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成年,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 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如果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的未来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现,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前兆。 那么,你知道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信号有哪些吗? 一 学习成绩不佳/拒绝上学 1
根据孩子的智力测试水平,孩子的学业表现低于预期水平(好脑子,坏成绩)。 2 无法按时完成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3 沉迷游戏/网络等娱乐休闲活动而耽搁学业。 4 学习遇到困难时,行为出格、混乱、消极。 5 对学业、考试高度焦虑,恐惧与学业有关的失败。 6 持续不情愿或拒绝上学。 7
离家时或到学校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发脾气、争论等)。 8 与上学相关的身体不适:头疼、腹痛、恶心、胃疼。 9 经常对学校有负面评价,或不断质疑上学的必要性。 10 恐惧与父母分开,退缩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二
抑郁 1 悲伤或者无力感,活力低。 2 心里总想着死亡问题,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3 情绪易激惹。 4
与家人朋友疏离,拒绝坦率地沟通,很少或没有目光接触。 5 食欲下降,睡眠增加,注意力差且优柔寡断。 6 对以前喜欢的活动缺乏兴趣。 7 感到没有希望、没有价值或不恰当的内疚,低自尊。 三
焦虑 1 过分焦虑、担忧或恐惧,明显超出了年龄段应有水平。 2
躯体化反应:疲倦、颤抖、肌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紧促、头昏眼花、口干、恶心、腹泻。 3
高度警觉:持续紧张不安,专注于困难,入睡困难,易醒。 4 恐惧泛化,影响到正常生活。 5 过于忧虑被父母遗弃,过分的罪恶感。 四 易怒/有破坏性行为 1
对突然的事件频繁爆发不恰当的愤怒,不顺心时,过度哭喊、咒骂、脏话。 2
通过幼稚行为、噪声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课时随意说话扰乱他人。 3
频繁打架,胁迫他人,残忍对待人或者动物,威胁要伤害父母、兄弟姐妹或权威人士。 4 愤怒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毁坏物品或扔东西。 5 被动攻击:健忘、假装没听见、懒散、拖延。 6 固执地拒绝家长或老师等权威人士的合理要求。 7
和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关系紧张,多有敌对行为,如嘲笑、起外号、捉弄他人等。 8 在游戏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拒绝分享和合作。 9
言语恐吓或身体攻击年幼弱小的同伴,如尖叫、骂人、推挤、破坏或抢夺、扔东西。 五 撒谎/偷盗 1
重复撒谎来满足个人需要,操纵他人,或者获得想要的东西。 2 长期为了逃避不良行为的后果和惩罚而撒谎。 3 为了逃避责任、作业、家务而撒谎。 4 通过撒谎来在同伴中获得地位。 5 从家里、学校、社区等处偷/拿东西。 六 遗尿/遗粪/注意力缺陷/多动/睡眠障碍 1
5岁以上的孩子,白天或晚上仍有意无意尿床、尿裤子,或在不合适的地方大便。 2
为避免尿床或遗粪的羞愧,或对被奚落、批评、惩罚的恐惧,试图隐藏大便或脏衣服。 3
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容易因外界刺激和内心想法分心。 4
活动过度,精力充沛,不休息,很难安静地坐着,或者说话过多。 5 难以入睡或易醒,哭闹或要求和父母一起睡。 6 在悲伤中醒来,伴有噩梦,梦境涉及危险场景。 7 梦游。 七 低自尊/敏感/内向/社交恐怖/羞怯/语言障碍 1
用言语表达自我轻视的评论,把自己看成是没有吸引力、没有价值、愚蠢的、失败的、不重要的。 2
无法接受称赞,没有办法找出或接受自己积极的特质或天赋。 3
容易自责,过度取悦,害怕别人特别是同伴的拒绝,很难拒绝别人,害怕不被喜欢。 4
因为害怕失败、尴尬或羞辱,拒绝冒险尝试新体验;以消极的方式行事。 5
避免社交,避免目光接触;除亲属外很少或没有亲密朋友关系,持续一段时间对接触陌生人表现出过度的退缩或逃避,过度进行社会隔离的活动,如读书、在房间听音乐、打游戏。 6 对批评、不赞成或拒绝信号过度敏感,缺乏决断力。 7
在表现出与他人接触的意愿之前,有保证被他人喜欢的过度需求。 8
经常自我挫败,不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感觉自己不受欢迎。 9
在社交中有显著的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大量出汗、嘴干、肌肉紧张和颤抖。 10
语言障碍:词汇量少,难以组织长句,难以表达感受;口吃。 八 分离性焦虑/依恋障碍 1
想到会离开家伙与亲人分开时,过度的情绪悲伤或者不断抱怨,如哭闹、攻击、要求在一起、发脾气或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疼、胃疼、恶心。 2
持续担心对不现实的分离的恐惧,如父母会失踪,被绑架,被伤害,遭遇不幸等。 3
离开家或与父母分开后不断抱怨,夸大悲伤,如恳求回家,要求去见父母或打电话。 4
没有亲密对象的陪伴就不愿或拒绝睡觉,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 5
对主要照料者表现出退缩和拒绝,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 6
过快地对陌生人表示出友好,或不加选择地对陌生人表达感情。 7 拒绝接受照料,坚持不需要任何人帮助。 8 储藏食物或暴饮暴食。 9 对兄弟姐妹、同伴、照料者表现出攻击。 10 频繁撒谎而不懊悔,或偷一些不重要的小东西。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任何行为征兆,或孩子自己提出需要心理咨询,请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咨询、治疗,千万别耽误孩子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出现心理不健康的信号 父母要第一时间 带孩子接受 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 除此之外 在网上还流传着一个父母帮孩子 减轻生活和学业压力的方法 我们也可以借鉴使用 一起来看一下 ⬇⬇⬇ 1 确保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 2
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身边一起做事或说话聊天,陪伴,将会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 3 只允许孩子因为喜欢而非同学压力而选相关课程。 4
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业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 5
课外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人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6
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本身,不是爱他们带回家的成绩。你每天都爱他们,在他们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们。 7
告诉孩子不要用目前学校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诉他们: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聪明有能力。 8
带孩子出去参加爬山、露营或其它户外活动,这是减压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动如车里或爬山时易于敞开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 9
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验,它使你对克服它并从中走出来更有经验和信心。所以拥抱挫折失败吧,因为它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10
学会从朋友、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清楚明白寻求帮助是聪明而非软弱的表现。 每一个孩子 都是生命的延续 未来的希望 也是很多家长 继续生活、奋斗的动力 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毕竟 守护孩子 也是守护我们自己 素材来源: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hdj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