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浙江丽水莲都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网络赌博案",李俊在26名被告中并不显眼。 时间距离2006年底已经过去了7年,当年李俊凭借"熊猫烧香"名震江湖,被称为"毒王"。如今却又开网络赌场诈骗7600万元。 不得不感叹,李俊的人生就像病毒一样,循环往复,曾经发誓浪子回头的他,出狱4年后却再次锒铛入狱。 熊猫烧香背后的人生 2006年底开始"熊猫烧香"肆虐,很多电脑的桌面上都多了一只可爱的 panda拿着三支香。 杀毒软件没用,还原系统也是妄想 ,一旦你打开游戏,它还能把你的账号和密码发送到指定邮箱,也就是盗号。 那一年互联网刚兴起不久,大部分网民都不具备警惕意识 ,不管哪来的链接都点,不论谁发的文件都接,恰好是熊猫烧香需要的播种沃土 。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共数百万台电脑就感染了"熊猫烧香"。 有人甚至在贴吧里发帖,悬赏10万通缉"熊猫烧香"的作者。 2007年2月,李俊落网,交出了杀毒软件,人们也正式了解到了这位电脑背后的黑客,并不是什么高手,甚至于他对计算机的了解比不上一个普通的程序员。 李俊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16岁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网络。 那个年代电脑还是稀罕物件,偶然的机会,李俊来到了网吧,接触到了网络游戏,从此便沉迷其中。 这也导致他没能考上高中,只能来到一家技校, 由于他的父母都是水泥工人,便想着以后让儿子接替自己的事业,李俊也就去念了水泥专业。 之后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彻底影响了李俊的人生。 第一件事则是学校将水泥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转到了其他专业,李俊就是其中之一。 之后,他便开始接触到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学起了DOS、Windows操作系统。 第二件事则是著名的"南海撞机事件" 。 2001年4月,美国一架无人侦察机入侵我国海南岛领空,飞行员王伟执行拦截任务时,无人侦察机突然撞向我方战机,导致王伟牺牲。 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与李俊毫无关系,但实际上这场灾难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01年的一天,李俊在网吧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雷磊。 一般来说,坐在角落的人都是在看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李俊好奇地瞅了一眼,却发现电脑上显示的是一串串晦涩难懂的代码。 "嘿,哥们这是干嘛呢。"李俊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却没看懂。 雷磊被吓了一跳,扭头淡淡地说:"跟人打架呢。" "打架?用电脑怎么打架啊?"李俊将脑子里的疑问说了出来。 见李俊没有要走的意思,雷磊年纪也不大,正是爱炫耀的时候,便耐心地跟李俊解释起来。 "美国人干的那些破事儿真是太气人了,我们把他们的网站都黑了,看他们还怎么神气!" 李俊早就听说过黑客有多么多么厉害,这还是他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活生生的黑客。 雷磊对于这段经历记忆犹新,当年那么多站在游戏玩家后面盯着屏幕一看一下午的人,只有李俊一个人对他电脑上那些奇怪的东西感兴趣。 之后,二人因为相同的兴趣走到了一起,雷磊对于李俊毫不隐瞒,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部交给了李俊。 李俊从此对电脑技术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专毕业以后,李俊不想跟父母一样一辈子当个水泥工人,但现实却给了他致命一击。 因为没有学历,他连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 ,之后卖过电脑,当过网管,为了生计还当过一段时间司机。 在此期间,李俊仍旧没有放弃对计算机的追求,下班后就开始学习,哪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看计算机相关的书籍。 李俊的这段经历看起来与那些经典的励志片特别像,即使生活再困难,也没有放弃过成为黑客的梦想。 他的努力的确有收获,虽然收入不高,但计算机水平却在稳步提升。 网络上的李俊与现实中是两个极端,现实中社恐,网络上却能同时跟二十多个网友聊天,凭借技术他常常受到别人的追捧与夸赞 ,这些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感受过的。为了炫技的犯罪 网络与现实巨大的落差让李俊觉得不适,关掉电脑后的他只不过是个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年轻人。 但只要打开电脑,李俊就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在当时的黑客圈子里,病毒是讨论最广泛的一个话题,谁要是能制造出厉害的病毒,就会特别受追捧。 李俊在耳濡目染之下,跃跃欲试,之后制造出了"武汉男生 ",这个病毒可以盗取别人的账号。 此时的李俊只是觉得好玩,大方地把软件公开发布在网络上,让他们随便下载、讨论。 2005年,某个病毒排行榜中,"武汉男生"排名第九。 李俊虽然在网络上受到了追捧,但现实中的生活依旧毫无起色。 他不甘平庸,认为自己有技术值得更好的生活,便辞职去了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想要寻找一份IT行业的工作。 可惜,由于学历太低,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李俊只能再次回到武汉,此时的他越发迷茫,对网络世界也更加迷恋。 某天,他突发奇想:"我能不能做个比‘武汉男孩’更牛逼的病毒?" 为了证明自己,李俊制造出了"熊猫烧香"。 起初,他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想要做出一款与众不同的病毒。 别人的病毒都很隐蔽,我偏不,我就要光明正大,让你一打开电脑就知道自己中病毒了。 