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名启,是商王乙的大儿子,商朝末代暴君纣王的义母兄弟,商纣王继位之后,终日沉溺在酒色之中,荒淫奢侈,不理国政,实行黑暗残暴的统治,百姓生活在痛苦当中,怨声载道,贤德的微子因此多次进谏,劝诫商纣王改恶从善,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但是纣王却把他的忠言当做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 商朝大臣祖伊看到西伯昌在封地内推行了仁政,祖伊觉得商纣王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商朝的江山必然会被周王代替,他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商纣王,谁知道商纣王不仅没有丝毫警惕,还大言不惭的说:"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上以来,上天就赋予了我做国君的命运,一个小小的西伯,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微子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觉得纣王一直到死也不会听从忠臣的劝告,商朝的江山就要断送在纣王的手里了,虽然作为一个忠臣,应该以死来报效朝廷,可是为纣王这样一个暴君而死又值不值得呢?既然他不听劝告,还不如就此离开朝廷,选择死还是选择离开,他感到了迷惘。 微子对商朝的太师、少师说:"现在殷朝的政治已经不再清明,而是走向了黑暗,朝廷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先王费尽力气创下的大好基业,眼看就要败坏了,可是纣王竟然只顾沉浸在酒色之中,把我们先组成汤所制定的仁德的政策都丢弃了,商朝的百姓和臣子很多都做了强盗,甚至犯上做乱,朝廷里的大臣们不仅不加以管制,反而也学他们的样子干坏事,甚至违法乱纪,朝廷混乱到这种程度,于是百姓们纷纷起来反抗,对待官吏像对待仇敌一样,天下失去了和谐安定的局面,商朝丧失了优良的传统,就好像乘船只渡河却,找不到渡口一样,商朝灭亡的日子很快就要来临了。"太师和少师也赞同他的观点。 微子问太师说:"我应该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有保全的希望吗?你们如果不指点我的话,我就会陷到不仁不义的境地,我该怎么办?"太师回答微子说:"王子啊,这是上天降临的灾祸,是要让我们商朝灭亡啊!人类是改变不了的,你看纣王上不害怕天德惩罚,下不害怕百姓反叛,还不听取长者们的劝诫,现在殷朝的百姓都敢违背和亵渎神灵的旨意,假如你真的能够救治殷朝的话,能把国家治理好,即使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如果你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的话,那就不如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远走他乡。"微子听从了太师的建议,准备离开殷都。 大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他对商纣王的道行逆势感到非常不满,担心商朝的基业会毁在纣王手中,他感慨的说:"如果君主犯下过错的话,作为臣子却视而不见,不拼着性命去劝诫他,最终遭殃的还是商朝的百姓,于是他进宫向商纣王直言进谏,商纣王勃然大怒,对他说:"你是圣人,听说圣人的心上有七个孔,真的有那么多吗?今天我要看一看。"随后,他吩咐手下人把比干杀死,并且用利器剖开了他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脏来验证是否有七个孔。 微子听到比干被杀之后愤慨地说:"父亲和儿子之间有着血肉的亲情,君主和臣子之间是凭借着道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父亲如果犯下过错的话,儿子多次劝告他还不听,就只能随着他嚎啕大哭了,臣子如果多次劝谏君主,而君主还是不听从的话,那么从道义上讲,臣子就可以远远的离开君主了。"微子远离了商朝的国都。 果然不出微子所料,不久之后,周武王姬发兴起仁义之兵,讨伐暴虐的商纣王朝,商纣王被杀死,殷朝覆灭,这个时候微子手中拿着商朝祭祀先王所用的礼器,参见周武王,他还露着臂膀,把两手捆绑在背后,让左右的随从牵着羊,右边的随从拿着茅草,跪在地上,用膝盖代替双脚向前行走,恳求周武王不要断了商朝历代先王的香火,周武王久闻微子的贤明,又感慨于他的忠诚,亲自替他解开了绑在身上的绳子,还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为了让祭祀历代商王的礼仪继续下去,周武王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治理殷地的遗民,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代替他主持朝廷政务,管叔姬鲜,蔡叔姬度联合武庚反叛,周公旦亲自率兵平定了叛乱,杀死武庚,随后周公旦任命微子代替武庚侍奉商朝的祖先,并且让他在宋地建立国家,治理殷朝的遗民,微子本来就贤明,很快就得到了宋国百姓的信任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