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吃烤肉,一边被当成肉来烤,今年夏天,9亿中国人的生活被调成了 火炉模式 。路面塌陷、博物馆被晒化、蚂蚁落地活不过3秒……各类层出不穷的奇葩热搜里,暗藏着 南北火炉城市之间的"明争暗斗" 。 最近,各种奇葩、魔性的高温新闻层出不穷。 图/网络 面对 "热射病" 这个共同的威胁,火炉江湖一致高呼:今年真的太热了! 谁说南方一定热过北方? 每年争夺火炉城市的武林纷争, 往往是北方城市首先挑起。 今年6月, 郑州 以42℃高温,带"十字路口"的 河南 冲上热搜,"火势"随即蔓延至临近的 西安、石家庄 ,山东 济南 也被"烧"成"齐南"。 全国多地都在经受一场火炉般的"炼狱"。 制图/孙璐 我先热,你随意!在北方城市齐刷刷的喊话声中,7月, 火炉城市辈出的长江流域, 加入高温"内卷"。 先是 湖南 发布99条高温预警,随后被 浙江 超越,全国高温榜前十中,浙江霸占六个位置。魔都 上海 前几天飙至40℃+,直接刷新1873年以来的气象纪录。这边,大熊猫在 川渝 的空调房里卧着冰块吃着西瓜摆烂;那边,非洲雄狮在 杭州 野生动物园里被热成了小狗。 天气太热,连熊猫都在摆烂。 南北通吃的高温,抹平了我国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气候差异, 火炉城市面临重新洗牌 。正如TOP3的大学有10所,全国各地都在争抢"火炉"名额,只有"身处高位"的 拉萨、昆明 等几个城市能 优雅地置身事外。 热带的海南 ,不敌 长江流域 ; 北方的"后起之秀" 频频挑战 传统的火炉城市 。哪里才能称得上火炉城市,究竟谁说了算? 不久之前,风物君发起一次用户调查, 大家用心投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火炉城市。 制图/九阳 一、烧烤模式: 北方为啥这么多火炉城市? 郑州、西安、石家庄、济南, 凭借近几年的优异表现,成为 北方呼声最高的四大火炉 。 河南也有"火焰山"。 北方,不等于凉爽的远方。6月,当南方的气温还在35℃以下徘徊时, 郑州、西安 就一路高歌至40℃。 为什么火会从北方先烧起来? 北方城市引领"热"潮,南方高温紧随其后。 制图/九阳 气候、地形、地貌 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拿买房打个比方, 气候、地貌 是房子周边的大环境, 地形 则属于户型。大的 山脉 与大的 平原 交织,构成了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结构。河南被烤成"可南",就形象地描述了北方大环境的炎热模式。 比如,缺少水汽输送的 华北大平原 ,水分被烤干以后,地面直接被烤成铁板。每年 5、6月 , 华北城市 陷入越热越干、越干越热的升温循环。十几个小时的日晒和六七十度的地表高温,开启 上烤下煎 模式。 华北大平原上的河南,就是这么热。 制图/孙璐 北方城市不热则已,一热惊人, 分分钟飙至40℃ ,并且 没有上限 。五花肉被碳烤的感受,每一个在夏天轧过 大马路 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在新疆吐鲁番,因《西游记》而知名的 火焰山 ,自带一种"方圆十里,寸草不生"的魔性。纬度与吉林长春接近的 吐鲁番 ,凭借近50℃的历史高温,拿下我国 "热级" 的桂冠。 《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是真实存在的。 摄影/李文博 北方城市多有 依山而立 ,一边享受靠山吃山的优越,一边也得承受" 买错户型 "的忧伤—— 四面被围的 西安、运城、临汾 ,总要经历热浪不知流向哪里的痛;东、南、西三面环山的 济南 ,坐拥南北不通、东西不透的伤;只有一面背靠大山、三面拥抱平原的 郑州、石家庄 ,也深受热气无法排遣的困扰。 太行山脉,是导致河北异常高温的"罪魁祸首"之一。 放眼北方地区, 太行山脉、秦岭山脉、泰山山脉, 无一不是城市的 夏季加热器。 比如,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脉,向西看是需要仰视的 吕梁山脉 和 山西高原 ,向东则是骤降至几十米的平原。夏季,本来就 不是冷空气的主场 ,再加上大山的阻挠, 热空气在华北地区畅通无阻 。冷热交锋的机会少了,万里无云的晴天便多了。 二、蒸煮模式: 南方火炉城市有哪些"优势"? 南方火炉城市的热,北方人不懂。 