李俊对于自己的成果十分满意,到处在网络上宣传 ,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他的朋友雷磊等人却发现了商机:"你这病毒这么牛逼,干脆卖给别人吧,肯定赚钱。不用你出面,我们帮你张罗,钱你拿大头。" 此时的李磊月薪只有千元,住着月租200的房子,他狠狠地心动了。 "熊猫烧香"的售卖价格500-1000不等,在落网前,李俊个人获利就高达14万元 。 李俊对雷磊等这些朋友感激不尽,如果没有他们,自己现在怎么可能住最好的宾馆,吃最好的饭? 没过多久,李俊的好日子就到头的,全国数百万台电脑都受到了影响,公安局立案调查了。 以往的高调如今成了警方顺藤摸瓜的线索,14万元也成了最直接的犯罪证据。 在被抓前,李俊已经开始制作病毒消杀程序,连道歉信也已经准备好了,可惜他的赎罪为时已晚。 2007年2月3日晚上8点,李俊被警方抓获。 李俊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没收所有违法所得,他的朋友雷磊也被判了1年。 在狱中,李俊制作出了病毒的专杀程序,但由于"熊猫烧香"出现了太多的变种,在许多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终于将这个病毒控制并毁灭。 李俊曾说过进入黑客世界的感觉: "在这个群里,只要你是高手,其他人都会佩服你、追捧你、崇拜你。我非常开心,就像小时候被数学老师表扬了,我就盼望着能上数学课一样。慢慢的我发现,我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世界了,这里有我的自尊,有我的能力被认同的成就感。" 渴望走到阳光下 2009年12月24日,李俊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出狱了。 得知他出狱的消息后,网友们以及各大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替他出谋划策:或去公安部门的反病毒部门,或去反病毒软件公司,或去大学的信息安全学院。 这些人将李俊神化 了,认为他才华横溢,像他这样的人根本不应该为了生计发愁。 或许李俊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吧,出狱后他先是注册了新浪微博,认证"熊猫烧香的作者",发出了第一条微博: "被关押了近三年,也懂得了许多事,明白了许多道理,然而在人生的低谷,我该怎么办?加油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重新开始,这个微博记录一个全新的李俊的心路历程。" 在监狱时,就已经有不下10家公司向李俊抛出了橄榄枝,他出狱后急切地想证明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来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著名的杀毒软件公司金山,期间李俊多次被要求摆姿势拍照。 活动结束后,金山公司给了李俊一份"网络安全观察员"的工作,那时的他并不懂这份工作是干嘛的,每个月的工资有多少,他坚定地相信以他的能力,公司绝对不会亏待他。 原本李俊还想再去其他公司看看,得知他去了之后依旧会有记者拍照后,便停止了求职之路。 后来,李俊得知金山公司给他的职位只是最基础的岗位,每个月只有3000块钱的工资。 他这才明白自己被利用了,这些网络公司都只是想拿他当噱头炒作罢了。 "名声是个包袱,有时候可以帮你装很多的东西,有时候甩都甩不掉。"这是雷磊对李俊当时情况的形容。 媒体的吹嘘将李俊捧上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也让他对自己有了错误的判断。 尽管当年李俊制作出了"熊猫烧香"这种霸道的病毒,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计算机编程的底子很薄弱,与其他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差距太大了。 毕竟,破坏一个东西与建造一个东西相比,难度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 李俊在监狱中度过了3年时间,在日新月异的IT行业,3年时间的变化让人意想不到,尽管他自称在监狱中也没有放弃学习,但他真的能完全跟上现在的发展水平吗? 这次找工作的经历给了李俊当头一棒,回到武汉后,他在新浪微博上写下:"一切重新开始。"再度入狱 此时的李俊已经27岁了,他的父母早些年下岗了,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则成为了一名清洁工。 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来弥补这些年对父母的亏欠。 但是,他文化水平不高,还有过案底 ,根本找不到什么体面的工作。 困境中,一个曾经的朋友张顺向他伸出了"援手",让他来丽水一起"创业"。 张顺当初因为贩卖"熊猫烧香"入狱2年,在狱中时,二人就曾发过誓,出狱后一定洗心革面从新做人。 李俊抱着"我自己没学历,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的念头直奔丽水。 2012年,李俊在微博转发了一首歌后就销声匿迹,再次有他的消息是在2013年的6月。 浙江丽水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网络病毒等手段非法经营网络赌场的案件,李俊就是其中的主犯之一。 李俊和张顺等人共同经营了一个名为"金元宝棋牌"的网络赌场,玩家线上就能参与赌博。 为了赚钱,李俊专门开发了病毒,不但可以控制玩家的牌,还能看到对面玩家有什么牌 他曾转发过一条:"创业者,不要怕手脏"的微博,可惜他似乎理解错了这句话的意思。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李俊一伙人就赚得盆满钵满,违法获利7600万。 2012年,国家大力打击网络赌博,李俊等人听到风声后立即将程序关闭,先避一避风头。 可惜,警方早已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将他们一网打尽。李俊再次入狱。 2015年夏天,李俊再次出狱,此时的他已经33岁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 之后他便彻底消失了,李俊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一个传说,成为互联网蛮荒时代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