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女王去世。 我再次将目光聚集在英国,在哀悼鞠躬尽瘁女王的同时,想起自己疫情前的几次英伦行。 这几次,有跟家人朋友自由行、有一个人跟团半自助游、有与陌生网友结伴游、有独自城市深度游。 经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导游、游伴以及当地人的沟通,对英伦的衣食住行、环境以及皇家文化,有了深刻的印象。 【衣】 在英国,你可以买到各种价位的衣服、鞋子、包包,如果遇到打折季,可以享受折上折。 在曼城的Debenhams商场,满眼都是20镑以下的衣服,有的汗衫T只要3.5镑。 离它不远的M&S,衣服、鞋子价格也不贵,20~50镑就能买到质量很好的单裤,鞋子。秋冬季的、或者新款多数也在100磅以下。 旁边的Selfridges & Co, 则基本是一线品牌的衣服、鞋子、包包,价格多数在100镑以上,商场里有办理退税的办公室。 Selfridges & Co边上还有Harvey Nichols,东西的档次、价位稍低于 selfridge,这两个商场可以用支付宝结账。由此可见国人的购买力。 打折季,经常能看到白菜价的品牌的鞋子,比如:当地品牌Clarks,折上折款20~40镑就可以买到丹麦品牌Ecco对折也有很多可供选择Skechers也会有一双7折、两双低价的半折优惠 经常看见国人拎着5,6双鞋子从有折上折的Clarks出来。 一、二线品牌的包包,商场基本很少折扣;比斯特购物村会有折扣。 购物村Coach,Prada, Gucci门前都排着50左右米的队伍。 MK的队伍比较短, 可以享受买满300再打7折的优惠。 名牌的衣服、鞋子也有5折~8折的折扣。 在小镇里,经常能遇到设计和做工都很精致的包包。 药妆店boots里面,有中低价位的化妆品、洗护用品以及营养品,这里有专柜也有开架自选。 总之:各种价位的衣服、鞋子、包包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 看中就出手, 保证不会后悔。 【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在英国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在英国,很少见背着水杯和食物的人。 满大街的咖啡店,里面有咖啡、茶以及三明治、汉堡、沙拉、面包等各种简餐。 咖啡2~3镑,三明治、汉堡3.5~10镑左右。 下午茶店的茶饮和点心,会多一些选择,这给时间充裕的人慢慢地享用。 店面的装修都比较温馨、有特色,价格比咖啡店贵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乐购以及Sainsbury’s超市或便利店,也随处可见。 里面的简餐和饮料,较咖啡馆稍便宜,但基本不提供加热服务。 M&S有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自家品牌的三明治、汉堡、寿司、色拉、面包、蛋糕以及半成品食物。 奶制品,饮料,选择也很多,食品很新鲜,价格比乐购略贵。 饭店菜的价格,基本在10镑以上,荤菜和素菜的价格差别不大。 但,点菜是个脑力活。 有的餐厅,可以借助大众点评或google看网友的推荐菜。 我比较幸运,有当地朋友可以帮忙点菜,或者遥控推荐菜。 饭店主食的量一般挺大的,我和女儿点过一个shared至尊皮萨,感觉够4人吃。 饭店一般有10%的服务费,价格打在账单里。 吃饭时,餐厅、咖啡馆有免费的 tap water冷水,可以自己去倒,或问服务员拿。 在大街上、在商店、在博物馆,在超市、在加油站,只要花钱,填饱肚子没问题。 只是素菜的种类,没有国内丰富,且价格略贵。 个人觉得他们的奶制品、冰淇淋好吃、面包也比国内的好吃,甜品多数超甜,过个瘾可以, 常吃估计会影响健康。 英国自己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很少,但盛产土豆和牛奶。 所以他家的土豆食品种类繁多,牛奶甚至比水还便宜。 据说,英国的主妇是不太会做饭的,她们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花园里。 所以,英国的半成品食物特别多。 买回家只要简单地加热一下,就可以解决一顿饭了。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国菜,老是被人嘲讽为只有炸鱼和薯条了。 下午茶意外经历 来英国,传统下午茶是不能错过的。 在伦敦, 邀请朋友下午茶, 他们不肯让我破费,给我推荐了曼城的"网红"下午茶店。 在曼城, 去了推荐的爱利丝梦游仙境风格的Richmond Tea Rooms。 和女儿点了一份以店名命名的招牌套餐(三层),以及一份司康套餐。 