生产起了医用手套。 不止康乐,杜蕾斯占据国内避孕套市场40%份额,冈本和杰士邦分别占据10%的份额。近年来,杜蕾斯、冈本等知名品牌在国内的销量直线下滑,杰士邦品牌同样经历了数次"易主"。在国内,越来越多避孕套厂家,转向生产医疗手套和转型卖气球。 如今这个结果,不仅我们没有预料到,就连康乐这些生产厂家,都始料未及。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旅游业、酒店业、航空业都在哀嚎,避孕套生产商是为数不多还能笑得出来的。 2020年4月,康乐还因疫情停工,一度传出"全球各地安全套短缺,令人恐惧"的说法。当时康乐只有2个月的库存,产能缺口达1亿只。更重要的是,它做出了一个非常乐观的估计——疫情会导致避孕套需求激增。 在很多人看来,这确实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疫情一来,人们被困在房内,除了亲密的行为,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可以进行。避孕套的销售自然会迎来大涨。 但是康乐失算了,据统计,中国市场避孕套的使用场景,接近一半是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地方。既然一半的使用场景不是在家庭里面,那把人关在家里怎么会增加消费呢?反而因为疫情阻隔了人们的流动,将那一半在家庭之外地方的消费给斩断了。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这场全球性的疫情居然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而长时间的居家状态下,大多数人对于这种亲密关系也会逐渐产生厌恶,进而削弱了避孕套的需求。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似乎是生活"刚需"的避孕套销量下降的同时,其他情趣用品的销量却在近几年飞速增长。 京东平台上显示2020年"双11"当天开场仅半小时,京东健康计生情趣类就迎来了销售额井喷式增长,其中情趣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00%。 京东数据显示,同样是在2020年,国内硅胶娃娃的销量约为60万个,平均每月卖出5万个;全球市场则卖出了大约200万个左右。而在2015年,硅胶娃娃一年售出数量还仅为15万个。 遗憾的是,现实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这种反常的现象也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这到底怎么了? 有人调侃避孕套销量下滑,是"一盒传三代,人走套还在",但一旦欲望回归,市场回暖,这场酝酿许久的避孕套产业外争内斗。 或许好戏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