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争议最大的电影。 喜欢的"不承认看过这部电影"。 不喜欢的吐槽导演的艺术价值。 这部电影就是大卫·柯南伯格的《未来罪行》 。 柯南伯格是谁? 《欲望号街车》《暴力史》 ……以及尊龙主演,豆瓣8.4的《蝴蝶君》 的导演。 各大电影节常客,并在2018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离他上一部长片已经过去八年了,八年之后再现江湖,他带来了一部R级科幻片。 但大众纷纷表示, 不!能!接!受! 到底是怎样惊世骇俗的电影? 我们先看故事。 身体主导权的战争 未来。 一个幽暗的房子里挤满了人。 像是地下美术馆,人们在这里观看一场表演。 表演者是一对男女,男的叫索尔( 维果·莫腾森 饰 ),女的叫凯普瑞斯( 蕾雅·赛杜 饰 )。 只见男的躺在手术台一样的椅子里,女的,则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抚摸着腹部的操作盘。 仪器上的利刃,划开了索尔的肚子。 几经反复,取出了一个奇奇怪怪的,带有纹身的器官。 一片掌声。 是的,这是一部在视觉上异常残暴 的 电影。 故事设定的背景,是人们失去了痛感。 身体也逐渐异化,甚至长出各种奇怪的器官。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人类逐渐分裂成两个阵营。 一方是以各国政府为主导的"新罪行"小组 ,小K所饰演的蒂姆琳就是其中一员。 他们希望通过控制人类的变化以防止这种疾病传播到下一代。 因为当人们丧失了痛觉他们就不会再惧怕政府的军队。 到那时政府无法控制人民,国家强制力沦为笑柄,政府的存在便没有了意义。 更重要的是,当进化再继续发展下去,那时人类可能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人类了。 另一方则是由朗所领导的秘密组织 。 他们欣然接受人体的变化并用手术让自己可以进食塑料。 他们把人类的工业垃圾做成食物。 接受人体进食系统变化的人可以随意吃掉这种食物,而其他人吃掉这种食物则会死亡。 他们想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加速人类的进化。 但与此同时还有摇摆的大多数 , 比如索尔。 索尔是一个巨星,就像现在的明星会演戏或者会唱歌一样,索尔最擅长的是"被开场剖肚"。 因为他的肚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新器官。 于是,他和凯普瑞斯通过表演取出器官的过程获得了极大的声望。 一方面可以阻止身体产生的异化,一方面又赋予其"美学"含义,被人称为新时代的毕加索。 你可能会好奇这为什么是艺术? 电影中新罪行组织的领导人cope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他的问题正代表了很多人对于现代艺术的看法,认为现代艺术的意义都是人们所强行赋予的。 电影中那个浑身长满耳朵的人备受人们追捧,同样是对于人们对于艺术理解的一种讽刺。 多余的耳朵根本无用,夺人眼球罢了 对此蒂姆琳的回答则是: 他接纳了身体对自己的反叛 而且控制了它、塑造了它、给它纹身、展示它 用它创造了戏剧 它有强有力的意义 并且很多人都产生了共鸣 很多人和她一样对此深信不疑,这也是为何索尔的艺术可以征服人们。 看明白了吗?政治家、反抗军、代表着潮流的时代偶像,三方势力彼此纠缠。 直到,一个叫布雷肯的小男孩出现了。 被抢夺的尸体 布雷肯是具尸体,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天启之子"。 反抗军们是用手术让自己可以进食塑料,但布雷肯不是,布雷肯天生就可以吃塑料。 而且他是第一个自然进化出这种能力的人。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儿会和肉叔一样懵:啥?吃塑料也成进化了? 是的,至少反抗军们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随着人体的"进化",人们逐渐丧失了饮食的能力,吃饭靠工具,更谈不上什么享受了。 但塑料,有毒,却美味。 电影的开头便是一段很有意味的场景。 小男孩坐在海边玩耍,母亲对他说: 什么也不准吃。 远处,是一艘搁浅的巨轮,仿佛在暗示旧世界秩序的崩塌。 与此同时,母亲已暗藏杀机。 黑暗,而且阴冷。 柯南伯格说:"谈论未来,就是谈论孩子们,这是影片的动机。" 