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宣布,从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两个百分点,从8%下调到了6%。 很明显,这是为了应对人民币过快贬值的逆周期手段,最近人民币贬值千点,创两年新低。上次央行下调这个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在4月25号。当时也是人民币快速贬值,从6.3附近,一路贬值到了6.83。 从上次的效果看,这样的措施,只能影响短期趋势,无法影响中长期趋势。上次降准之后,人民币一度暴涨600个基点,但是几乎只持续了一天,就丝滑下跌了。而汇率的中长期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我以前写过文章,这里就结合最近的宏观经济,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影响汇率的是货币政策,不过,更主要的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因为全世界的货币,都是盯着美元的,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美元指数,从而影响其他货币。而除了美国外,本国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我们几次降息当天,人民币升值是上涨的。 从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元指数就大幅上涨,最近随着鲍威尔在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鹰派发言,美元指数重回20年新高,非美货币暴跌,人民币其实还算相对表现较好的,在主要的非美货币里面,仅仅次于俄罗斯的卢布,强于欧元、日元和英镑。 另外,汇率的影响因素是对外贸易,贸易逆差和顺差是资金流向的结果,资金流向自然会影响资金的价格变化。目前看,我们的贸易依然保持了强势,马上还要公布8月的数据了,我认为贸易顺差继续创历史纪录的可能性较大。不过,汇率和出口,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本来,除开贸易账户,还有一个资本账户,不过鉴于我们特殊国情,这点基本可以忽略,最近几年,这方面的漏洞很小了。 最后,影响汇率的是各国经济增长的相对速度。经济增长越快,货币表现就越强势,当然,这点并不绝对。 最近这一个月的贬值,和市场预期我们经济增速下滑有关系。本来,很多经济学家,一度认为三季度随着上海回复正常秩序,GDP增速可以回到5%以上,目前来看,这个愿望是要落空了。 不过好消息是,美国的经济增速也在下滑,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了。美联储的鹰派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了分歧,而9月的加息多少个基点,将成为重要的信号,如果加息只有50个基点,则说明真的在明显放缓。 按照美联储一些委员的标准,在通胀低于6%以前,都不应该放缓加息的节奏。而美联储长期的通胀目标是2%,这个目标,估计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达到。所以,在货币的分析上,不妨将精力主要放在美国的通胀数据上来,这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央行这次操作,难以阻挡人民币的贬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