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朱啊 王庆志为了能如愿娶处长的女儿为妻,又在家人面前卖惨了。 即便他是研究生,即便他已经在政府机关工作,但他还是把难题抛给了家人,让以他为荣的一家子再次退步,因为他是老王家的门头啊。 虽然他没有指责过任何人,也没有说过一句怨言,但不论是父母,还是刚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哥嫂,乃至远在乡下的妹妹,都会第一时间自我反省,并会习惯性以他为先。 看到为达私心无限逼退家人的王庆志,让我联想到了《人世间》里的周秉义,一样的寒门贵子,一样地抛弃亲情,只不过,周秉义的年代少了婚房这道关卡,没有卷走全家积蓄的矛盾。但他们一样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让全家跟着退让而不自知,又或者说他们心中能装下的只有自己。 曾经我很认可"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因为寒门和豪门之间的壁,不是单一个贵子能撞破的,现在的我又多了一层认知,那就是贵子里很难反哺寒门,因为贵子之所以是贵子,首当其冲的就是脱离寒门。举全家之力养出一个飞不回的金凤凰,不知是该笑还是该悲? 吸干全家心血 王家兄妹三人,父母唯有提到老二王庆志时,总会一脸欣慰的表情。因为庆志是整个万家庄唯一的研究生,是老王家最大的脸面。 更让老两口高兴的是庆志谈了处长女儿做女朋友。尤其是当庆志告诉父母,处长就相当于"县长"级别时,老两口的高兴更是溢于言表。而后全家人都戏称庆志是县太爷的女婿,而他对这样的称呼也很受用。 王家是万家庄的小姓,几辈子都是被欺辱着过来的,如今有了庆志,就相当于有了"尚方宝剑",虽说没多大震慑作用,但提起来总要高看几分。 老两口为了能把这好不容攀上的高枝坐实,就催促庆志早点和女友结婚,但庆志却说城市女儿结婚不要彩礼,但必须得有婚房。这一句话几乎让王家所有人的心跟坐过山车一般,高兴到云端,又跌落到低谷。 在农村人眼里,结婚给彩礼也就一两万,大不了五六万的事情,但在城里买房却是个天文数字。 果不其然,庆志刚说在城里买房首付就得35万后,全家人都沉默了。要知道前阵子,是大儿子儿媳几乎豁出性命,才从征地官司里获赔了40万,而他张口却几乎是拿走全部。 但到了晚上,老两口就瞒着所有人单独找到了大儿子,说想把40万中的35万拿给庆志买房,大儿子虽然心中也不太情愿,但为了能改善全家的"地位",也就勉强答应了。 就在庆志和女友临走前,母亲就悄悄给了他一张35万的存折,而他也只是象征性地推诿了一下就接受了。而后回城没多久,这35万的"巨款"就变成了他的婚房。 庆志这样做,真的能心安理得吗? 未必。 庆志能顺利研究生毕业,其中少不了他个人的努力,但没有金钱的支撑也是万不可能实现的。而支持他读书最大贡献者就是大哥,现在终于把他供出来了,却并不算真正的完事。因为他刚工作没攒到钱,又攀上了处长的女儿,结婚买房又成了新的缺口。而且即便过了一这关,以后就不再会有新的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全家要想支持庆志更往上走,不仅不能拖累,还得第一时间倾付所有,金钱只是其中之一。而庆志本人,也会理所当然把家人当成自己最后的底牌,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这似乎是一个怪圈,为何寒门供一个贵子,不仅得不到贵子的半分回报,反而要无底线地贴补,何其可悲! 卖惨获得大哥同情 大哥因为和村支书家的矛盾,带着妻子不得已来到城里投奔庆志,只是没成想,庆志非但不可靠,反而是个大漏勺。 找工作多次受阻的大哥,把唯一的指望放在了庆志身上,逼着他帮自己找未来岳丈帮忙,因为岳丈这"县长"的头衔,在大哥眼里是个无所不能的厉害人物。 庆志虽然面上答应了,但暗地里不仅没有寻求帮助,而且还在岳丈询问的时候,一口回绝了。因为这在庆志眼里,是件让自己在女友面前抬不起头的事情。 当然,庆志这么想是没有错的,攀关系找工作这种事本就经不起推敲。只不过,在大哥眼里,庆志是自己一手培养大的弟弟,是个可以帮衬自己的能人,但第一次张口就没办成,这让大哥很受伤。 知道谎言被拆穿的那刻,庆志并没有多少愧疚,反而质问大哥为何私自找了他岳丈,还不跟他说一声。虽然听了大哥一通抱怨,但他的神情比大哥这个被受辱的人更悲伤。 "不瞒你说,我跟亚妮在一起的时候,总有点自悲的感觉。你说比家庭,比不过;比社会地位,那是显而易见的。我在她家人面前,总觉得矮人家一头。哥,你替我考虑考虑,咱们家的事情,我还怎么求他们家?" 其实,庆志这段话还挺好笑的。庆志一个研究生在机关上班的人,却在做农民,进城了连个体力活都找不到的大哥面前比惨。更可笑的是,大哥找工作是为了生存,而他则为了自己的爱情。生存和爱情面前,谁更惨一点? 