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苏联的送葬者,他的天真加速了红色帝国走向灭亡
进入21世纪80年代,苏联三年内死了三任老大,国统三绝,老人政治的危害被无限扩大,谁将是苏联新的舵手?
没有一个人敢死再选一个老人上台,于是年轻的戈尔巴乔夫幸运地从敬佩末座,一跃成为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的老大!
我们都希望这个年轻的领导人能够带领迟暮的苏联,重现辉煌。但是谁也没想到在戈尔巴乔夫的带领下,苏联一步步地朝着预设好的坟墓走去!
其实平心而论,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的灭亡也已经难以避免,因为苏联是制度性倾覆,到80年代早已是积重难返。只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是推动苏联覆灭的催化剂!
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后,他最引人瞩目的工作就是所谓的新思维。
他努力地想让苏联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但是苏联的问题不是靠新思维所能解决的。
许多苏联人既沉迷于斯大林时代的辉煌,又羡慕西方人的生活水准,然而让他们真正做出变革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裹足不前。
戈尔巴乔夫31年出生在苏联的边疆,家庭既不是权贵家庭,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戈尔巴乔夫是真正的农民的孩子,戈尔巴乔夫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的真实情况。
小时候的经历让他对斯大林无比痛恨,在斯大林当政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经历了家族一半人口会饿死,村子里甚至出现了全家被饿死的惨状。
在斯大林发起的大清洗运动中,受到了歧视。在戈尔巴乔夫年幼的心理对于斯大林极为地厌恶!
尽管对斯大林不满,但是戈尔巴乔夫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隐藏了这种情绪,因为这种情绪一旦外漏,等待他的将是死亡。
戈尔巴乔夫只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莫斯科大学法律专业。
在学校里他是个积极分子,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团的知名人物,毕业后凭借着莫斯科大学的金字招牌,他很快走上了政坛,从团的工作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年轻的亲民官。
然而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他的思想又一次受到了冲击。一个酷爱玉米叫做赫鲁晓夫的人的一份绝密报道,全面批判否定了斯大林。
这份报告勾起了戈尔巴乔夫对于年幼时候的回忆,他把童年的那些不愉快的回忆都归于斯大林的暴烈的行政。
戈尔巴乔夫不可能也不能够原谅斯大林,这种对斯大林的仇恨,也让他在一次会议中毫不犹豫地支持将斯大林从列宁墓中移出的决议。
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已经开始对现在的制度产生了怀疑,尽管斯大林遭到了清算,但是斯大林留下了强人政治的体系却没有改变。
40岁的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又进了一步,进了中枢成为了委员,但是他并不得志。
因为他是那么的特殊,几乎和所有的人不一样。在那时他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当中,没有架子,上班不坐车,走路上班,环保又健康。
而他的子女也不算那些为官僚子弟量身定制的学校,那些地方上的工程,他都会到现场去走一走看一看。
而这一切原本在苏联应该是稀松平常的,但是在那个时期却显得与众不同,那些官员们说着最慷慨激昂的话,却做着最龌龊的事。
他们在会议上正儿八经的批判特权,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特权。
当时的苏联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勃勃向上的红色国家,那些官员们对于金钱特权女人的追求远高于政绩,有人甚至说当时的苏联更像沙俄。
于是戈尔巴乔夫成为了真正的另类,从他的内心深处,极为鄙视这些无能而又贪腐的人。而这一切让他产生了打破旧有制度的想法。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他开始对这个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浑身沉疴的老大帝国开始了救治。
意外上位的戈尔巴乔夫眼前的苏联困难重重,高层内部是一群混吃等死的老年人。
他们互相表彰,互相吹捧,而苏联人民嗷嗷待哺,外部油价下跌,阿富汗战争让苏联持续失血。
美国野心勃勃的星球大战计划让原本经济并不景气的苏联不得不仓促迎战。在内忧外患中,戈尔巴乔夫左支右拙。
戈尔巴乔夫决定做出改变,他让新闻媒体们要敢于批评,不是一味的颂扬,同时他也开放了对西方媒体的限制。
于是各大闻名遐迩的西方媒体进入了苏联,一时间永远只有一个声音的苏联媒体,变成了大鸣大放。
在外交上,戈尔巴乔夫也向美国伸出了橄榄枝,他想结束冷战,至少要缓解冷战,他知道在这样冷战下去,第1个撑不住的肯定是苏联,历史留给苏联的时间并不多了。
所以他想通过和美国搞好关系,减少自己的核武库,换取美国在经济上和科学上的援助。
同时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得许多东方国家也跟着效仿,民主化的推进,使得代表广大人民的政党失去了往日一言九鼎的地位败给了资本主义政党,整个东欧世界发生了巨变。
而在内政克里姆林宫,积极推行私有化。原本苏联的经济支柱是各大国有企业,尽管许多国有企业经营不良,靠着政府的各种各样的补贴而生存。
但是不能否认这些国有经济能够提供价廉物未必美的产品,能够让苏联人的生活成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弃对国有企业的各种补贴,国有企业迅速陷入了危机。
