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首富李永新23岁白手创业,如今坐拥1859所分校,一年营收122亿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如果有人向你借3万块钱,承诺以后挣钱了还3亿,会不会觉得这是个骗子。
但在2001年的时候,走投无论的李永新,便曾对母亲鲁忠芳说过这一番话。
而母亲也相信了,借给了李永新3万元。
20年过去后,李永新不但还了母亲钱,甚至还了整整1109亿,是当初承诺金额的370倍 。
难道鲁忠芳当初借钱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20年后的情况了吗?
李永新到底做了什么,才从当年3万元都拿不出来的穷小子,到如今身价1400亿的吉林首富呢?
1、
1976年,李永新出生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之上。
按照道理来说,背靠这片肥沃的土地,一般家庭都不会过得太差,更何况李永新的父母还都是在职员工,光是凭借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也不成问题了。
但谁让李永新有个"爱折腾"的父亲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范围内曾掀起一股"下海潮",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纷纷辞去工作下海经商。
李永新的父亲也有些心动,便砸锅卖铁借来10000元,准备做些小买卖 。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在当时,一个普通职工平均每月的工资也就100出头,10000元差不多需要攒十年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的30万了 。
李永新的父亲是如果借到这笔钱的暂且不论,不过一旦背上这个债务,那么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要么"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要么只能灰溜溜回来背负半辈子债务。
很可惜,李永新的父亲搏输了,背上巨额债务之后,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还债。
而李永新一家的日子,也瞬间变得一贫如洗,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好在东北人比较豪爽、朴实,许多街坊看到李永新一家实在困难,也会主动过来接济一二 。
就这样,李永新才得以顺利地读完中学。
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变故,让李永新早早就变得懂事。
也或许是因为看得太多,渐渐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总是,李永新在校期间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在1995这一年的高考,以远超一本线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
这本来是大喜事,但是放在李永新一家人身上,就有些犯难了。
主要是家里实在没有钱了。
其实际上1994、1995这两年,物价上升得飞快,光是一斤猪肉就得2块多,一个人正常的开销,每月都得七八十了 。
当然,此时的工资水平也是有上涨的,全国的人均工资水平大概在四五百的样子。
看上去很多,但家庭消耗可不仅仅只要吃饱就行。
就拿电器来说,此时一台冰箱就要七八百,一台空调需要两三千。
这还不包括此时房地产行业环境发生变化,人们有了买房的压力。
细算下来,就算李永新家里过得再节俭,也是拿不出太多的钱供李永新上学了。
对此李永新倒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起母亲支持的100元,就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
到达北京之后,李永新放下行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工作,利用课余的时间打零工。
而且李永新还专门找那种管饭,尽可能减少开支。
如果实在是没办法了,李永新就会在食堂打一份馒头,就着食堂免费的汤吃下去。
导师知道了李永新的情况,便从学校为他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名额。
虽然都是打零工,但是给学校工作,至少不会耽误到学习。
等李永新成功评选到奖学金之后,李永新终于不用再为钱财而感到困扰,可以一门心思求学 。
可以说,李永新的求学之路,离不开导师与学校的帮助。
这或许也是李永新毕业之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北大捐款的重要原因。
2、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99年。
完成学业的李永新面临两个选择:读研、就业 。
导师提议李永新继续读研深造。
按照导师的说法,李永新天生就是做学问的好苗子,如果能够沉下心来,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但是李永新,却有着自己的顾虑。
此时的研究生名额还比较少,考取的难度也要远远大于之后。
而且难考就算了,最难的还是毕业。
每年都有很多的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延长毕业。
如果只是这样也还好说,万一辛辛苦苦好几年,最后毕业不了,这就让李永新有些难以接受了。
而且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过得太苦的原因,此时的李永新迫切地希望挣大钱。
并不想再继续深造下去了。
况且凭借着"北大"这块金字招牌,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 。
光是李永新知道的,就有不少同学一毕业,就已经拿到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邀请。
一边是多花费几年的时间求学,而且最终的前途还不敢保障。
而另一边是真金白银的工作,甚至已经有了不少了表率。
这一切,都让李永新的内心有些动摇。
最终,他还是选择步入社会求职,将考研的机会让给舍友 。
本以为自己就会这样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然而一个意外的邀请,却改变了李永新的一生。
毕业分别之际,同学间的毕业酒是少不了的。
男生聚在一起,总喜欢吹吹牛,畅谈国内外环境。
而1999年,恰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国内各行业都开始恢复 。
这场危机其实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时只在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发酵。
到了1998年,才影响到国内的许多外贸公司。
当时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广东、深圳、香港等地,许多工厂、公司都因为货物堆积而倒闭 。
到了1999年的时候,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开始消除,很多新公司在大部分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开始抢占市场。
可以说,如果这个时候选择创业的话,那么所耗费的成本、所需要承担的风险都是最小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国内教育行业发生新的变化,大学招生人数扩招37.7万人 ,总录取人数首次突破160万人,而录取率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了55.5%!
