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宪伟 张林 邱少云391高地反击战斗是第15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创造的步兵潜伏进攻的经典。 战斗地点:邱少云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1公里,金化西南18公里处,是敌称之为"铁三角"的中央。该高地是一个马鞍形的小山,有南北两峰,相距水平距离约550米。391高地向我方突出,系南朝鲜军加七里、上佳山之前沿主要支撑点,威胁第15军与右邻第38军接合部安全。 战斗发起时间:1952年10月12日。 策划与指挥:44师向守志师长、29师张显扬师长。 第87团团长孟建民。 第132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康星火 参战部队: 我方,第29师第87团第3营512名官兵、第44师第132团第1、第2营。 敌方,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第3营第8连、第28团第1营。10月23日,第51团全团投入战斗。10月24日,美军第65团接替南朝鲜军第9师投入战斗。 战斗持续时间:第87团从10月12日攻克391高地后,坚守至10月23日,东调至上甘岭方向作战,共与敌争夺12天。 第132团从10月24日接替第87团,至11月30日,经38天战斗,巩固并完全控制了391高地。 70年来,15军、29师以及后续番号49师、56师、第76集团军邱少云旅,讲烈火英雄邱少云英勇献身的故事,为突出主题,一般都只讲1952年10月12日一天的战斗情况。 10月12日17时30分,我87团3营通过长时间潜伏,突袭进攻敌391高地,成功占领391高地。 潜伏战斗中,涌现了以邱少云为首的一批战斗英雄。 我们参照美军用自己作战有功或英勇的官兵命名高地的惯例,我们在此后将391高地称为邱少云高地。 实际上,"10.12"战斗结束后,敌方在第二天就组织了反扑作战。敌我双方为争夺邱少云高地,整整缠斗50天,最终美军及南朝鲜军于11月30日被迫停止进攻该高地。 此后,邱少云高地一直为第15、第23军控制直至朝鲜停战。 进攻邱少云高地的背景是,1952年10月8日,因在朝鲜停战谈判中互不相让,美方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叫嚷"让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 美军第8集团军因此决定发起金化攻势,又称"摊牌行动",准备对上甘岭等一线志愿军守军发起进攻,逆转攻守态势,证明美军依旧掌握着战场主导权。 为了应对敌军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分散敌军兵力火力,减轻敌主攻方向的我军压力,志愿军司令部决定进行先发制人进行战术性反击。 其中打得最激烈的就是"白马山战斗"和邱少云高地反击战。 其战斗打响的时间顺序是: 10月6日,我38军向白马山阵地进攻。 10月12日,我15军向邱少云高地进攻。 10月14日,美军向我上甘岭两个前沿阵地进攻。 虽然敌我互有攻守,但战斗的特点一样,都是反复争夺,交战各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向白马山高地发起进攻的是"万岁军"38军114师340团、112师334团; 向邱少云高地发起进攻的是15军29师87团3营、接替守备的44师132团第1、2营。 三场战斗的结果是一负两胜。 38军部队遭遇失利,最终撤出战斗; 15军部队守住了阵地,迫使美韩军队放弃了争夺与进攻邱少云高地。 先说白马山战斗。美军划定了一个以平康为顶点以金化和铁原为底边的"铁三角地区","铁三角"于位半岛中部的高原地带的交通要冲,如果丢失白马山阵地,其运输线会受到影响。而邱少云高地地处铁三角的正中央,也是敌方不能丢失的要点。 白马山阵地我方称为394.8高地,由南朝鲜军第9师负责防御。 为了克敌制胜,38军做了长时间的准备和训练。但就在战斗准备发起时,突击部队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却突然投敌。谷中蛟是国民党军起义人员,他阵前临战投敌,成为这次战斗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由于美军、南朝鲜军高度重视谷中蛟提供的战斗情报,立即调兵遣将,屯集炮弹,抢修工事做足了迎战准备,等于挖好了陷阱等着对手往里跳。 然而,这个致命的叛逃泄密事件却没有引起38军领导的足够重视,严重的轻敌意识,38军军长江拥辉决定继续执行进攻计划。 白马山战斗于10月6日打响后,争夺异常激烈,部队遭到敌飞机重炮火力的重大杀伤。