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了疫苗的市民健康码都有各自的皮肤。上海有"金色限定", 海南有 "金钟罩", 我们是"醒狮"。 只打了一针疫苗,你的界面是蓝狮头和蓝色边框;打了两针,你就拥有红狮头和金色边框。 之前穗康码上线,用市花红棉花作图案,这次粤康码用了醒狮,那醒狮就是广东省的代表。 醒狮到底有什么来头,能够代表整个广东省? 这还得从遥远的西汉说起…… 中国不产狮子,但为何爱舞狮? 有人说,有华人处,必有舞狮。因为在华人社会里面,每逢有节日庆典,总会邀请狮队到场表演助兴,热闹一番。不过,大家又有没有想过, 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原产狮子的地方,为什么却又孕育出舞狮这种丰富多彩的传统和文化呢? 关于舞狮的起源,常常众说纷纭,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民间传说。 可考据的是,中国人首次见到狮子,应该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朝。 有历史记载,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天竺和狮子国都曾向汉朝宫廷进贡过狮子。 另外, 狮子被中国民间认为是瑞兽 ,很可能也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有关,因为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是以骑狮的形象宣扬佛法。 ▲瑞兽,图源网络 而 舞狮的出现应该要迟至南北朝时期 ,北方的北魏宫廷与南方的刘宋军队都有用舞狮助兴或助阵的记载。 舞狮真正成型应该在唐代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见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在滚球,姿态威武,醒来就命近臣按照他梦中瑞兽的模样制造出来,同时让乐部用雄壮的锣鼓配乐编成舞蹈。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在《西凉伎》这首诗中写道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 里面描绘的舞狮,是不是已经与我们今日见到的舞狮很相似呢? ▲西凉伎,图源网络 总的来说,舞狮是外来文化输入中国后,在历朝历代的宫廷、军队、民间中各自演绎又互相融合后的文化产物,所以我们才看到无论是中式的石狮子还是舞狮的狮头,和真实狮子相比已经多了很多夸张的艺术化加工了。 南狮为什么被称为醒狮? 历经千年的发展,舞狮在中国演变成为北狮和南狮两大派别,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在华南及海外华人社区较为流行。 一般认为北狮重技,南狮重意,但其实技艺上近年两者都有很多融合。 ▲上图为北狮,下图为南狮 南狮因为起源成型于广东, 所以又被称为广东狮,但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醒狮"。 那么醒狮的名字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古代中国皇帝认为狮子是瑞兽,所以将舞狮称为瑞狮,意即可以带来吉祥的狮子。 但在粤语里面,"瑞"和睡觉的"睡"字就同音,说"瑞狮"听起来就像在睡觉的狮子。 传闻,欧洲的征服者拿破仑在晚年被流放时,曾对中国有过一番评论。 他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这番评论并没有在史书中找到可靠记载,但在中国清末民初却流传甚广,因为当时清廷腐败不堪,中国屡遭列强掠夺, 很多革命者就拿这番话来激励同胞。 广东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许多革命者也将舞狮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作为号召革命推翻清廷的符号, 将南狮称为"醒狮",表示睡狮已醒,呼唤民众,警醒中国。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经典的 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呢? 主题曲开头的歌词就是"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由此,醒狮就逐渐成为对广东狮的称谓了。 醒狮为什么会分成不同颜色? 之前提过,舞狮分北狮和南狮两大派别。北狮起舞时往往成双成对,分为一雌一雄,这个比较好理解, 但为什么南狮,也就是醒狮却没有分雌雄,而是分成不同颜色呢?不同颜色又有什么寓意呢? 原来, 醒狮的颜色和装饰是以在民间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的蜀汉英雄为依据设计的 ,包括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一王五将,但最常见的就是刘关张这三个结义兄弟。 刘备狮 是黄彩花面、白须黄狮身,寓意有如刘备般拥有王者之风; 关羽狮 是红面、黑长须红黑狮身,寓意有如关公般忠肝义胆; 张飞狮 是黑白面、黑短须、青鼻铁角、蓝耳朵,寓意有如张飞般勇敢威猛。 不同的狮子,起舞上也有讲究: 舞刘备狮要庄重大方,表现出王者之气,不能做翻筋头、呲牙露齿等挑战性的动作;舞关公狮则要把关公智勇双全、重信义讲骨气的大将气度舞出来;舞张飞狮则要舞出张飞勇猛好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概。 所以,在什么场合,就会派什么狮子出场。 如果迎接贵宾,就用刘备狮,寓意有权有势;如果商铺开业,就用关羽狮,因为关公被认为是武财神。而张飞狮,一般在比赛竞技场合才见到,因为张飞勇猛,所以张飞狮被喻为是斗师。 在旧时,如果人家搞庆典, 你却派一只张飞狮去舞,就会被认为是前来挑衅踢馆 ,对方也会派出一只张飞狮与你相斗,分分钟会引发两派武斗。 这种情景,我们经常从过去黄飞鸿一类的武打电影中看到。 时至今日,舞狮已经有专业的比赛让各个狮队同场竞技,无论输赢,大家都心服口服,无需再动刀动枪了。 粤语中的醒狮文化 近代以来,醒狮成为了在广东人的各种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表演, 因此醒狮中的很多术语也成为了粤语的非常常用词汇。 例如, 粤语中把搞岀一堆麻烦事叫"搞岀个大头佛"。 大头佛,就是醒狮表演中在前面头戴面具手执葵扇的引路角色,他在前面走,后面就跟着狮子和敲锣打鼓的整个狮队,乃至围观的一大群人。看起来,那么大群人都是由"大头佛"引来的, 由此引申出来用"大头佛"比喻带来了一大串麻烦。 又例如,"惊青"在粤语中表示一个人惊恐万分的状态。 因为醒狮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叫采青,"青"是系着生菜的大利是,生菜寓意主人家"生财有道",而大利是里面的钱则是主人给狮队表演的报酬,采青就是狮子要通过一套表演动作登高把生菜大利是取下,包含"见青、惊青、采青、碎青、吐青"等, 其中的"惊青"就是要模仿出狮子见到"青"的时候,那种被吓了一大跳的姿态。 至于粤语中形容避不及待的"擒青",就是指狮子没有遵照表演流程,随便舞几下,就"飞禽大咬"般采下"青"匆匆结束。 那么,主人家和围观的观众就会批评狮队太过"擒青"了。 醒狮文化源远而又博大,如果要讲到面面俱全,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在这里我们只能挑几个有趣的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时至今日,醒狮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广州本土创意设计团队"自己友",就以南粤醒狮文化为主题创作的创意粤语利是封,名为醒狮封,其中就包含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六款,寓意仁厚、义气、生猛、智慧、敬老、孝道。 最特别之处,每个醒狮封都可以通过手工DIY折成狮子头挂饰,创意十足, 因此在2020年就赢得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的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