大学扩招这件事情,其实早在1989年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的时候开始,便已经有了这个趋势,只不过因为没有持久有效的标准。
这也就到了高考之后的22年里,高考录取率普遍在40%以下徘徊。
唯一一次突破,还是在1996年达到了40.2%,这还是因为这一年的报考人数比较少,只有241万人都原因 。
等之后的1997年、1998年参加高考人数恢复之后,录取率一下子就被拉回到40%以下。
但是1999年的这次扩招不同。
这次的扩招,意味着国内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视,也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之后20年里的高考录取走向。
别的不说,这一年一次性扩招37.7万人,录取率直接从1998年的33.7%,提升到了55.5%,直接上升了21.8个百分点 。
这意味着与前一年相比,1999年每十个考生中,就额外多录取两个考生。
这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
而且最重要是,自从1999年的考招之后,各大学的考生人数就一直没有降下来过,反而还越招越多。
最典型的明证就是从此之后的大学录取率,就再也没有跌下过50%,甚至一度达到了90%以上 。
高考招生人数的变多,代表了大学生市场将会越来越广阔。
李永新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讯息,邀请同学一起成立了"新兴伟业",主打高考教育相关服务。
也就是负责承包一个考生从参加高考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的全部服务事项。
李永新有信心,只要考生将一切都交给"新兴伟业"负责,那么在学校只要安心学习就好。
至于其他的像填报志愿该怎么选,各个高校的优劣势,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毕业之后各个公司选择问题,都可以帮忙策划。
看上去似乎是很完美,同学们当即心动起来,纷纷要求加入。
而也正是这份看似"完美"的企划书,让"新兴伟业"成立之初,就很轻松地拿到了价值30万的投资 。
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甚至还因为这件事情,让李永新等人声名远扬,创业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出道即巅峰",李永新算是做到了 。
只可惜,这份"辉煌"并没有能够持续很久。
很快,李永新就栽倒在了这份"完美"之下。
3、
李永新所做出的这份"完美"企划书,一切都是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的。
但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创业更是在无数失误的过程中摸索。
没过多久,教育环境再次发生变化,导致李永新的计划推行不下去。
然而不等他重新开始计划,团队中一起创业的几名重要骨干,便在高位重薪的诱惑下,被其他公司高管给挖走。
这一切都让李永新备受大家。
而压垮李永新的最后一根稻草,好事投资商的突然撤资 。
投资商之所以愿意支持李永新,就是听信李永新当初的承诺。
如今眼看着承诺是肯定无法实现了,投资商也不愿意再继续砸钱。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李永新从风光跌落到谷底,不得不搬到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办公。
所谓"不再沉沦中灭亡,就在沉沦中崛起",面对危机李永新并没有自哀自怨,反而积极寻找破局的机会 。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快一个机会就摆在了李永新的面前。
自从毕业之后,李永新一直没有忘记导师当年的恩情,时常会提一些水果去看望导师。
而导师或许也是真心将李永新当做了自己的弟子,时常会给李永新提一些建议,甚至帮助李永新介绍生源 。
可以说,李永新的创业之路在经过这么坎坷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坚持到现在,其中离不开导师的支持与帮助。
这一天,李永新回到学校找导师,刚进办公室就看到一些学弟学妹,在咨询导师关于考公的问题。
李永新也不好意思打扰,只是安安静静在一旁听着。
可越听,李永新越是察觉到一股不对劲。
如果按照学弟学妹的说法,现在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首要选择就是考公,这显然与李永新当年毕业的情况不一样。
在李永新毕业之前,国内先是在1984年掀起一股"下海潮",其中许多高校学子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 。
