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化工厂火灾,不抓紧扑灭,反而放任化工厂保护性燃烧?
6月18日,位于上海金山区的一个乙二醇生产工厂发生猛烈爆炸起火。这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了一人死亡。虽然目前工厂的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被扑灭,但令人惊奇的是,工厂的大火目前仍然在熊熊燃烧,而且是人为地放任燃烧。
为什么化工厂发生火灾,我们不抓紧时间将火情扑灭,反而要继续放任工厂燃烧呢?难道是消防人员不作为吗?其实,这时化工厂的燃烧有个专业术语,叫做保护性燃烧,这是一种消灭泄漏化学品的方式,目的是防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化工厂起火,困难的不是灭火,而是灭火后的化学品如何处理,如何防止化学品进一步泄漏。在工厂遭到破坏后,液体和气体的化学品几乎是不可避免地会泄漏。
这次发生事故的工厂主要用于生产乙二醇,该工厂中存放了大量的乙二醇和环氧乙烷、乙烯。这三者中,前一种是液体,后两种是气体,都是属于比较容易泄漏的化学品。这三者本身是易燃易爆的有机物,如果泄漏到周围的环境中,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灭火很容易,但是火势一旦扑灭后,这些化学品可能就完全泄漏到环境中了。
幸运的是,这个工厂的化学品都是只含碳、氢、氧原子的有机物,它们完全燃烧后只会产生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在火势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消除乙烯、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的最佳方式就是燃烧。这种类似的保护性燃烧在很多油田、气田发生天然气泄漏时,也经常被采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工厂起火都适用于保护性燃烧,一般而言,保护性燃烧要注意两点。首先,保护性燃烧并不是放任燃烧。一定是燃烧现场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周围有充足的隔离带,不会引发二次爆炸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次,保护性燃烧一般仅对只含有碳氢氧原子的有机物使用,因为这些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它们对于环境是完全无害。如果化学品中含有其他原子,例如氯原子或硫原子,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会有氯化氢、氯气和二氧化硫等等,这些物质本身对于环境是有害的,所以一般就不能采用燃烧的方式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