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23日,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者和开拓者之一的耿飚 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在他逝世之际,但凡在任的国家领导人,都来吊唁,并为之举办葬礼,其规格堪比国葬,随后,耿飚同志遗骨被送入八宝山革命陵园,与开国元勋和战友们永远躺在一起。 八宝山革命公墓中的耿飚同志墓 耿飚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因为他虽然出身于军队,但是却在外交部的机关单位中度过后半生。 如果没有离开军队,以耿飚的资历和功绩,应当评为开国上将的。 毛主席对其评价也很高,晚年时期还常常提到自己第一次吃虎肉,就是耿飚给送来的,可见,耿飚在打猎这件事上,确实很受认可。 那么,耿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打猎上,他又有哪些故事值得我们回味?他后来又为何会离开热爱的军队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小小共产党 耿飚于1909年8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县北的严家冲。 耿飚晚年时候,跟家里的晚辈说话,讲到过去的故事,告诉他们要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忆苦思甜,因为他小时候的生活,非常的凄惨。 耿飚一家合照 1922年,13岁的耿飚来到舅舅家借住,耿飚的舅舅是附近山上矿场的机器工人。 一天,耿飚的舅舅被矿警打伤了被工友送回了家,原来,矿井发生矿难,矿井地下四五十号人没上来,但在这种情况下,矿井头子却让耿飚的舅舅把罐笼提溜上来。 意思就是人不救了。 但耿飚的舅舅如何狠的下心?于是抗命的后果,就是被打伤。 宋乔生烈士墓 那是年幼的耿飚第一次看清这个吃人的社会,此一次领会到权力压在头上时,作为普通人的无力感。 192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的火种开始挥洒四方。 而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主席,他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湖南老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于是,1927年到1928年间,湖南地区建立了许多党支部,其中湖南醴陵党支部正是其中之一。 而耿飚的舅舅宋乔生 ,就是最早一批湖南醴陵党支部的党员之一。 党支部的成立,零零碎碎的反抗斗争,开始变得有理有序起来,而在舅舅的影响下,不到18岁的耿飚也随之加入了湖南醴陵共青团支部。 宋乔生烈士 在这之后,耿飚跟着当时尚还弱小的党组织,到处宣传,一边走,一边还拉起队伍,准备游击战争。 1928年8月,耿飚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年龄仅仅19岁的耿飚,是整个湖南省所有共产党员中,年龄最小的。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小共产党,早在这一年的4月份,就已经拉着一支队伍,开始打起了游击战。 1930年9月,耿飚带领的这支小小游击队逐渐壮大,并迎来了成立不久的中国红军,随即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分子,自己也成了红军军官,年仅21岁就担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九师的见习参谋,作战科长。 红军时期的耿飚自力更生搞建设 耿飚刚刚加入红军的时候,正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最艰苦的时期。 为了能够歼灭刚刚燃起的革命种子,国民党军队在独裁者蒋介石 的疯狂指挥下,多次进剿我根据地,红军战士苦不堪言,五次反"围剿"战斗过后,许多好战士、好干部都牺牲了。 在民族罪人这一块,蒋介石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后来,耿飚随着红军一路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差点饿死、冻死,但终归咬牙挺过来,和几万红军战士一起,护送着党中央,送入革命新天地。 