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听到这一首乐曲,我们总是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仿佛瞬间回到曾经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冲锋陷阵。不论是在何时何地,听到这首国歌,都会呼唤起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这也正是国歌的意义所在,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能够歌颂和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和凝聚力,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缩影。在近代时期,中国曾遭受列强的入侵,先烈们无数次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扛起群众,走向胜利。因此我国的国歌也正反映了我们曾经的历史征程。 而日本,作为一个策动世界大战,对其他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国,其国歌却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他们的野心。虽然日本国歌仅仅有28个字,但翻译成为汉语之后,你就会明白其中所暗含的真正意图。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国歌,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反映了艰苦的民族斗争,一些则是赞美和平,歌颂未来。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国歌只是单纯地对自己国家的自然风光和辉煌历史进行描写。 日本的国歌,名为《君之代》,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历史时期。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尚处于幕府统治时代,当时的统治阶层的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1953年,美国海军率舰队进入日本江户地区,同日本建立了不平等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国外经济的入侵,严重冲击了日本的本土经济,人们纷纷表达了对于幕府统治的不满。在倒幕运动之后,日本进入到明治维新时代。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日本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开始逐渐向现代化迈进。然而,这样一个摒弃封闭,走向现代的国家,却没有国歌。因此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日本政府在当时的英国军乐团教师约翰·威廉·芬顿的建议之下,开始创造国歌。 当时,日本官方找到了一位步兵队的队长,名叫大山岩,邀请他为国歌填词。这位队长有着深厚的日语和文学修养,并在之后成为了日本的陆军元帅。在填好词之后,约翰·威廉·芬顿,又创作了编曲,进而形成了初代的日本国歌《君之代》。 然而,在之后的几次演奏过程当中,一些政府官员认为这首歌少了一份庄严神圣,于是进行了修改,历经一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了最终的版本。在此之后,《君之代》正式成为日本的国歌。 而这首《君之代》,在翻译成中文之后仅仅有28个字,却蕴含着日本的野心。作为一名军人,大山岩在创作之时无不体现着日本的军国主义色彩。《君之代》的原文翻译为:"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其表达的意思十分简洁明了,就是希望日本天皇的统治,能够传递千秋万代,永不磨灭,直到沧海变桑田。没有对国家历史,对英雄先辈的赞颂,有的仅仅是对天皇统治的维护。由此可见日本的野心之大,期望天皇的统治万世不灭。 如今,日本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被保留了下来。直到今日,日本的野心依然存在,在美国指使之下,四处制造争端。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歪曲历史,处心积虑策划阴谋的不义之举,必然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