为什么?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索尔问布雷肯的母亲剖开孩子的身体后会看到什么? 母亲的回答则意味深长: 外太空(outer space) 是的,人类无法理解的外太空。 小男孩布雷顿的诞生,其实象征了人类走到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十字路口上。 就像人类当初初入太空一样,如果一招不慎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于是,电影出现了最大的戏剧冲突:尸体争夺战 。 朗的组织希望可以借助索尔的影响力去解剖自己的儿子,以向世人证明人体进食系统的变化是可以通过自然孕育遗传的。 在他眼里这代表着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 而"新罪行"小组,则一方面让索尔成为潜入地下组织内部的间谍。 一方面蒂姆琳对布雷顿的身体做了手脚。 于是,当他的身体被划开的那一刻,其器官上的纹身让朗的宏伟梦想破灭。 器官上的纹身"证明"了布雷肯并非是自然生育的而是经过了人工的干预 。 胜负已分。 人们开始害怕即将到来的变化: 人类的变化已经降临到最小的孩子上 并对他的身体造成了这样恐怖的影响 但真的胜负已分了吗? 故事的结尾。 索尔吃下了朗之前生产的紫色工业品。 瞬间泪流满面。 一如,《圣女贞德受难记》 。 性、宗教,与死亡 所以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如果一场急促的改变到来,那么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飞快进步,人们对未来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美好幻想。 但相比飞速进步的科技,人类的肉体反倒有些停滞不前,相较过去因为运动的减少甚至产生了倒退。 于是产生了变异。 人的异化一贯是柯南伯格作品的母题。 比如《变蝇人》 ,主角就是因为一场科学实验的失误变成了一只苍蝇,这是一场因为科学引发的悲剧。 但这次,他加入了更多的隐喻。 比如,性。 电影开始时,小男孩啃食塑料时嘴里流出的白色液体,就是精液的象征。 布雷肯成为了父亲强制植入意念的产物。 布雷肯的母亲杀掉布雷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她来说,只有杀掉这个被强制植根于其中的意念,才能完成自己对于身体主导权的控制。 当然对于性最明显的意向则是那场手术,就像蒂姆琳向索尔所说的: 这场手术就是新型的性交 以至于甚至电影中生物公司的产品。 无论是进食所用的椅子、睡眠所用的兰花床还是表演所用的解剖机"塞尔克装置"。 设计都融合了生物与机器的特征。 联想起什么没? 没错:《异形》 。 以及去年的金棕榈得主:《钛》。 当然,也不止是性。 还有宗教。 柯南伯格在《电影手册》的采访中强调了自己对于宗教的反感。 他认为宗教是纯粹的狂热,唯一有价值的哲学,是建立在人类现实之上的哲学。 所以在电影中他塑造了索尔这一角色。 索尔为解剖冠上艺术之名,并以此吸引大众的目光、获得大众的崇拜、引导未来的走向。 一如狂热的宗教。 但一切在索尔眼中其实只不过是一场家庭解剖。 即使算作艺术,他也会是那个殉道者,是唯一的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人。 就像他说的: 又一个幡然醒悟的人罢了 艺术又赢了 还有死亡。 索尔虽然经历着体内器官的改变,但其实已经是一个十分脆弱的老人,进食与睡眠都需要借助机器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 衰老是无法避免的,就像柯南伯格对于死亡的态度: 我认为我应该拥抱我自己的死亡 它是不可抗的 在去年柯南伯格拍摄的短片《柯南伯格之死》中,他十分深情地抚摸自己的"尸体"。 他更愿意接纳死亡。 或许在柯南伯格眼中,艺术或许是没有意义的、宗教是没有意义的,但痛苦是有意义的,死亡同样是有意义的。 未来也许灰暗,但同样有意义。 但这样的思考。 在这个时刻图快图简单,什么都要求"直给"的时代。 又会有多少人觉得有意义呢? 也许只是一句话:"装X"。 便可以否定掉这样一部,或许可以入选许多人年度十佳的作品。 "小糊片",他们说,仅此而已。 今日打工人:漂流少年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