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民国短短30多年历史,其历程却颇为复杂和曲折。满清遗老、土匪、军阀、革命志士此起彼伏,争先恐后地在民国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印记。 提起张宗昌和韩复榘2个军阀,很多朋友都有所了解。此2人曾同在山东盘踞多年,一度以兄弟相称,彼此臭味相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就在大家当时都以为他们将沆瀣一气之时,韩复榘却毫不犹豫地干掉了张宗昌,令人大跌眼镜。这是到底为何? 我们从张宗昌的其人其事说起。 一、苦孩子历练成人 张宗昌出生于19世纪末山东莱州一个贫寒之家,小时候放过羊,当过酒馆伙计,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 为此,少年张宗昌有着同龄人身上少有的成熟,并暗下决心改变贫苦的命运。1897年,16岁的张宗昌独身前往东北闯荡。 这次北上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东北打拼数年后,张宗昌凭身高体壮、为人仗义、吃苦耐劳,逐步在打工的中东铁路站稳了脚跟,并练就了一口流利而又发音准确的俄语,在工人和俄国管理层中甚有威望。 后来,他还被俄国人任命为西伯利亚淘金部总工头,不仅学得一手颇为出色的淘金技术,还练就了一手极佳的枪法。 此时的张宗昌,靠着自己的努力,已经初步完成了一个穷小子到有为青年的蜕变,只待一个合适时机到来,胸怀大志的他便可以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 不久,这个时机如约而至。 二、终于当了将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浪潮瞬间席卷全国。 远在西伯利亚的张宗昌听闻,立刻启程回国,在革命党人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批青年投身于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麾下,正式开启军旅生涯。 穿上军装,拿起枪的张宗昌如鱼得水,以枪法和"仗义疏财"等手段在底层士兵中树立威望,同时又积极察言观色,不断在各个军阀之间转换门廷换取职权,逐渐混得风生水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至1923年,张宗昌已成为"东北王"zzl手下的一员大将,任奉天陆军第三旅旅长,手握四个满编团近万人的兵力。 此后,在段祺瑞和zzl的直奉争斗中,张宗昌的实力不断壮大。1925年,张宗昌带领大队人马进驻山东,以武力逼走省主席龚伯衡,自任省主席,称霸齐鲁大地。 客观来讲,在战火四起,军阀乱战,一片狼烟的民国初期,张宗昌能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无名小卒,爬升成割据一方的军阀诸侯,这的确体现了一定个人能力和水平,在当时被称为一方枭雄也不为过。 但张宗昌毕竟不是个真正的革命者,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没有革命信仰,没有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夙愿,品德不高尚的人,能力越大,对社会危害越大。 三、"狗肉将军"不爱吃狗肉 张宗昌主政山东时期横征暴敛,山东人给他起了很多绰号,其中以"狗肉将军"、"三多将军"、"三不知将军"最为著名。 所谓"狗肉将军",并不是张宗昌爱吃狗肉,相反他很少吃狗肉,这是暗喻其干的事情如狗肉一样上不了台面,品行低劣。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所谓"三多将军",是指他老婆多,兵马多,钱财多。 而"三不知将军"更为形象,是指他不知自己有多少部队,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不知自己娶了多少个老婆。 其在主政山东数年间,干的唯一好事,是重建了山东大学,并自任山东大学历史上第五位校长,为教育事业做了一些贡献。 四、其实我是个诗人 除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上述绰号外,张宗昌的打油诗也非常有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上山东大学的校长后,张宗昌自觉的文化水平不高,难以胜任,于是请了不少名人雅士当老师。之后,还出版了一本诗集附庸风雅,不料却成了后世的笑料。 