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都知道傅涯是陈赓大将的第二任妻子,但对于陈赓的第一任妻子王根英却是无比尊重。 她不仅在生前坚持寄生活费赡养王根英的母亲,临终时更是立下惊人遗嘱,要求逝后不与陈赓合葬,而让陈赓与王根英烈士合葬。 那么,王根英烈士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使得陈赓在初遇时便倾心于她,在她牺牲后为她"守节",又使丈夫的继任妻子做出在丈夫去世之后仍然对她母亲尽孝的举动? 1906年,王根英出生在上海浦东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王根英的童年充满了苦难,她没有机会上学,8岁起便和嫂子、姐姐进了上海怡和纱厂当童工。当时的纱厂对工人很苛刻,王根英每天要干十几个钟头的活,时常连续大半天不得片刻休息,还常常挨工头的打骂。 王根英年纪虽小,但是却十分有上进心。在完成了厂里的工作之后,她每天还会去上夜校,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就这样,王根英一边经历着生活的拷打,一边接受精神的洗礼。作为工人阶级的一份子,王根英深切地感受到了压迫和剥削。所以,她主动参与上海的工人运动,为争取工人的正当权利、反对资本家而斗争。 1923年,陈赓前往上海进行工人运动工作。表面身份是夜校的教员,而王根英正在这儿读书。 王根英对共产主义怀有极高的热情和追求,与陈赓志同道合;而陈赓的儒将风度与幽默的气质,也暗暗令王根英心动。 王根英是陈赓第一个心动的姑娘。为了追求她,他经常去看王根英住在破旧棚户区的父母,与他们聊天。他很聪明,没多久就学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与老人们拉家常时,根本听不出口音。据王根英的弟弟王心昌后来回忆: "陈赓思维灵活,会说各种笑话,深得父母的喜爱。" 王家父母自然看得出陈赓的目的,便设法撮合他与女儿。结果,原本对陈赓没感觉的王根英,渐渐有了好感,接受陈赓的约会,经常在怡和纱厂的街道上散步。 王根英对陈赓的好感直线上升,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然而天意弄人,两人相恋没过多久,军阀势力就查封了工人夜校,而陈赓也被组织上调离了上海。 这对彼此互有好感的青年,因为革命任务的不同而短暂地分离了。 而王根英经过在夜校的学习之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随后不久就毅然投身了革命,开始积极参加上海地区的工人运动,很快就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了上海地区的一位工人代表。 1927年, 王根英已经成长为上海工人运动中一名活跃的领导人物,这次她是作为"五大"的正式代表从上海来武汉出席会议的,而 陈赓此时是中央负责大会保卫大会工作的负责人。 就在会议上,陈赓见到了分别四年之久的王根英,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二人从来没有联系,此刻相见,陈赓自是兴奋异常,他决定立即向王根英求婚。 王根英正在听报告,突然一张纸条传了过来,上面写着: "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看到纸条之后,王根英先是满脸通红,她对陈赓有意,心里肯定是欢喜的。但陈赓这种直接随便的求婚方式让她觉得不解甚至生气,她将纸条直接贴在了身边的墙上,继续坐正了听报告。 陈赓看到她这种反映,不以为意,马上又写了第二张。 "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没完了是不是?王根英压着一腔怒火,又将其贴在了墙上。 紧接着,第三张宣誓主权的纸条如约而至,陈赓大笔一挥,写道—— "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不出意料,这份情书又上墙了。 会议开到一半,中场休息的时候同志们将这堵墙团团围住。 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整个会场,王根英一时十分害羞,大会刚一结束,她就跑了出去,陈赓也一脸茫然。 一天,陈赓和王根英两人漫步在江边,两人都默默不说话,这个时候陈赓突然说道: "我们结婚吧,我已经等了你五年了!" "不,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结婚,革命正处于危急关头,结婚了,我还怎么参加斗争呀?" "革命也不能都得打光棍呀!我们志同道合,结婚以后,照样可以各自干各自的。" "不,请你再耐心地等一段时间。" "再等,再等我都快成小老头了,我一天也等不及了,我爱你,阿英,求你了,我们结婚吧!" 听到陈赓的话,看着他真挚的眼神,王根英犹豫了,沉思了一会才对陈赓说道:"现在正在革命,不适合结婚,赶紧回去吧!"就这样陈赓的求婚又以失败告终。 陈赓在回到宿舍以后,还曾如此发狠道:"你们谁要能说动王根英和我结婚,我就给他当众磕三个响头。" 这句话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里边,对于陈赓的做法,情商极高的周恩来是好气又好笑, 他先是亲自去到了宿舍批评了陈赓一顿:"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找我?" 周恩来认真给陈赓做分析,说道他的表白方式太过鲁莽,没有给女同志做好心理准备,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周恩来拉上邓颖超,与王根英进行了深入的谈话。确定她对陈赓也心存好感后,极力撮合二人,把陈赓里里外外夸个遍,最后,王根英羞涩地低下头,表示愿意与陈赓交往。 很快,两人就在武汉结婚,甜甜蜜蜜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就在两人结婚不久,就传来一个坏消息:夏斗寅叛变了! 没几日,汪精卫又密令何键屠杀革命者,"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个漏网。"