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6年前,1996年台海危机,我们能有几成胜算?
这或许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屈辱"二字最为清晰的一次伤痛解读,当"弱国无外交"的事实被剥去外衣后血淋淋地展现在面前,对"强大"的渴望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完成"卧薪尝胆"式的逆袭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就像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对手永远无法理解,我们是怎样成长为如今这副模样的。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这不仅是一碗精神胜利法鸡汤,更是二十多年来强国强军之路上所提炼出的精华——伤疤代表的不止于辛酸的记忆,也是胸前最闪耀的勋章。
如今,回顾1996年那场千钧一发的台海危机,从当时的国防综合实力来看,也许我们胜算不高。
但今日若纷争再起,我们保证无论对手是谁,都会后悔做出的招惹中国的选择。
亲手揭开胸口的伤疤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同理一个国家的气量也可以通过正视历史而彰显。
将思绪倒带回拨至1995-1996年,蚀骨的伤痛回忆再度汹涌袭来。
中国一直被西方政客视为继苏联后即将崛起的又一个超级大国,也将会成为美国的潜在对手。
因此"以台制华"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的既定政策。
而美国在1995年5月22日突然宣布,将允许李登辉一行于同年6月的"非官方"访美活动。讽刺的是仅在一个月之前,美国国务卿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美方不会允许这件事的发生。
作为典型的狂热台独分子,彼时的李登辉为了竞选台湾第一届所谓"直选总统",正大肆宣扬着所谓的"突破台湾外交壁垒"的政治观点。
在竞选关键时刻选择赴美进行"私人访问",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而美方熟视无睹甚至暗中推波助澜的举动,更是引起了国民极大的抵触。
这个节骨眼上李登辉的投怀送抱正中美方下怀,因此美国不顾中方的强烈抗议,公然默许了李登辉政治色彩相当浓厚的访问行径和演讲行为。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始终做着妄图通过分裂台湾以制裁中国的春秋大梦。
这样的幻想也让他们的行径显得极为卑劣。
出于对李登辉及美方的反制,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指示:将部队派遣至台湾外海区域,开展导弹试射和两栖登陆作战的军行动。
此番军演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中国政府希望可以有效影响到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公选的结果。
但最终事态的发展显然超出了我们的预估范围。
解放军第二炮兵和南京军区在外海拉开架势后,美国公然调集两个航母战斗群进行应对,一时间台湾地区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
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让美国军方在台湾地区极尽嚣张,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中美两方的军事实力确实存在着断崖式的差距。
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共计可搭载近200架舰载战斗机,这种机群规模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军方全部家当。
况且美国坐拥FA-18、F14等极为先进的3代战机,反观我国空军部队主力机还是以歼7、歼6系列为主,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战斗机甚至还未形成战力。
在悬殊的力量差面前,精神意志力并不能确保胜利的归属。
从这一点来看,最起码在制空权的抢夺上我军并不占据优势地位。
台湾海军则是依仗着背后的美国海军狂刷存在感,而受限于对空反潜能力的薄弱,处于三方对峙中的中国海军同样很难主导局面。
令人倍感心酸的是在美军耀武扬威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最大王牌也不过是濒临退役的051型驱逐舰。
陆军老大哥在导弹和坦克的加成下可以迅速展开"抢滩登陆闪电战",可是无辜的民众体内流淌着的同样是炎黄子孙的血脉。
因此赢面最大的地面部队在此刻反而成为了打在棉花上的重拳,我们并不害怕战争,但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同胞收到分毫伤害。
所以,当年从三军实力来看,我们的胜算面并不大……
人文情怀的约束和装备领域肉眼可见的差距,如同鸿沟隔在阵前,也像天堑斩断了彼时大陆和台湾的联系。
近乎屈辱的武力压制令人倍感窒息,这种感觉像极了《一步之遥》中那句经典台词:我一个上海原住民让意大利女人指着我鼻子叫我"小赤佬"。
相比全军种都被笼罩在降维打击的阴霾下,浮出水面的间谍,所带来的硕大的乌云更是让本就不明朗的局势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的刘连昆虽身居高位却逐渐迷失了初心,被台湾军情局策反后彻底沦为了"台独"势力的傀儡。
大陆军方视为最高机密的"联合九六一演习计划"转手就被刘连昆泄露给了台湾当局,这也直接导致了"演习转变为军事行动"设想的破灭。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中国军方越来越被动,而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台湾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样也在制约着解放军部队的行动。
掣肘太多就意味着丧失了主动权,这场举国之力的抗议性军演,最终不仅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军方和台独分子的谈资笑料。
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在家门口耀武扬威,极端台独分子李登辉如愿当选总统。
"一个中国"的立场在那一刻被击得粉碎,而一起化为齑粉的,还有对收复台湾的美好幻想。
在伤疤上雕刻一朵花
无论从军事层面还是政治角度出发,中国在1996年的这场博弈中都落了下风。
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只有枪杆子足够硬,才能掌握充分的话语权。
于是从这场台海风波过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华夏儿女开始踏上了强国强军之路。
这条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如果把国家比做一个巨人的模样,那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就像是遍布全身的血管一般,没有任何一项是可以被忽略掉的,甚至每一项都需要被不断强化。