战至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的当天),因第38军已经无预备队可用,10月15日遂命部队撤出战斗。 此战,38军共投入4个团约15000人,伤亡5372人;南朝鲜军共投入3个团18000人,伤亡3422人。(我方统计攻毙伤俘敌9400人,韩国战史称,毙敌8234人,伤敌1001人,俘敌57人。自身阵亡505人,负伤2526人,失踪391人。) 白马山之战成为志愿军一次失利的战斗。南朝鲜军第9师也得意地称自己为"白马师"。 反观我15军29师87团和132团,从10月12日开始对邱少云高地的奇袭与争夺,就打得有板有眼,给敌以重大杀伤,把那个所谓的"白马师"南朝鲜军第9师打得满地找牙。 依据相关战史,将邱少云高地争夺战简述如下: 战斗目的。第15军首长批准第44师师长向守志与第29师师长张显扬协商后,制定的反击攻占邱少云高地作战计划。 第44师组织配属的第29师87团反击邱少云高地,分为攻占和防御相互衔接的两个战斗阶段。 攻占为战术反击作战;防御为策应上甘岭战役。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命令,三八线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延长至10月31日。第44师以攻势行动,配合上甘岭地区作战。 地形地貌。 邱少云高地向我方突出,距我第87团守备的发利峰约2000米,地势狭长、孤立,全长约1200米,面积1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峰,相距水平距离约550米,周围杂草丛生,并有自然沟洞,便于我反击部队潜伏蔽,但四周有陡崖,仅蜂腰部和东南、西南两侧可以攀登。 敌兵力及火力。 该高地为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第3营第8连(三个步兵排、一个火器排)守备,设防较强,构成以地堡、防炮洞、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明暗火力点相结合的坚固支撑点,南北峰和鞍部共有集团工事4处,地堡90多个,周围有铁丝网5道,防步兵雷场多处。 战前部署和具体任务。作战任务由第87团完成,3营(欠8连一个排)负责进攻,主攻为9连。 具体战斗任务是:9连一、二排加上7连一个排,于东西两侧从三个突破口攻击。 9连三排加上8连一个排为二梯队。 具体突击任务,以9连一排为主攻,由敌阵地背后的南峰东南侧后突破,打乱敌人指挥并切断敌退路。9连二排配合一排攻击南峰。 战斗经过。10月11日24时,9连和兄弟连队到达预定潜伏区,潜伏就绪。 10月12日12时,敌炮兵向我潜伏区发射了四颗燃烧弹,烈火蔓延到三班战士邱少云的身边,为遵守潜伏纪律,他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直至英勇牺牲。 17时30分,我方炮群猛轰敌阵,十分钟后炮火伸延,连长程子英命令分三路攻入敌阵。 30分钟后,邱少云高地南北双峰被我全部占领。我全歼守敌南朝鲜军9师51团8连及一个火器排,共毙伤敌人155名,俘敌23名。战后,志愿军总部给该连记集体一等功一次,授予邱少云"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授予李元兴、欧文辉"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庞宗德、傅永昌、程锡章荣立一等功。 1953年6月,朝鲜追赠邱少云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光荣称号,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各一枚。 10月13日,第87团第2连接替第8连守备邱少云高地。 第2连在第1营副教导员于金岭的指挥下,跟敌军展开了攻防拉锯战。阵地不断易手,又反击得手 敌方也不断增兵,10月16日,南朝鲜军第9师第28团第1营接替51团投入邱少云高地战斗。 10月22日22时,第44师以师侦察连1个排及第87团第1营第1连5个班,反击邱少云高地南峰成功,歼敌20余名 10月23日,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接替28团投入战斗(51团原为加强第9师)。 23日10时50分,敌1个营的兵力开始反扑,占领南峰后,向北峰冲击15次之多,我第87团第1营第2连一个排与敌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敌人一度突入我北峰阵地,我指战员与敌白刃决斗,全排大部伤亡,仅剩4人仍坚持战斗。 关键时刻,第132团第2营第5连两个班,于11时25分,由391高地北侧的王在峰阵地驰援北峰,将敌击退。 