只不过,他的这段话在大哥面前很好用,明明是板着一张脸的大哥,没再追问他工作的事情,而是反问他何必逼自己过矮别人一头的生活。 "我喜欢亚妮啊,她尊重我,爱护我,我宁愿放弃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要跟她在一起。" 气得大哥逼问是要放弃全家人吗?他才止住话题,连忙解释说工作的事情已经找同学帮忙了,让大哥放宽心。但现实是他那些同学和他一样刚毕业,自己都帮不上,却指望跟自己差不多,还没啥血缘关系的人,还真是太过敷衍了。 贵子不能反哺,反而拿自己想要追求的美好,去抵消家人的求助,果然是个人的未来,远比血缘亲情重要得多,何其现实! 攀岳家斩断亲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庆志的女友发出了红牌警告。 王家老两口带着村支书谅解的好消息,赶在庆志生日当天进城,想促成双喜一起庆祝下。没想到女友也在悄悄准备惊喜,但一见面却看到婚房的满屋狼藉,气得女友随即就打电话提分手。 庆志接到电话也是满脸慌张,只不过当他回到家时,看到忙碌的家人依旧并没有任何怨言,但在饭桌上,当母亲提及婚事的时候,却道出女友跟他分手的事情。 这简短的几个字,直接让好不容易团圆的一家人瞬间冷却。虽说母亲嘴上抱怨他女友无理取闹,因为这个婚房是他们举全家之力买的,但显然这并不是最后的定论,而且也不会逼得他就此同意和女友分手。 而庆志现下的做法,很明显跟买房时如出一辙,把难题丢给了家人处理,而家人即便有再大的怨言,也一定会再次退让,直至他能顺利和女友结婚为止,而且家人也很有可能不再来城里,不再住进这个新房里。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和父母断开联系的呢? 看到庆志,我明白了。当一个孩子步入婚姻成家的时候,就意味着彻底脱离了原始家庭,脱离了父母的管制,也跟兄妹们渐渐斩断了联系。 只不过,在庆志的婚房里,他很快就会忘记这个房子是怎么来的,也会忘记自己是怎么变成人上人的,甚至还会忘记自己背后那一群指望着他的亲人。因为他的眼里只能装下现在和未来,而现在的他已经很难承载家人的亲情了,更别说未来再和家人有什么联系了。 贵子之所以能成为贵子,就得脱离"寒门",不然怎么融入豪门呢?这是定律,只不过太过讽刺罢了! 寒门难出贵子,更难出孝子。 无论庆志卖惨多少次,无论他自觉矮别人多少,但他都是寒门里的贵子。 相比大哥来说,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泥巴打交道;也不用顾及村里复杂的人情关系,把头颅套拉在胸腔里;更不用为了几毛菜钱,却不得不跟人争执不休。 相比小妹来说,他有性别优势,能占尽全家所有的资源;也不用一辈子被拘在农村里,把前途穷尽在父母之命里;更不用贡献自己的私房钱,填补全家的无底洞。 我一直觉得跟别人攀比是没有意义的,正如人的命运能改变,出生却不能改变一样。即便变成了城市人,也不能掩盖在农村成长的经历,更改不掉身上农村人的标签。 周国平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没有往事的人对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经历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 庆志之所以一次次卖惨装可怜,实则就是想要抛弃自己的过往。他为了能如城市人一样买房,不惜拿走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为了能挽回女友的心,甚至可以斩断与原始家人的关系。他不在乎自己会失去曾经刻在身上的东西,因为他想要的就是脱离寒门,成为真正的贵子。 而至于对父母的孝敬,以及对兄妹的照拂,他都可以抛弃,而且更可气的是他很聪明,因为他从不歇斯底里,更没有多说一句怨言,而是一次次把难题抛给家人,让家人自动退让。而他既是表面上的孝子,又得了所有的好处。 他不会考虑父母为了帮他,是否得愧对兄妹;也不会想到父母老去,他的肩上也担有一份责任;更不会觉得自己占尽资源,对兄妹得有一份补偿。到底是父母给予他希望太多造成的错觉,还是他内心太自私,凡事只考虑自己? 可惜,孝心逼是逼不出来的,人心却越久越变色。正如嘴唇越磨越薄,世态越变越炎凉一般。人心向上本没有错,错的是越来越忘本,越来越不堪回首。 人生似一本书,开头和结尾同样重要,即便结果再精彩,却也不能忽略一开头的平庸。在平庸里活出精彩,在精彩中不惧平庸,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才更不辜负好时光。 愿你是寒门里的贵子,也是贵子里的孝子,既能承载荣誉,也能俯首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