而在历次战斗的洗礼下,耿飚也成长得很快,他本就是聪明的人,打仗又勇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战士们仿佛一阵旋风一般打仗嗷嗷叫,单是那种气焰,就令敌军胆寒。 时间一长,无论是敌我双方,还是军中高层,都称呼耿飚为"狂风将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是耿飚这个战场"狂风",却被毛主席点名留守后方。 因为毛主席和朱德等党和军队领导人,不能以身犯险,亲临前线,为了保卫他们的安全,他们要在战场的大后方,来完成一次次的战役指挥。 耿飚本来心里不太好受,毕竟让一个常年处在一线的作战将领,放弃擅长的攻击,而担当一员守将,实在是很难转换思想。 但是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都找耿飚谈话,表达对他留守后方的重视与支持,耿飚这才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安排。 1939年9月,党中央成立陕甘宁边区留守处,耿飚的部队385旅作为留守兵团的主力部队留守。 而留守兵团的司令,是主席亲自任命的肖劲光 将军,耿飚担任副司令。 肖劲光 而萧劲光由于时常要在前线和后方来回走动,故而实际上指挥守卫陕甘宁边区的人,只有耿飚。 他的任务很重要,既要保卫陕甘宁边区和中央领导的人身安全,还要防止敌伪顽三方势力的间谍侦察,另外还要防范日军进犯与扫荡。 除此之外,陕甘宁边区的吃饭问题,也会落在耿飚头上。 抗战时期的耿飚 原来,这个时候正处于解放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根据地所有能支援前线部队的东西,都已经悉数送给前线,而陕甘宁边区的日子,也随之变苦,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有时只能靠黑豆来果腹。 在农村,作为农作物和农副产品的黑豆,是人都瞧不上的食物,通常只喂给牲畜,因为这种农作物虽然可以果腹,但营养过低,又因为太过粗糙,很难消化彻底,以至于大便郁结,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但没办法,毛主席他们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支援前线,却宁愿自己挨饿受苦。 耿飚看在眼里,心疼不已,他决定想办法解决根据地的生活问题,不但要让主席等主要领导人能够吃好,也要让他们住得好点。 不然,革命事业未竟,主要领导人怕是都要饿倒、冻倒了。 为此,耿飚趁着部队换防的时候,把换防下来的兵员组织起来,去挖土、抬水、挖坑、夯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愣是在陕甘宁边区寸草不生的土疙瘩山脚下,挖出了119孔窑洞。 这119孔窑洞,不仅改善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住宿问题,而且也能让战士们更好地养精蓄锐。 除此之外,耿飚还带领战士们自力更生,在根据地的空闲土地上,开荒屯田,种植瓜果,充实粮仓。 但是光吃粮食是不够营养的,为此,耿飚又想到了办法——打猎!酷爱打猎的狂风将军 这时候的陕甘宁边区,尽管根据地人数较多,但是周边的兽患却不小,秋冬天里,山上的野兽饿得受不了了,就会下山偷袭人畜,搅得边区人畜不宁。 有群众向毛主席反映了这个问题,毛主席让耿飚去解决,耿飚却脑子一转,转眼就把这事儿跟吃联系上了,于是就有了打猎队的产生。 耿飚亲自组建了一支边区打猎队,带着这队战士们进山,开枪狩猎。 山里的野兽再厉害,可在我们战士的精准枪法下,还是接二连三倒在了枪口下,成为一顿顿肥美的大餐。 两三次打猎过后,耿飚猎得了四只老虎,七八只山豹,一百多只狼,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野狐和野兔。 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被耿飚指挥战士们扒皮晾晒,所得皮毛要么给战士们做了冬装,要么拿到延安卖了换钱再换应急物品。 而野狐野兔,给战士们饱餐一顿之后,耿飚命令,把一只剥了皮的老虎肉,和一整副虎骨给身在延安的毛主席等人送去。 毛主席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那是他第一次吃老虎肉,也是第一次见到老虎的骨架。 听送东西的战士说,骨架是耿飚特意叮嘱,送来给几位患有风湿病的领导泡药酒的,毛主席听罢笑道,"虎骨确实是泡酒的珍贵药材嘛!" 