10月23日,第87团东调上甘岭方向作战,期间,他们与敌反复争夺12天,顶住了敌4个营的86次反攻,共毙伤敌2043名、俘敌28名,缴获无座力炮1门,火箭筒3具,重机枪7挺,轻机枪8挺,步枪、卡宾枪、冲锋枪107支,电台1部,步行机2部,电话机2部。 第87团伤170人,阵亡61人。 1952年10月23日19时,第44师第132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康星火率领第1、2两个营接替邱少云高地防务。他们一面与敌人反复争夺,一面利用夜暗,加紧抢修坑道工事。 10月24日19时,美军第65团接替南朝鲜军第9师投入战斗。10月25日美军第15团接替第65团,接管防务。 10月27日,美军第3步兵师接替南朝鲜军第9师"白马"师攻打邱少云高地。 我第132团乘美军、南朝鲜军换防之机,于当日20时45分,以第4连两个加强排攻击南峰,由44师侦察连1个排于邱少云高地南侧阻援,截击逃敌。 13分钟后,我突击排攻上南峰,全歼守敌85人,缴轻机枪4挺、卡宾枪8支,自动步枪3支,步行机1部。 10月28日6时,美军第3步兵师和南朝鲜军第9师各以1个加强连,向邱少云高地南峰反扑,我给敌以杀伤后,主动撤回北峰,南峰又为敌占领。 这时,美军进攻部队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上尉克罗海特带领F连向杰克逊高地攻击。中国人用轻武器,自动武器和手榴弹给予反击,但到上午10点钟,F连控制了制高点。与此同时,由中校鲍特费尔带领的A连受到敌人炮火的轰击而停滞不前。但是后来,其中2个排冒着敌人的炮火向上冲,在山顶与F连汇合,其余的排被迫击炮火压制在山腰。看来大局已定,但是中国人的炮火使A连军官仍指挥失灵,其中一个排长被炮弹打中,当场死亡;然后又有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连部指挥所的中心,中校鲍特费尔和前线观察员当场死亡,剩下的那个排长受伤,指挥系统所遭受的损失马上明显地在连队引起影响,A、F连的士兵开始‘逃窜’。他们有的独自跑下山,有的则三五成群后撤,终于都跑回到主防线。到下午后半晌,只有上尉克罗海特和连级军官们留在山上,其他所有士兵都已尾随A连跑走了。第2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逃窜的士兵召集在一起,企图再度把他们送回杰克逊高地,但一切都趋于徒劳。这些士兵此时显然把高地看作是自杀的场地,他们拒绝返回。当夜幕降临,上校贝特斯命令上尉克罗海特和其他军官全部撤离高地。" 美军战史称,10月底,美国第15团接管了第65团的防守任务。 11月3日, 132团在北峰完成坑道4条,构筑明暗火力点28个。完成从发利峰和王在峰至邱少云高地北峰交通壕两条,全长3300米。使战斗支援和伤员后转得到保障,为巩固北峰,夺取南峰创造了条件。 11月6日零时28分,第132团以4个排即第2连两个排,第4连1个排,44师侦察连1个排,在榴弹炮16门的支援下,反击南峰,歼敌139名,俘美军4名,缴重机枪2挺,轻机枪3挺,自动步枪3支。 我第132团占领南峰后,加紧修筑工事,迅速将南北峰坑道贯通,长249米;在两峰的鞍部完成坑道1条,长14.9米。在南峰修建明暗火力点14个及全部野战工事。 自11月6日后,邱少云高地南峰遂为我逐步巩固占领。敌人虽然多次反扑,企图夺回南峰,但均未得逞。 至11月30日,敌人被迫停止对邱少云高地南峰的反扑。 第132团从10月24日至11月30日,经38天战斗,巩固地占领了邱少云高地。 从11月14日起,美军第15团连续向邱少云高地南峰攻击17次,但志愿军坑道工事已成,不肯放弃南峰,美军进攻均告失利。 11月30日,美军在连续6次进攻失利后,放弃了对邱少云高地的争夺,这一朝鲜中部战线关键战术要点遂被志愿军第15军彻底控制。 事后,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提出了把团长德加夫尔撤职和解散第65团的建议,建议很快被批准。 在第132团防守邱少云高地期间,美军动用3个营、10个连的兵力反扑22次,我毙伤敌755名;俘美军5人,南朝鲜军1人;南朝鲜军士兵向我投诚1人。缴获无座力炮1门,迫击炮1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24挺,自动步枪、卡宾枪、冲锋枪107支,电台1部,步行机2部。 第132团参战兵力共9个排,22个班,先后向敌人发起攻击5次,部队伤112人。 邱少云高地反击进攻和守备战斗用鲜血 第44师第132团守备邱少云391高地战斗过程。 第29师第87团第3营在营长解立根指挥下潜伏391高地作战地图。解立根后担任29师师长。 为朝鲜扩大11平方千米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