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为何先下水后舾装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二艘国产航母、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号进行了下水仪式。"福建"号下水仪式结束后就进入了全面舾装的阶段,从后续的相关信息来看,福建号航空母舰目前正在进行相控阵雷达安装、电磁弹射系统后续安装调试工序,甚至将下水时安装的1130近防炮拆了下来,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在做一些相关的改进工作,甚至不排除安装更先进的新型近防炮的可能。 舾装中的福建号 包括航母、驱逐舰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为何都是在下水后才进行舾装工作呢?就不能一步到位在下水前把所有的设备都安装、调试好再进行下水吗?舰艇之所以都采用先下水后舾装的建造模式是有多方面考虑的。首先对于造船厂来说,能建造大型舰艇尤其是8-10万吨这种大型航空母舰的干船坞本来就数量稀少,大型舰艇的建造周期又比较长,可能在建造的过程中已经有别的船舶建造订单在排队,航母具备条件后下水移出船坞进行舾装,空出位置建造别的船只,可以实现船坞最大的利用效率。 下水后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对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舰艇本身来说,先下水后装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福建"号航空母舰的建造是在干船坞中进行,下水的时候需要先向船坞中注入大量的水,让航母可以依靠自身的浮力漂浮起来,再用拖船将其拖出船坞。建造中的"福建"号不会受到水的压力影响,而下水后水的压力会造成福建号舰体肉眼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很多舰载设备的安装调试造成影响,因此让福建号先下水,在水中充分释放舰体应力,让舰体在水中达到最终状态后再进行舾装可以把影响降低到最小化。 福特号航母下水 航空母舰这种大型船舶大都采用分段焊接的方式打造舰体,舰体上有很多焊接点,虽然现代化的焊接技术已经基本杜绝了焊缝漏水、不牢靠等现象,但像航空母舰这种大型舰艇,不进行测试谁也无法保证舰体上如此多的焊接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尤其是水线以下的焊接点,想要对这些焊接点进行测试,就必须要等下水后才可以进行,而这样的测试还有有完成就把所有的设备安装到位,这个步骤显然是不对的。 舾装中的福特号航空母舰 如果焊接点出现问题再进行改进,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会影响到改进的方便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无法进行改进,必须将一些安装好的设备拆除后才可以,因此保险起见很多设备必须要等下水测试无误后才可以进行安装。由此可见,航母下水后舾装是保证航母不出问题的最稳妥的步骤。福建号目前的完成度 无论是民用船舶还是军舰,完全舾装完毕才进行下水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现代化大型舰艇基本没有这样的现象。民用船舶一般建造完舰体后,整体完工率达到40%即可进行下水,航母这样的大型军舰一般在完工率达到50%以上即可下水。航母下水后的舾装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包括舰载武器系统、电子雷达系统的安装调试,生活设备、楼梯栏杆的安装,舱室的分隔与绝缘材料的安装,内部空调系统的安装、各种舰载设备所需电路的铺设和安装、舰体表面防腐漆涂刷、甲板划线等全方面的工作,这就好比对一个毛坯房进行精装修,方方面面的工作和细节都要考虑到并且一步步完成。 下水时的山东舰 衡量目前"福建"号的完成度,可以参考一下我国引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我国引进"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时候,这艘大舰已经在黑海造船厂完成了下水,但停泊在码头数年没有任何变动。当时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已经完成了动力系统的安装,但包括雷达、舰载防空系统、舰载重型反舰导弹等均没有安装,舰体也没有涂刷防锈漆,甲板划线等工作也没有完成,当时我国对"瓦良格"航母的评估为完成度接近70%。 瓦良格号与库兹涅佐夫号停靠在一起 "福建"号下水之时一度被认为已经完成了相控阵雷达的安装,但通过目前的舾装工作来看,"福建"号下水时并未安装雷达,而是为了美观把相控阵雷达的预留位置用隔板挡了起来,此外"福建"号下水时虽然安装了1130近防炮,但现在又进行了拆除,整体来看"福建"号当前的完成度与我国引进"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之时的完成度非常接近,大约在70%左右。 下水时的福建号 福建号能否提高舾装速度快速形成战斗力 通常一艘大型航空母舰从下水到服役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比如我国"山东"号航空母舰在2017年4月份下水,2019年12月正式服役,中间历时两年半的时间。但"山东舰"在此前已经有了"辽宁舰"的技术积累和基础,而"福建"号是我国打造的第一艘大型航母,其舰载系统更为复杂,并且采用了电系弹射等众多新技术,因此"福建"号从下水到列装的时间至少不会低于"山东舰",最少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以正常的速度"福建"号在2025年即可服役。 福建号下水时相控阵雷达并未安装 不过航空母舰服役后并不代表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战斗力,航母服役后还需要进行包括舰载机起降、编队协同训练等一系列的测试,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届时"福建"号才算是具备了相当成熟的作战能力。那么有一个问题是,4年左右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在这之间遇到突发状况,比如战争突然降临,"福建"号能不能加快舾装速度和训练速度尽快形成战斗力呢? 福特号下水时也没有安装雷达 保险起见,在和平环境下建造的航空母舰,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按部就班进行,目的就是避免出现差错导致返修或更改,虽然这样的速度不至于到慢慢吞吞的程度,但也没有达到最快的速度。二战时期美国共建造了27艘大型航母、11艘轻型航母以及117艘护航航母,平均下来每年下水服役20艘以上,这充分说明如果形势需要,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舰艇也是可以加快建造、舾装的进度,以比平时快出很多的速度形成战斗力。 舾装中的福建号将1130近防炮进行了拆除 当然现代化的航空母舰建造更为复杂,对舰载系统和建造材料的要求更高,像"福建"号这样的大型航母,如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以每年几十艘的速度去建造,但如果遇到紧迫的情况,确实可以在各方面加快进度,比如可以增加技术工人,航母的内部装修、舰载设备安装等进行通宵达旦的工作,一刻也不停,这样一来整个舾装工作至少可以提前一半的时间。2015年5月13号我国"山东"号航空母舰进行了第一次海试,从下水到海试整个舾装工作用了整整一年,如果"福建"号提高速度,最多半年左右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舾装工作。 服役后的福建号想象图 完成舾装后接下来就是航母的海试和训练,在特殊情况下,航空母舰在进行舾装工作的同时就可以组织舰载机在陆地模拟训练中心进行高强度训练。航母上的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预警机等在上舰之前也已经在地面测试中心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包括舰载机在内的训练强度,让"福建"号在下水后的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成熟的战斗力,其他方面比如护航舰艇等都已经是现成的,不会在这些方面耽误太长时间。 服役后的福建号想象图 此外,经过十年的航母装备使用,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航母空母舰相关人才和经验,这些技术人员可以在航母舾装阶段就分批次上舰,对航母的方方面面进行掌握和熟悉,这也有利于"福建"号快速形成战斗力。但即便是采用这样的极限速度,"福建"号从下水到服役形成战斗力也至少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把所有的工作完成,而且这样的急速完成显然没有正常速度下的成熟度高,只是一种应急性措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