从手指三明治的咸,到涂上奶油和果酱司康的粉滑,再到点缀草莓蛋挞以及蛋糕的甜香,味蕾在不断地升级,配以恰到好处的果茶以及伯爵茶,一份满足感油然而生。 可是我们太贪了-----点多了,服务员很贴心地用漂亮的盒子给我们打包。 意外的是:服务员给我们看过账单后,让我们等一会付款,说要给我们25%的折扣。 【住】 在英国,随处可见100、50年历史的房子,外观都很干净,外墙都没有空调外机。 英国,是号称没有空调的发达国家。 英国的民居,比较常见的是2,3层高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联排房。 面积不大,目测60~80平方米左右(他们是居住面积)。 楼下是客厅、餐厅和厨房, 楼上是卧室。 新建的多层、高层现代化商品房也有。 还有,就是开放一部分供游客参观的城堡、庄园。 女儿住的宿舍,就是1966年建造的房子;外观与国内10+年前的房子差不多整洁。 在曼城、爱丁堡、伦敦、伯明翰市中心以及学校区域,经常可以见到围起来的工地:有的是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如曼城市政厅,门口挂着大大的横幅, 告知大家"我们歇业到2024年",有的是新建,粗壮的混凝土柱子上标明1,2…楼层标记。 导游说, 除伦敦外,一般人工作7年,能买一套20+万左右的小公寓。 我特意关注了一下报纸: 在伦敦,年轻人平均需要工作13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公寓。 英国对购房贷款的审批挺严格,除了审查收入、消费支出也是很关键的指标。 我在伦敦朋友家住, 他们租的房子一室一厅,目测60多平方(使用面积),位于3区靠近地铁,租金每月1000镑,相对于刚工作的她,还是比较贵的。 旅行的话,可以住酒店和民宿。 自由行的话,推荐民宿,一般都很干净温馨、生活设施俱全,可以做饭,有家的感觉。 住得久,还可以跟邻居或与其他房客(在公用厨房)聊天,英语不流利,可以大胆地和非英语国家的人聊。 在英国,你处处能看见历史与现代建筑相邻,和谐相处,一点不违和。 Tips 民宿可以在airbnb或Booking上预订,airbin要看清退房规定、清洁费以及手续费。 【行】 英国市内交通,非常便利。 如伦敦地铁四通八达,公交车密密麻麻,站点之间的距离较短。 曼城没有地铁,但有多条有轨电车,市内火车如地铁般每2分钟就一班;出租车、网约车也很方便。 城市各种车之间的换乘,非常方便。 在伦敦换乘地铁不需要上上下下, 同层就可以换。 火车转大巴,出租、飞机也不需要拖着行李走很多路,100米之内就能换乘。 过马路尤其方便,很少在马路上见到长长的隔离栏,在有信号灯的地方按一下按钮,等到绿灯就可以通行。 城际之间一般有火车、大巴。车次很多,购票很方便,可以网购也可以现场购买。 英格兰中部cotswold地区,有很多美丽的小镇,如巴斯、布里斯托尔,比伯里、水上波顿、牛津、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等。 想要高效游览小镇或体验小镇的生活,自驾是最佳选择。 在苏格兰高地这种地广人稀的地区,公交不太方便,自驾也是最合适的方式。 英国私家车多是两厢的小车,市区大的SUV比较少,品牌多数是欧美,日系车比较少。 英国路不宽,市区常见双向2车道、4车道,车速很快, 堵车比较少见。高速路况很好, 很少见高速收费。 地铁票、公交票、火车票在不同时段,价格会有差异。 火车票通票,比固定时间票贵。 交通费用相对于国内还是比较高的,朋友住3区,在1区上班, 每月月票费用150镑。 经验和教训 如果是网上预订的火车票,可以用二微码扫码进出站,但一定要乘车人自己激活,带买人如果激活,这张票就作废了。 如果是取纸质票,记得要reference code。 即使没有预定的信用卡,也可以到人工窗口取纸质票;有预定信用卡,可直接在购票机上取票。 如果是2人同行、且需要多次乘坐火车的话,可以花20镑买2人同行卡(有效期一年,需要贴照片),买火车票可以节省约1/3。 乘公交车,注意要听好报站。 我有次坐车从圣保罗教堂去塔桥,上车前习惯地看站牌数好了5站,上车后就坐在座位上,闭着眼睛打盹,心里默数停靠次数。 困劲过去一睁眼,伦敦塔就在眼前,可感觉没有停过一次。 猛然想起,英国公交到站需要乘客按按钮, 如果没有乘客下车,司机可以不停。 有趣的经历 在体验过乘大巴,地铁,火车后,决定体验一下有轨电车(其实只有4站路)。 在曼城维多利亚总站,看见有A.B.C.D站台。 研究了一下站台边的路线,发现A站台是终点到皮卡迪利火车站的。 于是和女儿走上站台,在购票机上研究自助购票,按指示投入2.4胖子(两人),这时来了一辆车,我们拿好票依然没开,于是和女儿果断跳上车…… 车开了,女儿打开google地图发现,车上屏幕显示的下一站,跟我们要坐的车的下一站不一致。 我觉得这一站与我们去的方向基本一致,就安慰自己说坐错了就算环城游;到第二站,发现方向越来越远,于是两人果断跳下车,商量着要不要走回去重新坐。 