霎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 鉴于形势的严峻,王根英奉命要回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此时两人刚刚成婚,却马上就要面临分别,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了。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革命事业,只能服从组织的安排。 就这样,王根英秘密潜回上海,而陈赓则跟周恩来去了九江。 在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向广东进军,陈赓将军跟随部队作战。在会昌战斗中,陈赓将军带头冲锋,左腿中了三颗子弹,胫骨腓骨全被打断。在组织的安排下,陈赓将军经历了千难万险,来到上海就医。 王根英再次见到丈夫,看他身负重伤,眼泪止不住地流。王根英随即将陈赓安顿在家中照料,帮陈赓联系上了党组织,在上级协调下,将陈赓送到了上海著名的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保住了陈赓的左腿。 经过数月修养之后,渐渐恢复的陈赓,因为在苏联留学时,学习过保卫工作的经历,在1928年初参与筹备和组建了中央特科,并指导特科工作。王根英 为了掩护 陈赓 的工作, 王根英 叫来自己的弟弟妹妹伪装成一家四口。 这段时间的工作虽然危险和艰难,但陈赓和王根英依旧收获了爱情的结晶陈知非 。 陈知非 给 陈赓 这个革命的家庭带来了欢乐,但是革命的局势也日益紧张,刚刚出生没有多久的 陈知非 在两年内就跟随父母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惜就是这样的日子依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 1931年陈赓奉命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王根英带着儿子继续留在上海坚持工作。同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举兵,侵占东北三省,王根英积极组织群众,宣传抗日,日夜不停地奔忙着。淞沪会战爆发后,王根英又组织了沪东工人救护队,直接开赴前线,在炮火中抢救伤员。 淞沪会战结束后,王根英又回到了工厂做工,在此期间她也不断开展群众工作,先后成立了工会女子部和全国总工会的训练班。 1932年,陈赓负伤后再次返回了上海,每一次家人团聚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但是陈赓和王根英都太耀眼,敌方早就盯上了他们,一直在等机会对他们下手。 果不其然,相聚不到一年,因为叛徒的出卖,陈赓夫妇先后被捕入狱,王庚在转押到南京的途中成功出逃,而王跟英却被关押了整整四年。因为于陈赓远在苏区,母亲家又极为贫困,所以从没有人给王根英送钱过来,她的狱中生活过得极为艰苦。但王根英并不在意,表现得非常积极乐观。她组织了数次绝食斗争,还主动向文化高的同志学文化。对于敌人的逼问甚至拷打,王根英更是表现得坚贞不屈,始终不说出一个字。也正因为坚贞不屈,王根英一直被关在监狱里。 直到1937年8月,在周恩来的努力下,王根英才脱离苦海,事别4年和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团聚。陈赓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 "……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做竟夜之谈。是夜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中长达四年,艰苦备尝,在敌人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从此,我们俩的爱情更趋稳定,而绝对不可动摇了" 1938年,陈赓担任了129师386旅旅长的职位,王根英也来到129师工作,但由于战事,两人还是聚少离多。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在部队供给部工作,跟随着部队来到南宫县王家村,这一天日军发起对冀南地区的"扫荡",王根英所在的部队进行紧急转移。 当时王根英将自己的一头骡子让给受伤的战友骑,自己徒步跟随部队突围,这时王根英想起了有很多重要文件没有销毁,她返身回去销毁了文件,当她走出屋子后,迎面遭遇敌人,她立马开枪射死一名敌人,最后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了。 当时,陈赓正率领八路军386旅越平汉线西进,追击日军。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时,性情刚强的陈赓悲痛万分,泪如泉涌。 那一夜,陈赓的眼泪都流干了,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三月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我的心将随她而去。" 百团大战胜利后,陈赓心力交瘁,因而大病了一场,持续发着高烧,还昏迷了半个多月,嘴中时常叫着:"王根英!王根英!" 后来,陈赓逐渐走出了妻子牺牲的悲伤,但他依然放不下王根英,对战友们承诺:"我要为妻子守节三年!" 陈赓将军也确实履行了承诺,三年后才和傅涯结婚,两人重组了一个幸福家庭。 1961年3月,陈赓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年仅58岁。丈夫去世后,傅涯将陈赓的所有日记全部整理,并出版了《陈赓日记》,后来还撰写了王根英烈士传略,更是一直赡养王根英的母亲, 受到了很多人的钦佩。 2010年1月4日,傅涯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按照傅涯的遗愿,家里人将她跟陈赓、王根英三人合葬在了湖南老家。一场生死恋,一场细水长流的感情,三个人最终以这种方式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