后来,毛主席还问小战士,你们旅长不过打了两三次猎,是怎么搞到这么多的野兽的? 不怪主席惊讶,不过进山几次,收获这么却大,耿飚打猎的效率确实惊人。 那小战士就笑道,"首长您不晓得,我们旅长可是个捕猎好手!" 随后,这小战士就献宝似的说起了,耿飚独特的捕猎办法。 首先是野兔,野兔最好抓,因为延安附近的山多是土山,土山上野兔本来就多,广下笼子广下饵,一晚上几百只不在话下。 耿飚在湖南醴陵的矿山上干过小工,懂得一些机械设计,他便动手,用破碎的武器零件,打造了一些捕兔陷阱,还有猎捕狐狸和狼的陷阱。 至于老虎,以我们的步枪威力,基本两枪撂倒,不在话下。 而耿飚认为最难捕猎的,恰恰是体型不如老虎的山豹,因为这种野兽很狡猾,很难用陷阱抓到。 但是耿飚有自己的法子,他让人把边区制造的小型手榴弹塞进野兔肚子里,然后充当诱饵,待山豹吃到野兔的时候,拉动引线,山豹往往当场被炸死。 这样的办法,基本一炸一个准。 就这样,耿飚两三次就逮了十几只山豹。 为此,主席笑着和周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说,"你们说这耿飚,可真不简单呐!不仅打仗打得漂亮,就是这根据地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嘛! " "这还不算完,打猎都让他打出名堂来了,这样的脑袋瓜子,放在我们后方搞建设,岂不是屈才了? " 周副主席笑道,"确实屈才了,我看,不如让他去学校里深造一下,然后派到前线吧! " 就这样,耿飚在1941年7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即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后来又被派往前线作战,立下许多战功。 "无衔上将"耿飚 解放战争时期,耿飚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1948年担任杨罗耿兵团的副司令员,并参与了平津战役、太原攻城战、解放宁夏等重大战役,可谓是一身功勋。 可是,就在建国后的1950年,耿飚却被通知,要他离开热爱的军队,到刚刚组建的中国外交部去工作。 这个决定令耿飚比较难以接受,不过到底是久经考验的老革命家,他还是尊重组织的决定,离开了为之奋斗多年的军队,到外交部走马上任。 功勋卓著 其实,耿飚并非当时在役将官转业担任文职的唯一一人,还有许多人同他一样,离开军队,奔赴新的岗位。 比如解放战争时期与刘伯承元帅组成黄金搭档"刘邓"的邓公,比如组织过塔山战役,后来担任四野第十三兵团司令的"无衔上将"程子华 。 在那个时候国家机器刚刚建设,一切都是崭新的面貌,值此百废待兴之际,新中国最欠缺的,就是人才。 程子华 虽说周总理面向海内外,广召华人华侨回国,参与祖国建设,但是这些优秀人才可以到厂校机关去搞科研,干商业,却唯独没办法担纲大任。 为此,在党中央的钦点下,有许多曾经或者正在为共和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军队将领们,都纷纷放下钢枪,拿起钢笔,从指点千军万马的前线将领,转业成为坐镇后方搞建设的高级官员。 耿飚在美国海军军舰上参观 耿飚将军只是这些人中的其中之一。 以耿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务和成就,他应该能够被评为开国上将军衔,但因为已经离开军队,所以耿飚没有军衔,这件事情不仅是耿飚个人的遗憾,就连后世人也觉得遗憾。 也因此,在后人看来,耿飚就是"无衔上将"。 这些战争时期的军人、将军们,脱下戎装,换上工装,依然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发挥军人的优秀作风,为党和国家而奋斗。结语: 耿飚在创建伊始的中国外交事业上,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期间他先后做过多个国家的驻外大使,也当过外交部的机关官员,为祖国的对外交往事业奉献自己。 耿飚与贺龙元帅出访 后来,耿飚同志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防部长,一辈子都没有停歇脚步。 2000年6月23日,耿飚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在他逝世之际,但凡在任的国家领导人,都来吊唁,并为之举办葬礼,其规格堪比国葬,随后,耿飚同志遗骨被送入八宝山革命陵园,与开国元勋和战友们永远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