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可以了吧。""是啊,是啊,不少了钱了。" "要签,你们签,没有一个亿和六套大房,别想让我签字!"屋内被周围人叫做老张的男人咆哮道, 脸色憋得通红。 瞬间,屋内原本热闹的气氛,突然冷却。 一个一个脸上洋溢的笑容,逐渐地消失。 而主持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开发商,拿着手中的文件,尴尬地停在空中。 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代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唯一空白的地方,就是这位咆哮现场的"老张。"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名叫"张新国"的人了,最后也是没有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字。 成为当地有名的"最牛钉子户。" 如今,19年过去了,这位口口声声补偿没有 一个亿和6套大面积住房 不签字的"上海最牛钉子户"张新国,如愿了吗? 现在的他,又过得怎样呢? 1: 上世纪50年代,上海松江区九亭,这片远离市中心的农村,入眼望去除了毫无规划的自建房, 就是各家各户的庄稼地,没有一丝一毫,"魔都"的影子! 彼时,背井离乡来上海打工的建设公司年轻小伙张新国,选择在这片土地安了家。 不大的小屋,成为夫妻俩温馨的港湾。 日子过得平淡,且快乐。 唯一让张新国烦恼的,随着一儿一女的来到,小小的房屋加上张新国的岳父,岳母。 挤下了6口人! 原本宽敞的房屋,就显得格外的拥挤。 张新国为此辗转难眠。 可惜,这个问题随着儿女的长大,不但没有解决,还变得更加严重。 儿女在处对象后,没有搬出去居住,居然还把各自对象领回了家中。 这下,屋内成功晋级了8口人,买房事宜不得不被提上了日程。 好在,在建筑公司工作的张新国,本身收入不菲,这些年更是攒下了不少钱。 完全有能力在市区买所大房子, 张新国开始在市区选房源,可看来看去都不是太满意, 市区的住宅, 依旧无法在根本上解决一家8口的窘境。 就在张新国一筹莫展的时候,邻居先一步搬到市区居住了。 留下来偌大的空房,这让张新国灵机一动, 他找到了邻居 , 购买了对方的宅基地。 很快,一座三层小洋楼在上海松江区九亭拔地而起,成为周围街坊邻里艳羡的对象, 房屋的主人,正是前一阵还在为买房发愁的张新国。 原来,在邻居搬走后,他购买了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合并建了三层小洋楼,又把手中的剩余的钱全砸进去,用来装修。 于是,一座,欧式风格的私人影院和花园,水池的气派洋楼,就此诞生。 张新国不仅完美解决了一家8口的住房问题。 而且,成了村里第一批小洋楼的拥有者,承受无数村民的艳羡和嫉妒。 张新国也是洋洋得意, 不过,这看似风光的背后,也有着不少隐患,要知道,根据规定村里的宅基地属于村民集体财产是不能用来买卖的,也就是说,这风光无限的三层小楼不受保护。 可,在那意识淡薄的年代,谁又会管那些, 张新国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毕竟他认为自己是掏了钱的白纸黑字合同为证。 何况,这时候他靠着三层洋楼不仅享受生活,还出租了空下来的房间,一年就有6到8万的房租收入! 这在当时90年代的上海,足以抵上大部分人外出打工的工资。 2: 养鱼,遛鸟,种花,搬到豪宅居住的张新国日子过得好不快活,他越来越感觉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连亲戚朋友都夸他眼光独到。 可惜,这种愉快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2003年,一纸拆迁协议打破了张新国宁静的生活,让他未来的日子一地鸡毛。 那个年代"魔都"上海迎来高速发展,去农村化如火如荼地展开。 张新国所居住的松江区九亭也是如此,为建高速公路展开大范围的拆迁,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可张新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对拆迁补偿协议,张新国非常不满。 本以为,按照房屋面积自己能拿到不少补偿, 可是,为了防止像张新国这样私自扩建的多拿补偿款,这次拆迁只会按照原有宅基地面积进行补偿, 也就是说,张新国从邻居处购买的宅基地不计算在内, 更可气的是,一儿一女的他要比有两个儿子的少补偿一套大住宅! 就连村里有家儿子已经失踪多年,都能平白无故,补偿两套大房子。 这张新国哪能受得了,他气势汹汹地找到了负责这次拆迁的村主任,听完张新国的抱怨后, 村主任耐心地解释:"老张啊,一切都是规定,不信我算给你看。" 说完便拿出了文件,对照张新国的宅基地档案和实际测量, 再次给出了之前按户主和子女多少计算, 提出的270万和大,中,小三套房子再加上一套多子女的大房补偿方案, 对于村主任的这番解释和拿出的方案,张新国冷冷一笑 :"你唬谁呢?且不说我这房屋面积能不能对得上,就是现在什么年代了,还搞那套,男女平等懂吗? 一句话,女儿两套,儿子两套,再加上我的一套和多子女补偿那套房, 没有一个亿和6套大房,我绝不签字!" 随即,越说越激动的张新国开始大声咆哮,引来了众人围观。 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村里,村民嘲笑张新国贪心的同时,也放言,如果同意了张新国提出的补偿方案,那么他们也要如此,一碗水必须要端平。 这让开发商和村委会头疼不已。 