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巴菲特 01 经济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经济周期。 整个经济周期的划分,通过两个维度,一个是GDP ,代表经济 ,一个是CPI ,代表物价 。 一般来说,我们会经历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投资策略也不同。 其实普通人也好,公司也好,真正的发财无非是通过投资四样东西来决定的:债券,股票,货币(现金),商品。 比如说在衰退期 的时候,经济下行,物价不高,最好是投资什么呢? 投资债券 ,简单地说,就是放贷。 到了复苏期 ,经济在上行,物价还不高。其实中国在2002年进入WTO之后,就处于这个时期。那个时候最好的投资是什么?是股票 ,你哪怕买大盘都会涨。 然后到过热期 ,经济上行,物价上涨,这时候最好买什么?大概在2008年之后,对企业来说是大宗商品 ,对个人来说肯定是买房。 我也见过很多老板,有的人拼命搞生产,有的人在珠江新城买了几套房,然后买房的这批人可能比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赚得多,其实他们就是赚了周期的红利。 还有一个时期叫滞涨期 ,经济下行,物价还在涨。其实目前我们就处在这个阶段,持有现金 是最安全的。 所以说并不是经济环境不好,就一定赚不到钱。 巴菲特最知名的理念就是"在衰退期进行投资" ,每次经济衰退、复苏期快要到来的时候,他就大量购买股票,还留下一句名言——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这就是穿越周期、利用周期的投资能力。 02 产业周期 第二个周期是产业周期。 你有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周期变化: 引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比如你是做财务外包公司的。 可能十几二十年前,你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发现了社会上有这个需求,但是好像还没有什么人干,技术不成熟,品种也少。 这就是引入期 。 这个时候你去销售也会很难,因为你要去教育客户,告诉客户不需要自己专门雇个财务,可以把工作外包给你去做,价格更便宜。 但是客户对你,还是半信不信的。 然后你们站住了脚,开始往上走,规模就开始快速扩大。 这个时候就进入到成长期 。 整个市场都已经被你的同行教育过了,你不需要再教育了,只需要产品足够好,服务足够好,你就卖得非常好。 接下来,有很多很多的供应商冒出来,跟你推出同质化的服务,市场逐渐饱和。 这就是成熟期 。 于是你们就开始内卷,有可能你要降价,也有可能倒逼你做差异化。 再往后,就是衰退期 。 整个行业都开始走下坡路,价格越降越厉害,小公司都倒下,甚至连头部公司都没有利润。 我自己总结了一个"死亡三部曲" : 第一阶段,降价 ,为了业绩压力或者现金流压力,舍弃利润,商业模式不健康化。 第二阶段,退费 ,无法履约交付,客户满意度下降,利润和现金流出现危机。 第三阶段,欠薪 ,公司内部开始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老板对员工的承诺也无法兑现。 一旦开始进入到这个节奏,这家公司基本上就离死不远了。 以前我有一个理念,叫"公司一定会死"。 但是后来我发现,公司不一定会死,但业务一定会死 ,因为业务一定会经历这样的产业周期。 但是牛逼的公司呢,会找到第二曲线 。当第一曲线开始进入到成熟期的时候,它就在发展第二曲线了,把一个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推向了市场。 所以当这个业务开始往下走的时候,它的第二曲线就上来了。 很多公司为什么会死?因为它只有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下去了,已经快接近尾声了,现在钱也没了,人也没了,想法也没了,市场也没了,它就跟着这个业务一起消失了。 这就是产业周期的启示。 03 企业生命周期 第三个周期,是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跟人一样,可以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最核心的重点,也会有每个阶段一定会出现的问题。 所谓孕育期 ,就是我想做一个业务,开始有一个大概的想法,然后婴儿期 ,就是我要做一个打样的产品。 这个阶段,核心能力就是创造力 ,能不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的、市场需要的一个产品出来。 不要认为企业价值观是不变的。我看过很多公司写价值观的时候,永远都是那句话,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它一定会变化。 你企业的价值观,一定会跟你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就像人一样。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一定有自己的价值观,你发现到三十多岁,价值观会发生变化,到了五十几岁,价值观又会发生变化。企业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时候价值观强调的是产品价值 ,比如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客户的需求,我们是不是做出了一些独一无二的产品。 然后到了学步期 呢,这时候初步地开始规模化。 我原来只是一个小办公室,两三个人,接下来我可能有几十上百个人的团队。 规模化阶段 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执行力 。那么多销售,能不能把东西卖出去,能不能把钱收回来? 这个时候价值观强调的是规模价值 ,提倡团结、合作、客户第一,围绕着如何做大规模、稳定增长来宣传。 接下来就到了青春期,到了持续经营阶段 ,你会发现很多人会跟你讲,我们不光是要做大,我们还要做强。 那么做强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管理能力 ,就是极度地强调管理。 我自己在带一些客户的时候也会发现,很多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做不大,其实就是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就像被基因限制住了一样。 比如小狗和老虎,小时候可能差不多大,但是小狗可能长到几十斤就到头了,但是老虎可以长到几百斤。 这个时候很强调的企业价值观是什么呢?股东价值 ,会偏重于利润。 所以有句口号叫"向管理要利润",这个阶段让你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是你的管理能力。 到了盛年期 是什么样?业务差不多已经做到头了,比如像美团、阿里巴巴,或者是制造业的,像美的,战略会有什么变化呢? 美的基本上不怎么创新了,那怎么保证企业的活力呢?可以通过并购 。 也就是说,它不会再自己去做试错这件事情了,但它会一直保持对整个市场的敏感度。如果发现市场上有个什么小电器卖得好的话,它就观察你。 你卖个几百万,它还不鸟你。等你大概卖到几千万、几个亿的时候,它就过来跟你谈。 如果你不让我收购,我就自己去做一套。 所以这个时候核心能力是整合力 ,价值观强调协同价值 。 所以说文化内核,也是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迭代的。 除了文化迭代,企业生命周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到了老化阶段,官僚化严重,怎么办? 答案是逆生长。 下一篇,我会讲述一个案例,一位传奇企业家带领老化的企业实现逆生长。 文丨张鹏 编辑丨易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