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南方大部地区,尤其"包邮区"沪苏浙地区高温难耐,多地最高气温高达40至42℃。网友直呼:"尚未进入三伏,却有了三伏的热度"!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提醒公众持续做好防暑降温! 这轮高温将持续多久?后续发展如何?高温过程的成因和特点为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江苏、浙江两地的气象专家。 采访专家: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金小霞 1.
这轮高温对当地的影响如何? 江浙是否已成为本轮高温的中心区域? 后续发展形势如何? 浙江: 自6月26日出梅后,浙江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7月8日开始进入酷暑天气,高温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据实况监测资料统计,6月26日至7月12日,浙江省平均日最高气温≥35℃日数在12天,较常年偏多7天。浙江中北部多地高温日数破历史同期最多记录,最大值出现在浙中金华和衢州等地,为16天。极端最高温度最大值出现在余姚,达到41.6℃。 2022年6月26日-7月12日浙江省高温日数统计 7月12日,杭州气温突破40℃,创下极端高温最早纪录;全省单日发布54条高温红色预警,打破高温红色预警日发布量最高纪录。据浙江省气候中心统计,7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2.4℃,近20天衢州、金华和宁波局部高温天数甚至达到15天及以上。 截至13日9时57分,浙江当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49条,占据全省2/3版图 浙江省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10天,浙江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14至15日,除沿海岛屿外,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9至41℃,局部地区达到41℃。16至18日,浙北地区处于副高边缘和西风槽底,云系增多,下午到夜里有阵雨或雷雨,高温有所缓解,大部或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37至39℃,局部40℃。7月中旬旬末大部地区高温将有所缓和。 专家提醒,公众一定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及时补水,避免午后时段出行,谨防中暑。 江苏: 7月8日,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10日升级为橙色预警,7月12日,发布了2022年江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此次过程中,江苏高温在12日至13日达到极值,14日后,因降水和对流天气影响,高温强度范围将逐渐减弱,但14至16日,沿江和苏南地区仍有35℃以上高温。 据统计,7月12日,江苏大部地区持续高温,普遍超过35℃。截至当日16时,全省630个乡镇(街道)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284个乡镇(街道)超40℃,最高达43℃(苏州市区金阊街道)。 针对近日持续出现的大范围高温天气,江苏省气象部门连续启动应急响应命令。7月10日11时,省气象局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12日15时,提升应急响应为三级。 7月10日至13日12时,江苏省市县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高温预警信号240条,其中包括高温红色预警信号37条、高温橙色预警信号141条、高温黄色预警信号62条。 2.
这次高温过程的成因是什么? 极端性如何?为何出现极端性? 浙江: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对比历史气象数据,从强度和时间来看,今年极端高温天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往年,且副热带高压今年牢牢控制浙江,异常稳定。 浙江当前正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控制区,也就是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并且今年副热带高压增强周期和常年出现高温时段重合,产生叠加效应,因此强度较往年更强。 江苏: 此次高温过程的成因,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11日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出梅之后,副高逐渐西进北抬,控制全省,在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容易出现晴热高温、少雨天气。 12至13日,江苏地区高温达到本轮高温的极值,沿江和苏南大部地区达到39℃以上,部分站点超过40℃,有两个国家站东山40℃、宜兴41.3℃超过建站以来极值。 @江苏气象 消息,据统计,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市的31个国家站12日最高气温刷新1961年以来7月中旬极值。 3. 高温对地方农业、交通等 影响如何?有什么防范提示? 浙江: 持续的高温热浪会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并且产生不利影响,农业、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需要特别关注,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目前,部分地区早稻已有轻度"高温逼熟"危害,局部地区柑橘出现"日灼"现象。 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专家提醒,有关方面应及时做好大田灌溉和设施农业覆盖遮阴等工作,视高温情况暂缓部分野外高温农事活动,水产方面还需关注鱼虾过激反应。 7月以来,浙江婺城区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白龙桥、蒋堂等乡镇出现干旱。13日,婺城气象服"婺"党员突击队区联合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组织农业气象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高温干旱灾情。图/周烨堃 文/李悦 当前,浙江全省人工增雨行动已全面部署,湖州、台州的临海两地已开展作业2次,杭州市气象局将在本周开展增雨作业培训演练。近期浙江省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适时开展增雨作业。 江苏: 针对高温天气,江苏省气象部门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平台发布高温预报预警及其"江苏中暑预警地图"、"江苏烧烤预警地图"等产品,持续面向公众科普高温、中暑、热射病等相关内容,提醒大家注意防暑。 省农业气象服务团队针对河蟹生产开展个性化服务,建议各地加强池塘管理,适量补水、及时增氧、科学投喂,促进河蟹生长。针对水稻生长,及时提醒各地注意及时蓄水补水,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控。 在江苏气象服务中心,交通气象服务团队加强值班值守和会商研判工作,及时发布高温预警服务材料,为公路出行避开高温时段提供科学指导;电力气象服务团队在出梅之后,启动了每日滚动更新一周天气预报材料的服务模式,通过加密研判,为电力部门电力调度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