其中强军更像是靠近心脏的血管分布那样密集且复杂,与经济、科技、信息技术都密不可分。
每一环都是基础,又好像每一环都是核心。
以制式装备而言,一双看似平平无奇的丛林作战靴,从初始研发到批量投产的过程需要经过近百道繁琐的工序流程,其中每一道工序背后隐藏着的心血更是难以计量。
倘若把目光聚焦到高精尖的武器领域,进阶之路则更显得荆棘密布。
核心技术的刻意封锁,让我们不得不埋头钻研自主研发的可行性,从零到一的开拓难度堪称地狱级。
但就是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百折不挠的中国人依然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们从不相信长夜将至,因为我们自己就是驱散黑暗的火把。
看一看陆军驻扎的边境,瞧一瞧海军镇守的海岸,望一望空军盘踞的领空。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中国所展现出的硬实力,已经不得不让打着小算盘的对手们好好掂量掂量了。
近二十年间所举行的阅兵大典让世界瞩目,那些映入眼帘的现代化高精尖武器装备锋芒毕露,在这背后还有很多国之重器撑起了整个民族的脊梁。
回到关于"台海危机"的讨论,不妨浅谈一下日前佩洛西窜访台湾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最近的这一次"台海危机"向全世界释放了这样的信号:不是所有警察都来自太平洋。
当佩洛西窜访台湾的行程曝出后,美国政府含糊其辞的态度如同当年李登辉事件的复刻版本。
但很抱歉,中国要亲自出手打碎"以台制华"的美梦。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提到的那样,我们不怕佩洛西访台,相反我们"怕"的是佩洛西不访台。
只要你来,我们会好好招待的。
推波助澜的美国政府故技重施,再次派出舰队尾随而至。
并且扬言美军已经做好了随时穿越台湾海峡的准备,言下之意仿佛台湾已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中国政府和解放军部队随即做出的强有力回应,被国人视之为对美国高调宣言的"光速打脸"。
台湾周边六大区域内同时开展的联合军演,让美军和台湾当局噤若寒蝉。
显然中国军方的强硬远超他们的预计范围,此番联合军演无论是从兵种规模还是演习范围,乃至所投入的制式武器规格,都极大的震慑住了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
鲁迅先生那一句"唯无视是最高的轻蔑"放在此次台海危机事件中显得尤为应景,任凭美方如何兴风作浪,中国军队所展现出的捍卫领土完整的意志不曾动摇分毫。
东风导弹从台湾上空呼啸而过的那一刻,这场闹剧其实就已经高下立判了。
我们不仅有能力围岛,还可以随时实现收复。
解放军在自家地盘"花式秀操作"的时候,美国军方的表现十分值得玩味。
所谓"随时进入台湾海峡"的豪言壮语随风飞散,飘到了谁也看不到的地方。
在国际政坛素有"疯婆子"之称的佩洛西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怎么就变成了两头不讨好的众矢之的了呢?
她这一来不仅没能让台独分子和美国政府的美梦照进现实,反而加速了所谓的"台海中线"崩塌的速度。
此次"台海危机"同样发生在台湾地区,牵扯到的也同样是中台美三方。
但和1996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危机的指向已经不再是中国了。
这份延续了近三十年的屈辱我们从未忘却,再度博弈最终也以中国的全面胜利而画上句点。
对于妄图插手我们家务事的外来客,我们只想说一句别来沾边。
把勋章佩戴在伤疤前
二十六年后回溯往昔,我们坦承彼时的实力差距让我们的胜算几乎趋近于零。
甚至如果真的爆发战争,不排除会出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袭击"。
二十六年后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更有底气可以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而国人的这份"傲气",源自于这些年在强国强军之路上我们未曾停歇片刻。
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完整,坚定贯彻"一个中国"的外交基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的底线,来犯者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席卷而来。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目光都注定会放到更为长远的未来,那如今是否可以理解为"未来已来"呢?
SHE曾在歌中唱到:好多外国人学说中国话。
我想更客观的表述,应该是我们并不计划让全世界都说中国话,但我们会让所有讲中文的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够自信且骄傲的开口。
从泪水和血水交织的苦难之中走出来的中国人,不会否认曾经的落后与弱小,但同时我们最为崇高的理想,是可以不断强大到被世界所公认。
就像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始终是"发展中国家"一般,诚然在某些领域依旧需要探索和进步,但难道我们真的还不能够被称之为"发达国家之一"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的强势腾飞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刻在骨子的谦逊,始终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吾辈必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新时代青年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也是国家所带给新时代青年的希冀和理想。
这块于1996年烙在胸口的伤疤我们绝对不会忘却,它会一直激励和鞭策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直到把金灿灿的勋章佩戴在这块伤疤之上。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句话幼年起便不断萦绕在脑海。
这不仅是所有中国人达成的共识,也应该是世界的共识。
都说离家的游子在外漂泊,无论面对的境况是好是坏,都会一直牵挂魂牵梦萦的家乡和母亲温暖的怀抱,我一直相信台湾也是这样。
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和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但在让台湾回归这件事上,中国政府从未放弃过。
国家在努力,民族在期盼,人民在呼唤。
台湾地区终究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的版图也一定会迎来真正完整的那一天。
游子归家的那一刻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因为心在一起所以从未分离。
会有欢呼,会有落泪,会有一个柔软的拥抱和一句跨越多年的"欢迎回家"。
这是我的愿望,这是亿万同胞的共同期许,这是一束会将阴霾和黑暗彻底驱散的耀眼光芒。团结和统一也同样是中国灿烂且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