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元宇宙法律视角漫谈元宇宙身份要素(上)
元宇宙,应当是时下最火热的概念了。通说认为,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更是被中国新闻周刊、路透社评入年度十大热词、年度科技圈十二热词等榜单。而在Roblox、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争相布局之后,媒体预测,2022年关于元宇宙的各项细分领域的研究或实践也将逐渐落地。
从职业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无纸化诉讼""在线诉讼""区块链公证保全技术"等,似乎也都能在"元宇宙"某一细分领域下找到源头。而沿着"元宇宙"之愿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在法律实践中更是大有可为。元宇宙概念里的瑰丽前景与时下热烈的气氛,让即使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工作的笔者,也感受到来自宇宙的热情了。
此前,诸多法律圈内的专家、同仁,其实已经开始了"元宇宙"与"法律"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其所涉及的角度方向,从UGC模式的版权问题到元宇宙技术司法实践问题,不一而足。这段时间,笔者找寻各类资料,对元宇宙做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尽管当下对元宇宙的定义、概念等问题,还没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终极的形态描述。但Roblox曾给出过元宇宙应当具备的八大要素,即——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另一方面,据媒体报道,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威尼斯元宇宙艺术年度展策展委员陈序则称元宇宙的三大要素应为身份、价值和体验。由此可见,"身份"是被普遍认可的元宇宙中的第一要素。
笔者认为,以遐想的元宇宙成熟形态——虚实共生作为背景,狭义上的"身份"要素或可理解为仅仅是用以登录元宇宙世界/平台的账号信息,而广义上的"身份"要素应当是包括一个主体在元宇宙世界的身份信息、社会关系、资格特质等各方面内容的宏观总括。拿提起诉讼时需在诉状上写明原被告信息作比喻,通过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民族、性别、出生年月、联系地址等内容,可以明确诉讼当事人身份,让诉讼程序启动。而对于某一当事人而言,在诉状等文书上载明的是他的基本信息,但在诉讼程序之外更广阔的世界里,他的身份明显更为丰富,还可能兼具"父亲""配偶""公司经理""XX会员"等。成熟形态的元宇宙世界里,"人"的身份应当多元、综合的,可能也会为适应不同的场景(或者说应用程序)而被赋予不同的特征。
元宇宙的爆火来得太快太突然,在这蓝图初期,什么都能往这个框框里装,什么样的浅陋观点暂时都不必担心被"证伪"。笔者姑且以法律人的视角,就从"身份"这一话题开始,分享自己对元宇宙法律关系、法律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俗话道,隔行如隔山,如果有疏漏错误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