以下摘抄几首,可谓奇文共欣赏。 《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叫《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意思很好理解,倒也霸气十足。 不修德,不修品,不为民,纵然拥有再强的能力,再多的兵马,再好的运气,也终究不能持久,必将被碾压于时代的车轮下。 五、开启"逃跑跑"模式 1927年,zzl命张宗昌率军开赴陇海线一带与冯玉祥将军所部开战。双方在徐州展开激战,久疏战阵的张宗昌惨败。 为挽回败局和颜面,张宗昌使了个损招。他用计诱降了冯军旅长姜明玉倒戈,并借机抓捕了冯军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民国历史上,有不少高级别将领都曾被敌军所俘,但很少有人被杀,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 可获胜后大喜过望的张宗昌昏了头,他不顾众幕僚的极力劝阻,硬是强行枪毙了郑金声。 天要其亡,必先令其疯狂。郑金声死了,但张宗昌也亲手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1928年春,北伐军节节胜利。张宗昌在北伐军强大的威慑下,不得不离开山东撤入河北境内。同年夏,zzl被炸死,失去靠山的张宗昌也被白崇禧大军包围,他无奈之下逃向大连,之后又乘船逃向日本。 本来,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的张宗昌,如果就此安顿下来,或能当个富家翁,后半生过上一段平平安安的逍遥日子。 但命运使然,出来混迟早要还。在日本呆了几年,张宗昌按捺不住野心,回山东还债了。 六、该还的债跑不掉 1932年8月,回国不久的张宗昌,在北平参加了张学良召集的军事会议,并于会上结识了正主政山东的韩复榘。 韩复榘系冯玉祥旧部,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主政山东后,韩复榘誓要"变鲁为齐",正欲在山东大干一场 初识曾称霸山东多年的张宗昌,韩复榘颇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两人在石友三、张学良的撮合下,很快便臭味相投,并结为盟兄弟,意欲相互利用,同进同退。 结拜酒宴上,感觉自己又要东山再起,张宗昌飘飘然了,以大哥的身份对韩复榘说了一番话:"俺的许多老部下现在都散驻在山东各处,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汇合成一支队伍!" 张宗昌说这段话的本意是向小弟们吹吹牛,显示下自己的能量和重要性,没想到却正戳中了韩复榘的命门。 卧榻之下,岂能容他人酣睡。刚刚在山东站稳脚跟的韩复榘忽然警醒,火热的兄弟情迅速结冰,心中顿时起了杀机。 正所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狂妄自大者,必自取灭亡。 七、神枪手也挡不住子弹 动了杀机的韩复榘,回到山东后第一件事就是密谋除掉张宗昌。 数天后,韩复榘热情洋溢地邀请张宗昌前来山东指导视察,共谋大事,并送上厚礼,以表真诚之意。 得知韩复榘的邀约,张宗昌旧部众人一致表示反对,认为安全没有保障,不可轻易赴约。但张宗昌急于成事,不听劝阻,毫无防备地欣然前往。 张宗昌到济南后,受到了韩复榘的高规格接待,但始终不见对方有商议大事的意思,不仅有些焦急。正在此时,北平突然来电,告知其母亲病危,张宗昌立时便向韩复榘辞行,计划当天下午乘坐火车返程 张宗昌没有料到,当天下午的火车站内,韩复榘已提前安排好两名杀手潜伏。 1932年9月3日下午6点,就在张宗昌站在车厢口向送行者招手告别时,杀手一跃而出,举枪瞄准张宗昌射击,但枪意外卡壳并未射出子弹。张宗昌见势不妙慌忙奔逃,2名杀手紧追不舍,又连开数枪,终将张宗昌击毙。 按说,张宗昌是个神枪手,平素就枪不离身,一般杀手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可巧的是,张宗昌前日酒宴上一时高兴将配枪送给了人,当时身上没有枪支。 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因果有报! 张宗昌死后,一名杀手随即投案自首,自称是被张宗昌杀害的冯军将领郑金声之子郑继成(时任山东省政府参议)。经媒体大力渲染,郑继成被描绘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 一个月后,郑继成被特赦,无罪释放。 关于张宗昌之死,冯玉祥将军曾在回忆录中简评:狂妄自大,咎由自取,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