抬头看看站台的路线,发现这一站台有4路不同的车停靠,正好有到我们去的地方,且票的截止时间还有2小时。 于是,看准终点站和经由站,高高兴兴跳上另一辆标示皮卡迪利终点的车。 两站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真实一趟有惊无险的有轨电车之旅。 【气候、环境】 人们常说英国的天气有两种, 一种是下雨, 一种是刮风。 夏天的气候基本很适宜,白天30度, 太阳下挺热,阴凉下挺凉快;晚上17度,睡觉还需要盖被子。 一旦下雨, 温度会下降10度左右。 可当地人依然吊带裙,汗衫短裤,当然也有人穿轻薄羽绒服。 越往北,越凉快。 8月初,在巨人石以及莫赫悬崖,遇上风雨交加,穿着薄羽绒和雨衣,能够挡风御寒。 在公园,经常能看见美女帅哥,穿着三点式或短裤,趴在草地上晒太阳,。 也经常见到马路上,美女们身着吊带衫,吊带裙在太阳下行走,没人撑伞,带太阳帽。 据说这样是为了获得维生素D, 补钙,因为他们其他季节日照会比较少。 英国的空气很干净, 淋过雨的窗户、车身没有任何水渍和污渍,这省了多少擦窗户、洗车的劳动和银子呀。 常言道: 英国除了伦敦是城市, 其他都是农村。 出了伦敦,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草地, 时时能看见牛羊懒洋洋地散布其中, 或看见大卷大卷的草垛子散布在其中。 这些草,会作为饲料出口到其他国家。 【皇家历史和文化】 在英国,几乎每个城市都能见到维多利亚火车站、维多利亚大街、维多利亚雕像。 这与历史上领导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带领英国进入鼎盛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分不开。 英国经历40位君主,9个朝代,改朝换代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流血革命,都是和平转换。 惊奇吧! 著名的温莎城堡,是目前有人居住的最大的皇家城堡,女王不在的时候可供游客参观。 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白金汉宫,在夏季也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 可见王室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非常亲民,与时俱进。 这次女王去世,数百万人主动排队十多小时为她送行,就足以证明民众对王室的感情。 皇家公园海德公园,是首次举办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场地。 现在,这里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著名的"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也在这里。 其他的城堡和宫殿,如詹姆斯一世出身地爱丁堡城堡、戴安娜王妃故居肯辛顿宫,也是可供参观的著名皇家城堡和宫殿。 【公厕】 在英国旅游, 避不开公厕。 公厕都备有洗手液和手纸,但有些是收费的,收费从20P到50不等。 博物馆、餐厅和商场一般有免费的,但有时会挂一个out of order的牌子。 所以,经过免费的厕所, 请不要错过。 经历: 和小网友从Cotswold,从牛津回到伦敦维多利亚大巴站。 小网友内急,于是问一大巴司机。 答:旁边的商店有,但需要付钱。 于是直奔商店,看到Toliet标志,旋转栏杆旁标示50P(相当于 4.5元人民币),抢钱呀! 没办法,两个人掏出所有小零钱,凑出60P,(还有以镑为单位的大零钱不舍得,投币口可不会找零的-近半个冰淇淋了)。 我于是发扬风格,将机会让给了小网友。 等小网友出来后,我们过马路,准备穿过维多利亚地铁站去M@S。 进入地铁站,映入眼帘的是toliet标志,旁边写着大大的"FREE"。 我又惊又喜,即刻有写一篇"伦敦免费厕所攻略"的冲动,预感点击率肯定能上万。 英国可以体验的地方很多。 除了众多的体现人文、艺术方面成就的博物馆、城堡、教堂,孕育独特传统和文化的历史名城外,还有不同风格自然风光的美丽安逸的小镇、处处透露悠闲的峰地、山清水秀的湖区以及高地。 无论你喜欢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光,亦或购物,总有适合你的一款等着你。 (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倍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发芽的棒槌。原创作品,欢迎围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