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制造业大国一改此前的火爆状态,仿佛一夜入寒冬。 从排队半年到订单清零,从加班加点热火朝天到干少休多无工可做,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越南: 众多工厂减少加班时间,并开始停产、放假,连知名电子企业三星工厂也已缩减了其在越南的大规模智能手机工厂生产规模,甚至三星越南厂某位员工表示,现在 一周只上3天班 ! 印度: 由于西方零售品牌面临需求缓慢,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服装和家纺出口订单下降了约15%-20%,纺织业已感受到阵阵寒风。在重要的家纺生产中心帕尼帕特,有迹象显示 出口订单下降了高达40% 。 巴基斯坦: 7月中旬以来买家要求取消合同的现象持续增多,包括一些常年合作的棉纺织厂、中间商老客户, 合同履约率一而再再而三地下降 。目前巴基斯坦约30%的纺织产能被关闭。受损较为严重的地区为巴基斯坦的彭加省,该地区的纺织厂占全国的70%,已有400家纺织厂面临关停,数以千计的人失去工作。 孟加拉国 : 订单同比下跌20% ,向IMF寻求贷款!在2021年经历异常强劲的逾30%的订单增长后,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孟加拉国如今面临了订单下降的问题。 有Zara的供应商表示,7月的新订单同比下降20%,欧美市场零售商要么推迟成品发货,要么推迟订单,还有的削减了订单规模。他认为今年孟加拉国成衣出口的增速会放缓到15%左右。 柬埔寨: 43%的企业亏损 ,欧盟和美国的订单显著减少。2022年下半年美国和欧盟订单预料将锐减,柬埔寨出口前景将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部分来自欧洲的采购订单量减少,有国际买家要求减少或修改下半年的订单合同。 当地制衣厂员工反映,从这个月到下个月,很多制衣厂都面临倒闭。坊间传闻有的小老板确实已经准备"跑路"。 今年前7个月,一共有47家工厂关闭,造成16838人失去工作 。 菲律宾: 新订单数下降,PMI出现自1月来最低水平。由于产量和新订单数下降,7月菲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8,低于6月份的53.8,是自1月来最低水平。 印尼: 出口同比下滑逾40% ,海外需求难有突破性增长。2022年上半年印尼标准胶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欧盟、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出口至印度和韩国的量同比下滑逾40%,出口至中国、欧盟的量同比下滑约11%。 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叠加全球通胀加剧的风险升级,美欧销售呈下降趋势,买家对下新订单持谨慎态度,推迟、取消订单的现象屡见不鲜。终端消费市场萎缩严重,许多工厂开始缺少订单,于是放假,调休,甚至减员降薪等优化措施就"遍地开花"了,今年的情况似乎远比去年疫情时期还要严重的多。 也就是说, 目前发达国家的订单正在迅速减少,对于多个制造业大国都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南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优势,基本都是人口红利和低廉的成本,普遍在低端产业链方面。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运费价格的上涨,这些红利已经在疫情之下消失殆尽。在减量时代更是沦为了"不值钱"的竞争力,真正考验的是企业制造能力和产品的水平,而非低成本之下的低端制造。 当前经济严峻的态势下,半导体、光伏、电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都需要更加精密的技术和零件以及人才力量,因此对于全球制造业而言, 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迭代更新正在迅速进行,产业链上游塑料、化工,以及配套的零件、包装等行业的洗牌也在日益加速 ! 我相信大家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惑,全球经济倒退,订单沦陷之下,仍然想要劝解大家拒绝躺平! 社会终究是要鼓励进取的责任企业! 躺下去的,只会彻底出局!活下来的,未来才有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