一下雨就凉快, 雨水 是北方人夏天的救赎,对南方人来说,下雨却如同火上浇油。 夏季的南通,又潮又热。 摄影/杨斌 和北方城市相比, 长江流域的高温 虽然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气候、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让长江流域长在了高温的点上。 从" 万里长江第一城 "四川 宜宾 ,到东部沿海的 上海 ,中间的城市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了。 这是一种被 副热带高压 支配的热。什么是副热带高压?观察一锅水的烧开过程就明白了。水从中心沸腾,先向上滚动,后向两边滚开。 热带形成的高温气体 也是如此。在上升的过程中,高温气体遇冷形成降水,缓解了热带的高温,却被推向两边的亚热带。 副热带高压下的武汉,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摄影/马子阳 丘陵、河湖 密布的长江流域,打碎了成片的地形结构, 河谷之间 成为城市文明展开的空间。这种并不开阔的地形,为高温的发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武汉、长沙、南昌…… 哪个火炉城市不在山河之间? 雾都重庆,很多人心目中的火炉城市top1。 摄影/曹冰冰 上有大兵压境的副热带高压,下有河湖蒸腾的浓密水汽,再加上密不透风的地形, 南方人就像是笼屉的包子 ,长江流域的火炉城市有一种肉眼可见的烦闷。 夏天的风 有多重要,阴凉里也哗哗暴汗的南方人最懂。 因此当北方人发表 地表温度 的"高谈阔论"时,南方人只想说,你知不知道什么是 体感温度 ? 相同气温下,相对湿度越高,体感温度也就越高。 制图/九阳 夜晚的北方,尚存不超过30℃的温柔一面;而南方的夜晚,常常勤勤恳恳地维持着30℃以上的高温。 南方人或许不懂北方热的凶猛,北方人也不懂南方热的绵长。 然而,不管南北,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不得不提。 人口密度的提升、城市的壮大, 自然"功不可没"。炎热使得 空调增多 ,空调排热又导致更加炎热,空调与炎热的关系,堪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世纪难题。而 南京、武汉城市绿化的提升, 一度让这两座火炉的荣誉不保,则证明了多种树的确有效。 空调让城市更凉快了,还是更热了? 三、火炉城市"打假": 哪里被无视?哪里被高估? 正当万里山河一片火热之际, 最南端的广东、海南 和 最北端的东北 常常被忽视。 深圳有多热?麻烦关注一下。 被"无视"的热带:热成习惯 在我国,热带覆盖的省份只有4个——云南、广东、台湾的小部分区域和海南。然而,在火炉城市的争夺中,热带却不够积极。大概因为 热带通常每年只热一次,一次热半年。 如果只看7月份, 广州、海南,还真不一定比得过北边的城市。 制图/九阳 每年3、4月,当北方人还蜷缩在羽绒服、秋裤里的时候, 海南人 就穿着裤衩背心,吃上了冰镇的清补凉。时不时来一个35℃以上的高温天,海南人也习以为常。 有一种热,叫始终如一的热。 但在北方人都吹上空调、吃着雪糕的时候, 海南的热就平平无奇了 。7、8月,被泡在海里的 海南岛 ,也会迎来一场场大雨的洗刷,那种清新爽利的空气,让深陷三伏天无法自拔的人们无比羡慕。 海南到底热不热?逛一次海南夜市就知道了。 广东虽然大部分属于亚热带,但仅凭借热得久这一个"优势","粤式焖锅"也应该在火炉城市里占一席之地。不过,由于这个锅经常被路过的 台风 掀翻,在全国很多城市都热成一团的时候,珠江流域时常泛滥的 洪水,比"火炉城市"更加牵动人心 。 东北满是火炉城市,到底是不是扯犊子? 在东北,只要连续几个超过30℃的预报,就嗷嗷喊热。如果将高温统一为35℃以上,在过去几十年间,东北许多城市的高温天数, 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 辽宁的海边是东北避暑的好去处。 最南端的 辽宁 ,在某些莫名其妙的年份,也会遭到40℃的撩拨,逼不得已拉响高温警报。北边的 哈尔滨、鹤岗、齐齐哈尔 ,偶尔也会被高温闪一下腰。 东北人虽然嘴上喊热,身体却很诚实。入夜以后的东北,靠电扇就能对付;最火爆的 酸菜火锅店 里,老板也固执地 不装空调 ;即使在夏天,东北人依然喜欢在 澡堂 里消磨时光。 黑龙江哈尔滨小串。 东北的夏天来了,烧烤整上! 东北到底热不热?