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美。" "那你的内心呢?" "无论外表怎么美,都无法改变我内心的丑陋。"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反贪局侦查一处检察官刘忠光,对"美容腐败"系列案件中的多名女性犯罪嫌疑人,都问了以上同样的问题,而她们则做出了如上几乎一致的回答。 这些女官员身居高位,却丧失理想信念,漠视党纪国法,以权谋私,哪怕早有前车之鉴,却仍抱着侥幸心理以身试法,触碰高压线,一步步滑向深渊,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悔恨万分,泪流满面……令人咋舌的"美容腐败" 随着新一轮反腐风暴的强势开展,除男性干部落马之外,越来越多的女干部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30万元注射两支"抗衰老"针,50万元做臀部塑形项目,69万元做一次整形手术…… 这些数额巨大的高档美容消费赫然出现在女性公职干部名下,"美容腐败"下的奢靡消费让人忍不住咋舌唏嘘。 1962年6月出生的沈志莉,曾在北方工业大学做到了副校长一职,而其父母都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朴实农民,没有太多文化,也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祖辈就靠种着家里分的几亩地过活,勤劳俭朴。 但沈志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却非常重视,寄希望子女能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从小就教导沈志莉认真学习、用功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摆脱贫困,走出大山。聪明懂事的沈志莉也没有让父母失望,从小就品学兼优,成绩突出。 可想而知,一个农村姑娘靠自己的努力最后走上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的位置,这之中她经历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少努力。 但伴随着职位的提升,她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迷失在广阔天地的纸醉金迷之中,经受不住欲望的诱惑,沦为了金钱与权势的奴隶。 2011年,有人为了让其子女入学北方工业大学,花费了五万元,让时任副校长的沈志莉帮忙走后门。这件事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钱,她可以随便开后门走关系,让行贿之人顺利入学、谋职。 贪污腐败的开关一旦打开,就意味着已经落入了"欲望的深渊"。自那以后,稍有姿色又爱美的沈志莉就迷上了整形美容项目,在其任职的数年间,其通过钱权交易在自己的脸上花了大量心思和大把的金钱。 长期的美容整形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她曾多次去整容机构,对她的脸和身体进行整形美容,每一次都花了不少钱。据悉,在脸上她前后花了将近四百五十万元做整容手术,更夸张的是曾有一次整形手术费用直接高达69万元。 沈志莉沉溺于美容,最重要的是她一直没有觉醒,而且不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干着违法、行贿的坏事,用以支持她"美容事业"的不菲花销。 她还暗示美容公司让其销毁顾客资料,以迷惑公众,试图妨碍相关部门对真相的调查。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沈志莉于2020年11月份被控有严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审查和核实,并开始暗中调查她的经济支出与收入。 在罪证被证实之前,她还试图和别人串供,企图逃避警方的追捕,这是何等的胆大包天和不知悔改,令人扼腕。 最后于2020年十一月四日被"双开",2021年7月,沈志莉因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将其财产全部转移,她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美容腐败"如何撂倒女干部 美容腐败是腐败犯罪的新型表现形式,虽然不是直接经手真金白银,但其本质上仍体现了对公共财产的侵占,其收受贿赂也破坏了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而且与男性贪腐不同,女性"美容贪腐"存在作案周期长、规模小,不易察觉等特点,这也使其表现出与以往女性职务犯罪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这种较为隐蔽的受贿方式使得许多女性公职人员存在逃脱法律监管的侥幸心理。 第二是犯罪年龄集中。"美容腐败"落马的女官员大都处于40岁至50岁的中年年龄,且在各自单位都是身处重要岗位、掌握重要职权,这也使她们具备了腐败犯罪的条件和可能性。 第三是这些女性公职人员在私人生活中大都有着美容这一相同的"嗜好"。 "像着了魔似的,几天不去就受不了。"因此在其正当收入无法满足其美容欲望的情况下, 她们便利用职务之便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另外社会对男女的评价机制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容貌,在外表追求上也更多。 在警方办案调查过程中,多名女性也坦言,自己追求美丽,除了爱慕虚荣外,也希望自己在职场中能有更好的竞争力。 毋庸讳言,在职场,尤其是在官场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升迁面临的压力和难度更大,而且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总是将外表看得很重。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过早的年老色衰,为了让个人形象为自己的事业加分,她们通常会选择整形美容这种能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漂亮的事,更有魅力与吸引力的方式。 此外由于"玻璃天花板效应"的存在,许多女性到达一定职位后继续晋升会遇到很多瓶颈, 而且这些女性公职人员做到现在的领导职位,往往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 在当前不存在制度补偿的情况下,她们手中的职权便成为她们补偿自己的工具,以此来弥补自己多年来的"心理落差","美容腐败"也成为她们贪污腐败的利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靠犯罪的手段来满足美的需求是不可取的。"美丽"之下的丑陋 腐败现象不仅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信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国家培养一个女干部不容易,培养一个女干部尤其不易。 一个女人倒下了,毁坏的将是整个家庭,她们付出的成本更大。 在父权制社会,男性凭借其权力建构了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女性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被客体化、对象化,美貌崇拜成为父权制社会下衡量女性自由和权力的机制。 因此,女性公职人员为了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便期望通过美容整形来提升自身的价值,以获取更多向上晋升的机会。当超出了自身可承受的金钱范围,便会产生"美容腐败"。 作为女性,女性公职人员要重新树立自身性别的主体性意识,女性不是为了迎合父权制的社会目光和评价而存在,要尊重自我。 同时整个社会要抛弃陈旧的社会性别意识,建立其男女平等的先进的性别文化,确立真正公平、平等的性别关系。只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破除女性价值靠外貌来衡量的错误标准,女性才能从根本上坦然接受自身,进而构建一种更加和谐平等的性别关系。 "美容腐败"问题根源上其实与女性无关,与美容也无关。女性爱美没错,美容也没错,而是由于权力运行的监管机制出现了问题。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监督必不可少。 而且在以往的贪污腐败案例中,确实存在官员贪腐逃脱法律制裁的先例,这就使一些女性公职人员产生了侥幸心理,进而绞尽脑汁钻制度法律的漏洞为自己谋取私利。 要遏制"美容腐败",从个人方面看,作为公职人员,应勤政廉洁,完善个人修养,形成"不愿贪的局面"。但更重要的是,单位应建立完善有效的法律监管惩戒机制,形成"贪不了的局面"。 时下一些美容机构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留住客户,毫无底线原则,主动帮助一些女性官员虚开发票,丧失了基本的社会道德感和公平正义感,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其违法经营行为亟待有关部门通过执法加以规范。 最后,美容腐败之所以发生,与公职人员自身固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单位监督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因此要从完善单位监督管理制度角度入手,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对单位有关业务流程严格审批程序,建立长期追责问责制度。使其不敢伸手,伸手必被抓住。 另外规范当前一些美容机构的经营秩序也显得尤为迫切。美容机构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中发展,不能在美化外表的同时成为罪恶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