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在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竞争中战胜苏联的?有哪些启示?
美国如何在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竞争中战胜苏联的?有哪些启示?
苏联为什么解体了?
因为他们丧失他们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对国内而言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国际上则是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那么什么是意识形态呢?
我认为这源于西方善恶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衍生品。
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天使,什么是魔鬼?二元对立!
简单说,苏联的意识形态就是工人阶级是好的,是最高贵的,是历史的终结,是历史终极统治阶级,是创造之源,是天使,是天使的人间化身。
而资产阶级是最卑贱、卑鄙,是罪恶之源,是魔鬼,是魔鬼的人间化身!
由于资产阶级是少数派,所以在这场苏联划定战场的意识形态对决中,美国毫无胜算。
那么美国是如何在意识形态中战胜苏联的呢?
就是开辟新的战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换道超车。
我不去讨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问题。
跳出这个战场。
选择中产阶级这个话题和战场。
那么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蓝领工人就可以买大房子、买车,养活老婆和孩子,还能养一条狗,每年还能去迈阿密渡假。
简单说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物质靠工业化,靠资本家在苏联的压迫下让利。
文化靠好莱坞、格莱美。
那么中产阶级以及生活方式的提出和实现实际上就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苏联意识形态对资产阶级妖魔化的形象。
同时扩大了自己的支持力量,既不是工人阶级也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产阶级。
虽然他的统治阶级仍然是资产阶级,但是只要扩大自己的支持阶级,那么实际上也就化解了他的统治危机。
苏联为什么没能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
或者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甚至连最基本的粮食问题都解决不了。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一个社会财富的责任阶级,或者说责任者。
而美国是资产阶级国家没错,他们的资本家和资产阶级也是国家的统治者,已经社会财富的拥有者。
但同时,他们也是社会财富的责任者。
也就是说,只有私人拥有财富,对财富来说才是最好的拥有者。
因为只有这样财富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值和增值。
而财富的本质就是保值和增值。
工人阶级是财富的创造者没错,但却不是财富的责任人。
因此他们对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天然的不敏感。
甚至有些时候还会抵触。
而苏联在增进社会财富方面又过于简单粗暴,这一方面导致效率低下,人们幸福感下降。
第二,导致不可持续。
第三,对与民生相关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敏感。
因此美国的中产阶级战略招招打在苏联意识形态的苏联意识形态战略的七寸上。
而对比美国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战略,八九十年代的如日中天,现在美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那么中国的全民富裕战略则是招招打在美国的七寸上。
当然我们的提法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
就好像美国七八十年代中产阶级形象:"一个蓝领工人就可以买大房子、买车,养活老婆和孩子,还能养一条狗,每年还能去迈阿密渡假。"
如果有一个属于中国全民富裕的形象,那么我们的全民富裕的意识形态战略才算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