只能说, 有些东北人觉得东北很热 。不吹空调的东北人,对时不时偷袭的高温体验尤其敏感。东北人总是忍不住为自己代言,成为网上最热的发声群体。虽然高温来去匆匆,但依东北人的性格,绝不会当它没来过。 四、没想到吧, 火炉城市只有百年历史! 古人也生活在火炉里。三伏天,诗人杜甫写道: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高温,让一向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也抱怨起工作,发出了"社畜"般的怒吼。 美国人秒懂了杜甫的意思,提笔将题目翻译成《Too Much Heat,Too Much Work》(天气太热,工作太多)。 南京连续多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仍坚守一线。 唐朝长安、宋代 汴京,都是古代有名的火炉城市, 清朝皇帝 恨不得大半年都 逃离北京 ,在 承德避暑山庄 骑马打猎。但"火炉城市"的概念,直到近代才出现,只有百年的历史。 民国时期评选的"三大火炉",让火炉城市第一次有了精准的"排行榜"。 重庆、武汉、南京, 既是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城市,也是建立 气象站 最早的城市。作为最受当时政府关注的城市,在近代科学精神的助力下,火炉的"荣誉"非这三座城市莫属。 消暑运动。摄影/黄大头 游泳,也是最好的消暑方式。摄影/黄大头 消暑的悠闲。摄影/邵向东 这并不代表其他城市就不配这项"殊荣"。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里描写的北平,道出了华北城市的"煎熬"。"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泛着白光的大马路、叶子打着卷的柳树、烫脸的空气…… 骆驼祥子在三伏天拉洋车的感觉,每一个从 公交、地铁 出来的现代人都能体会。 城市越来越多,火炉城市就越来越多。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南昌最先加入火炉城市竞争中,诞生了两个版本的 "四大火炉" 。随后,福州、杭州、海口成功上位。最近几年, "十大火炉" 取代"四大火炉",一直稳坐C位的重庆最老牌,西安的入选则代表了北方城市地位的升级。 历次火炉城市评选结果。 制图/九阳 城市越来越大,火炉城市也越来越热。在地理学的解释里,这叫 "热岛效应" ,但从人们的感受里,这正好印证了不同城市的发展轨迹。"火炉城市"的火热,说明城市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们与城市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五、"火炉人"的生活,因火炉而火热 空调普及以前, 重庆解放碑、汉口洞庭村、南京新街口 的 "街头竹床阵" 是老一辈"火炉人"的街头记忆。如今, 靠空调续命的新"火炉人" ,恨不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却也在不经意间, 创造了许多"新民俗" 。从南到北,各有各的精彩。 最经典的解暑方式。 过去十几年里,解暑神器西瓜的消费增长十几倍,让"吃瓜群众"成为经久不衰的网络热词。重庆大娘的纳凉舞 ,引领了风靡大江南北的 广场舞 。爱打麻将的南方人 把麻将桌挪进水里 ,发明了一种 既清凉又热闹 的生活方式。 夏天,重庆人在水里社交。 摄影/游力克 天气越热,越要吃辣。 川渝 的夜晚,没有 火锅 抚慰不了的烦闷; 两湖 盛产的 小龙虾 ,通过占领夏日夜市,成为海鲜界的网红常青树。 越热,越喜欢 烧和烤 的烹饪方式。北方的 烧烤大排档 ,提振着萎靡了一天的胃口,让人暂时遗忘了夏季的炎热。在史上最热的2013年,烧烤行业迎来大爆发。北京的 望京小腰 ,一跃成为华北"名菜"。 炎热的夏天,也阻挡不了川渝人摆龙门阵的热情。 摄影/WillhooZ 广东人、福建人 依然 "清心寡欲",用一碗清淡的热汤、凉茶、温柔的甜品 ,驱散着无处不在的湿气。 有人如同候鸟,飞往云贵高原逃离火炉;更多的人则留在火炉,像往常一样工作、生活。今年异常的高温,也带来许多不便, 引发多起"热射病" 。愿每个老人、小孩以及辛苦劳作的人们,都能够在热浪里平安地度过这个夏天。 在火炉里,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