张新国的女儿在得知自己只值一套小面积房产后,也不愿意了在家里大吵大闹,还和弟弟发生了矛盾! 家里家外乱作一团,气愤的张新国把一切都归结到开发商头上,正是因为他们的抠门,舍不得才造成今天这局面。 张新国多次上门讨要说法,都没有得到让他满意的结果。 眼看着所有的村民几乎都签字了,高高兴兴地搬去了补偿的安置房,告别了老,破,小的居住环境,只有张新国面对劝说依旧固执的坚持己见。 仍旧开口要一个亿和6套大房! 谁也不肯让步, 无奈开发商只能退而求其次,准备绕过张新国的豪宅。 张新国 这下张新国着急了。 3: 2003年7月, 张新国大闹拆迁补偿协议签字的现场,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他仿佛活在自己世界里,面对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解释,只有一句话:" 一个亿和6套大房。 " 这一点,根本不可能, 于是张新国就天天去找开发商闹,可无论他怎样。 人家就是不松口,还准备修改拆迁方案。 放弃张新国的家! 这还了得, 你说不拆就不拆了,欺负老百姓吗? 张新国意识到必须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于是,他先找到老邻居,证明自己当初购买白纸黑字签的合同,合法合规。 后来又找到了律师,准备起诉开发商,毁约。 当他信心满满地把这一切,提交给有关方面的时候,一盆凉水当头浇下去。 给他的回答很明确:" 当初转让的宅基地属于村民集体财产,不允许私自买卖。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早已过了有效期,字迹难以辨别。 " 连律师都劝他放弃, 明明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就没有效力呢?张新国想不通。 他不断地奔走,结果可想而知。 就连当初和他站在同一战线的妻子,还有孩子都劝说他放弃吧, 可魔怔的他不但不听,还到处和人说自己有一个亿和6套大面积的房子。 准备死磕到底的张新国,不惜损失退休金,提前离职。 奔走在各个部门,天天查阅相关资料,一听到哪个地方有相关案件,就算相隔万里也要到现场旁听。 茶饭不思,标准地走火入魔。 亲朋好友,无不叹息。 4: 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当初拆迁的同村人,早就在新房中儿孙满堂, 反观60多岁还在到处奔走的张新国,要价一个亿的老房子,孤独的立在马路中央。 开发商更改图纸绕过了,他们家修了公路。 被马路围在中间的老宅,成为同村人口中最大的"笑话。" 想当年人人羡慕的三层豪宅,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张新国心中的苦,无人倾诉。 其实,这些年的奔波早已身心俱疲,心中也有了一丝后悔。 自从马路建成后,张新国一家没有一天能睡得安稳, 不是被呼啸而过的车辆惊醒, 就是日夜担心,喝醉酒的司机是否会开车一头扎进老房子里。 毕竟,被围在马路中间的老房子,阻挡了来往车辆司机的视线。 连儿子也经常为孙子,孙女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责怪张新国! 可如今,坚持了十多年,再去服软,谁又会去搭理他呢? 就在他为此,苦恼的时候。 事情在2016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一位当地新上任的拆迁办主任,找到了张新国。 原来,这位新主任在上任第一天,巡视时,就看到了横在马路中央的这个三层小楼,好奇的同时, 又对来往车辆和小楼居住人员的安全感到无比担心。 经过了解,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个叫陆辉的新主任,于是决定解决张新国的问题,拆除这个影响安全和美观小楼。 对于这个新主任的突然到访,张新国开始还准备再坚持坚持, 没有在一个亿的补偿上松口。 陆辉面对张新国那么多年后,还是这样狮子大开口也不慌,反而决定将心比心,用真情去打动他。 他先是说 :"这么多年,我们既没有断你水,也没有断你电,也没有过来催过你们,还是不希望打扰你们的生活,希望有一天你自己能想通。你看现在,你再住在这里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房屋影响了交通已经让很多人不满,万一哪天法院来强制执行,你一分钱都得不到。可只要你现在同意搬走,我们不仅会按当初的补偿办法给你270万和4套房,还额外多给你40万作为房屋的装修款。你看怎样?" 后又表示 :"只要你现在搬走,房屋和补偿款马上给你落实。" 一番苦口婆心的说辞,让还想坚持的张新国,终于点头同意。 按他的话说:" 我看你们也比较诚心,十多年了,说实话我也累了。那就这样吧。 " 三个小时后,张新国在迟来多年的补偿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2017年8月17日凌晨。 随着铲车和挖掘机的轰鸣,这个伫立在马路多年的"钉子房"化为一片废墟。 当夜,张新国并没有到现场,看老房子最后一眼, 也许,对于这座房屋他心里还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结局: 如今,早已拿到270万补偿款和4套大房子的张新国妥善安排好了一切, 除却分给自己子女的, 居住在新房子的张新国结束了漫漫14年的纠缠, 过起了,田园般的养老生活。愁云消失,笑容重新爬上了他日渐苍老的脸庞! 在放弃一个亿和6套房的执著后,张新国如今终于能释然的睡个安稳觉。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