其中李永新父亲之所以选择经商,也是和这股风潮有关系。
而到了1992年之后,有各地又在鼓励高学历知识分子经商,以专业打破技术壁垒,以实业为各地创造财富 。
这就早就了以陈东升、冯仑、俞敏洪等人为首的"92派"。
这股风潮,直接影响到了李永新,甚至他之所以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也是因为有俞敏洪这位行业"先驱"做典范。
但李永新看学弟学妹的这个语气,似乎现在又回到了"铁饭碗"更加吃香的趋势。
李永新心中直痒痒,但有不好意思导师打断谈话,一直等到学弟学妹离开之后,才问出自己的疑惑。
导师想了想,认真的回答道:"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和你们一样有冲劲,倾向于更加稳定的考公之路,才是现在大多数毕业生的常态。"
说着,导师似乎想到了什么,转念对李永新建议道:"现在考公的学生这么多,但是又没有相关的知识,如果你能够办一个考公被培训班的话,应该会很受欢迎才对。"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永新瞬间捕捉到这个行业的前景。
李永新本身就是相关专业出身,对于这个行业再清楚不过了。
此时考公的人数还没有那么多,录取率大概在10:1左右 。
而参加考公的学生,其实大多数根本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系统学习,能不能考上基本都是碰运气。
可以说,现在是考公难度最低的时候,只要拥有一定的相关知识,那么考上基本也都是板上钉钉。
而李永新恰恰有信心,只要经过自己的培训,那么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能够考上理想的岗位。
行动总好于空想,想明白其中关窍的李永新,立刻开始新一轮"招兵买马",凭借开始细致规划起考公培训的内容与流程。
终于在2001年的时候,李永新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考公培训班。
但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没钱了。
或许是因为先前的经历,到之现在大部分的投资商,都不愿意将钱投给李永新。
万般无奈之下,李永新只能连夜回去找母亲鲁忠芳。
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妈,借我30000元!"
如果是其他人跑到自己面前,开口就是要三万,估计鲁忠芳早就拿着扫帚赶出去了。
但是面对自己的儿子李永新,鲁忠芳却一句话也没说。
她默默起身回屋,再出来的时候,手里竟已经多出一张存折,上面正是她这些年攒下的三万块钱。
鲁忠芳将存折交给李永新,只嘱咐了一句"在外照顾好自己",除此之外便再不做询问 。
她对李永新的这种信任,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父母才能够做得到。
而李永新,也没有辜负母亲的这一份信任。
在拿到钱之后,李永新并没有胡作非为,第一时间将钱全部投入到培训事业之中。
带了2003年,"中公教育"正式成立,李永新便将母亲的这三万块钱,全部折算成了公司的股份,占据了41.36%的股权。
鲁忠芳成为"中公教育"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
而作为创始人的李永新,所占的股份也仅仅才18.35%而已。
恐怕此时的鲁忠芳做梦也想不到,这41.36%的股份到底值多少钱。
自从"中公教育"成立以后,李永新就非常注重课程的质量,年年更新教学的内容,以提高"中公教育"在市面上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李永新还非常重视分校的质量,维护"中公教育"的名声 。
为此李永新对于直营与代理的要求也不一样。
直营自然不必多说,一切都在李永新管辖范围内,属于分公司性质,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质量。
而代理模式天高皇帝远,就比较麻烦一些。
对此李永新采取的方式由"中公教育"来把控师资与教材,最大程度保障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而代理商负责的,也仅仅是场地、生源这种,与教育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通过正两种模式并存,稳步发展的方式,"中公教育"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将业务扩张到全国30多座城市 。
2011年,李永新携"中公教育"上市,一夜之间身价暴涨9亿,鲁忠芳、李永新一举跻身世界百亿富豪之列。