而机制更为灵活的私有资本大行其道,甚至兼并国有企业,而资本是逐利的,他们在控制了市场之后开始哄抬物价,物价高企使得苏联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困难。
也就是说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只是改善了一小部分金融寡头的生活,而广大的苏联民众的生活却没有得到一丝的改善,反而被掠夺了更多。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个原本被苏联强权人物死死压住了幽灵,从禁锢之地,溜了出来。
他就是各个地区的独立运动。苏联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许多国家并入苏联并不是自愿的,而是慑于苏联的武力被自愿的,比如波罗的海三国。
随着苏联政治改革的深入,苏联的党的正确性,和地位受到了动摇,波罗的海的独立运动趁机发扬壮大。
1989年8月23日,200万波罗的海人手拉手,组成了一道长达600公里的牢不可破的人链,这条人链彻底粉碎了那个牢不可破的联盟。
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戈尔巴乔夫动容了,他决定让波罗地海三国独立。而这恰恰是让苏联毁灭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叶利钦的反戈一击,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宣布这个曾经辉煌,曾经强大的联盟解体。
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落,苏联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经历战火便解体的大国。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不得不提前享受了退休生活。不过在退休之后他频繁出镜,在各种影视剧中扮演自己,宣布苏联解体。
在这些剧的演员表上我们常能看到由戈尔巴乔夫饰演戈尔巴乔夫,可能这也算是史上最大牌的龙套吧,毕竟在戈尔巴乔夫的手中,曾经掌握着毁灭地球数次的力量。
伴随着布什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去世,70后们已开始步入中年,80后正值壮年,90后跃跃欲试,00后开始踏上社会,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86年英国女王访华,中方请她品尝一道特色美食,她回国后归还国宝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女王,自从1952年开始担任,直到她在96岁与世长辞。在位期间,女王一直尽可能与我们国家保持友好的国际关系。1982年,伊丽莎白二世派遣撒切尔来到中
台骀冰雕(50)201623孟家井上行几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作台骀山,至于为什么以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命名,却是一个无人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许当时台骀在这一带也治理过水患,后人为牢记他的功绩而用山名来作纪念。到了二
武威市天祝县守好生态底线勾勒美丽乡村新画卷坝堵村已成为生态宜居幸福的林缘山庄。松林深处谁家屋,村墅斜阳若个亭。莫问笑谈归去晚,有诗留与赤松听。金秋时节,漫步在武威市天祝县西大滩镇坝堵村彩色的沥青路面上,松涛阵阵,花香袭人,
好住与5A景区为邻!这个生态旅居盘居然把天然氧吧搬回家乐居买房讯逃离城市钢筋混凝土,于山水之间寻找一方世外桃源!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诗与远方越来越受追捧,因此生态旅居盘逐渐成为人们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图为在八一广场,大型花卉主题造型烘托出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南昌新闻网讯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洪城街头和公园绿地的花卉焕然一新,营造出喜庆隆重热烈的氛围。记者从城管执法部门了解到,全
房车旅行第二季眉山眉山不是峨眉山,古称眉州,位于岷江和峨眉山之间,原眉山城中有一座山形似眉毛故因此而得名。眉山建城于南齐建武三年,是有名的进士之乡,也是宋代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史称三苏)的故乡。
成都徒步(33)大邑篇云中屋云中屋就在鹤鸣山附近,以前到鹤鸣山都不知道,不过其实也没啥意思。登山步道入口在公路边,入口对面有云中屋的指示牌,指示牌旁边有个很小的简易停车场。开始走上一段石阶,经过小溪,后面都是
谁知民工之辛酸你觉得最悲凉的一句话或一句诗是什么民工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无论寒冬雨雪纷飞还是酷暑烈日炎炎,风里来雨里去没日没夜的劳作,然而讨薪的路上却是路途慢慢,遥遥无期为修风景区景点民工从几公里
又见桂林(散文)大凡去过桂林的人,总会被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所折服,也会钟情于桂林的风味小吃,美味佳肴的桂林三宝,而我也是如此。一hr第一次到桂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是八月桂花遍地香的时候,我
改革开放下的世界之窗堪称一个世界奇迹头条创作挑战赛世界之窗是深圳的著名旅游景区,都说既然来到了深圳,不去世界之窗看看,就等于没有来过深圳。于是,我和我的弟弟一起去了世界之窗。这次我请客,弟弟做导游,我们玩得很开心,似
带你走进江南第一石窟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一行来到了距赣州市区约12公里的一个地方,海拔不到100米的一处山岩,通天岩。通天岩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摩沙岩石山组成,山中有很多天然岩洞,其中一个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