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了在任期内首次中东行,出访了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拜登此行的目的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找石油。因为连续多个月的美国国内油价飙升,通胀高企,上个月的CPI数据已经飙到了9.1%,不仅又超出了市场预期,还创造了40年来的最大增幅,可以说让美国政府火烧眉毛了。 有意思的是,在拜登结束中东行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将来到伊朗,举行联合会议。在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之下,双方人马先后来到中东未免太巧,或多或少都有拉拢盟友的意思。对美国而言,中东国家是否肯买账,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就外界对拜登这趟充满争议的访问给出的评价而言,几乎是一无所获。 拜登来到中东的第一站是以色列,毕竟几乎是一体化的传统老盟友了,这并不稀奇。即使如今有求于其他阿拉伯国家,以色列的情绪也还是要照顾到的。美以双方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美国承诺确保以色列安全的同时,双方也"发誓"不会让伊朗获得核武器。而且拜登在演讲中的话算是说得很重了,伊核协议谈判几乎很难再有进展。 不过,拜登中东行的重头戏显然还是在沙特。最近几年,美国和沙特之间的恩怨持续发酵,现在已是处在冰点。特别是拜登在竞选的时候,对沙特可没什么好话。美国中央情报局一口咬定就是沙特王储小萨勒曼下令制造了卡舒吉案后,拜登当即宣称要让沙特沦为"贱民"国家,上台后会"重新审视两国关系"。 后来,拜登搞了"民主峰会",邀请了伊拉克,却有意避开沙特;还将也门胡塞武装从恐怖组织名单中剔除等等。要知道,胡塞武装当时正与沙特鏖战,双方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本来美沙就打算这么老死不相往来,至少等到拜登任期结束再说,但俄乌冲突一打响,形势突然就变了。据说,在狂飙的油价压力下,拜登试图给小萨勒曼打电话,但对方直接挂断。 眼下国际油价已经每桶超过了100美元,美国国内怨声载道,油价高企对美国这么个车轮上的国家是要命的。在外交领域,西方集团本想合力绞杀俄罗斯,结果高油价反而让俄罗斯越赚越多。拜登如坐针毡,才勉为其难地亲自上门,来沙特修补关系,请求多采油、降油价。至于什么原则啊、主义啊,归根结底,都是生意和利益。 至于沙特会答应美国吗?美国至今给不出真金白银,全盘答应下来实际上还是损害沙特利益,但看在美国如此"卑微"的份上,面子还是要给一些的。沙特的石油供应理论上每天可以扩产200万桶。不过考虑到沙特需要在操纵国际油价的层面留有余地,比如两年前的石油价格战能把美股打熔断了,因此象征性的每天扩产50万桶就算是给台阶下了。其实,按照欧洲方面的预计,沙特最多只会每天扩产15万桶。不管怎样,对着急的拜登而言,苍蝇腿也是肉吧。 眼下,欧元区的平均债务达到GDP的156%。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越来越狠,只会逼迫欧洲央行也加息。而欧盟一旦加息,在如此高的债务规模下,欧盟经济离崩溃只有一步之遥。美元指数现在也只能算是回光返照,美债30万亿,通货膨胀数据走到了9.1%,美股也已经跌到膝盖了,现在还有继续朝脚踝滑下去的趋势。 拜登这阵子被萎靡的经济折腾得支持率屡创新低,中期选举之后变成"跛脚鸭"的命运几乎是注定,到时候说话还能有几分力度?2022都已经这样了,两年后就更别提了,谁还相信2024民主党还能占据白宫?既然如此,所有人都对拜登此行的结果心知肚明。拜登最后的努力也无非要试试死马当活马医,给选民做做样子,表现出自己尽力了才方便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