到如今"中公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的一间小培训班,已经发展到如今坐拥1859家分校。
手底下各类的专业教师,也高达18000名,光是一年的营收就能够达到112亿。
凭此,"中公教育"的市值也是一路飙升到2687亿。
如果鲁忠芳所持股份按照现在来折算的话,大概相当于1109亿左右 。
可以说,李永新是真正做到了"一饭千金"。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永远都是最无私。
就像当初李永新一张口,母亲鲁忠芳二话不说就拿出自己积攒的三万元,甚至都不过问这些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
即便之后这笔钱已经相当于1109亿了,鲁忠芳依旧没有要过问的意思,全权就给李永新来掌管 。
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哪有那么多算计。
无非就是"有钱一起花、没钱一起扛",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这就已经够了。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真正拖垮一个人的,是这4种弱者思维斯蒂芬金说,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吞没你。弱者思维便是如此,一旦你习惯了它,就会被它吞噬。作家周桂伊在认知差里说好的一生,是不断去掉弱者思维,处理好我与自己与他人
最适合爱人去的20个浪漫胜地,从热恋到老夫老妻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hello,艾瑞巴蒂七夕提qian快乐,不知道大家是撒狗粮还是吃狗粮的那位呢有人说,旅行是检验真爱的重要标准也有人说,旅行是跳出柴米油盐,婚姻爱
看,这个唯美冬景五彩缤纷的冬日茶园和村公路两旁水杉如火。河源百亩茶园枫林尽染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曾焕阳通讯员谢为黄进强蓝天明摄影报道)近日,河源市东源县曾田镇上坑村500多亩的上仙湖茶园内,满山
难忘的新疆克拉玛依冬雪之旅几年前的初冬,上海已有丝丝冷意,有幸到美丽的新疆克拉玛依出了一趟差,终身难忘,记得那天是11月中旬的周四,上午9点多从上海虹桥乘坐东航航班,中午经停郑州,下午4点多到克拉玛依,许是
亮灯啦!去豫园共赴山海奇豫记盛会吧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随着豫园中心广场玉兔东升鲲鹏万里的主灯组点亮,日前,2023豫园迎新年正式启幕。千灯交织的华彩篇章,迎来第28次开画。过年来豫
云南旅游市场仍在缓冲期春节客房遭遇退订,从业人员期待春暖花开2022年12月29日,云南丽江,白沙古镇。视觉中国图新十条的发布给行业带来了信心,但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宽,近期国内疫情的感染人数不断上升,旅游行业的彻底复苏似乎还要来得晚一
湘桂黔民族古村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肇兴侗寨,坐落在一条狭长的船形谷地中,地处黔桂湘三省交界金三角地带。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村寨,有第一侗寨之美誉。源于弄抱山的肇兴河从寨中蜿蜒流过,东南北三面环着高山,西面为一座低山
收藏!元旦出行,这条安心攻略记得带上好不容易盼来元旦三天小长假,各位阳康们是否早已蠢蠢欲动,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想把这些年因疫情搁置的旅行计划补回来呢?但是话说回来,防疫管控放开了,我们真的可以自由撒野了吗?现正处于冬
建筑产业进入机器人时代,碧桂园探索人与机器人协同建造的新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比上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万台,比上年增长47,中国机器人密度升至322台万人,位列全球第5,高出全球平
娱乐时代,我们应做思考的奔跑者肖舞(长沙师范学院)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思考。这是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结束时的一句箴言。日前,在细细品读当前是互联网
封神伯纳乌,白衣正少年C罗你们的爱让我变得更强,你们的恨让我不可阻挡。C罗过去似流云,过去不必追,但关于他的过去,爱却永不逝去。纸短情长,诉不清当初年少,岁月悠悠,道不尽别时离愁。离别时,一声叹息,因为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