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人会死而复生么? 在95年的东莞市殡仪馆,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离奇的事情。 当时的殡仪馆职工不会想到,他无意间的一个举动,竟然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死而复生"的女尸 95年的中午,东莞殡仪馆的殡葬工何亚胜 办完事回来。还没等他喝口水休息一下,突然觉得殡仪馆的氛围和往日不一样。 仔细听了一会见没什么动静,何亚胜也就没有在意。到了工作时间,何亚胜负责将尸体推进焚化炉中火化。 之前的工作都很顺利,何亚胜动作十分娴熟,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当他推到一具女尸时,何亚胜突然发现,盖在女尸脸上的布竟然动了一下! 这可把何亚胜惊出了一身冷汗,后背瞬间就湿透了,一动也不敢动。 过了一会,见担架上再没有了动静,何亚胜壮着胆子碰了下尸体。突然一阵风吹过,一股恶臭袭来,尸体身上盖的布轻轻落到了地上。 何亚胜捂着鼻子,大胆地观察起眼前的尸体,可这具女尸并没有什么异常,他慢慢伸出手探了探她的鼻息,可是指尖并没有感觉到气息的流动。 何亚胜这才放下心来,正准备将她推入焚化炉,突然他看到尸体的喉咙动了一下,手臂艰难地滑下了担架。 此时何亚胜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第一反应:诈尸了?第二个想法是:这是个活人。 何亚胜连忙大声呼救,他的声音吵醒了宁静的殡仪馆。闻讯赶来的同事急忙和他一起,拨打了120,将这名女士送上了救护车。 来到医院,医生看到这样的病人也惊呆了,身上浓烈的腐臭味,让医生根本不敢相信这还是个活人。 躺着病床上的女人瘦得都脱相了,衣服上沾染的全是她自己的大小便,人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头发又油又乱,互相纠缠在一起,夹杂着土块草根。 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她身上也没有任何可以证明的文件,只知道警察是在一个天桥下发现的她。 虽然她身份不明,医生还是接纳了他,并对她进行了治疗。 仔细检查后,医生发现这个女人严重脱水且营养不良,还有中毒的迹象。她的各个器官也开始衰竭,几乎失去了生命体征,看起来就像个"死人"一样,难怪会被送到火葬场。 为了挽救这条无辜的生命,医院表示无论花多少钱,都由医院来承担,一定会把这个女子治好。 为了让她恢复健康,医院每天都会给她打营养素和脂肪乳,不仅如此还给她请了护工,来照料她的日常生活。原先骨瘦如柴的女人,慢慢恢复了健康,皮包骨的面孔也渐渐丰满起来。 那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她经历了什么才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打工时突遭意外 这个女人名叫陈翠菊 ,1977年,她出生于贵州大山的一个村子里。 从小她的生活条件就不好,父母都是靠天吃饭,辛勤劳作一年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这样的条件下,陈翠菊也根本没有机会去上学读书,早早便辍学帮着家里一起干活,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年幼的她还没有感受过这个世界的美好,便已经遭受了这个世界的磨难。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这个小村子也知道了这件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于是村里的年轻人为了改变命运,纷纷背起行囊远离家乡,到大城市打工赚钱,希望这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一点 陈翠菊就是"打工大军"的一员,最早的她因为年纪尚幼,所以多少还有些顾虑,不敢迈出自己的家乡。 直到1995年,刚刚成年的她听说同村的许多人都因为打工赚了大钱,她心动了。为了不再过日复一日的苦日子,陈翠菊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出家乡,来到了东莞。 在这件事上,陈翠菊的父母并没有阻拦这个女人,他们甚至将家中修房子的木头卖了,为女儿凑足了路费,就是希望女儿也能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 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陈翠菊的"赚钱大计"可能还没开始就"折戟沉沙"了。 但就算在大城市,钱也没那么好赚。心怀憧憬的陈翠菊,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东莞的一家电子厂工作。 可恶劣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量,压垮了这个瘦弱的身躯。 刚来到东莞的陈翠菊,因为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但是排得满满的工作表让她根本没有时间去休息。 在多重压力下,陈翠菊病倒了。可彼时的她,别说是去医院看病,就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陈翠菊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忍一忍,凭着年轻的身体很快就能好起来。 但现实并没有如她预期那样发展,她的疾病越来越重,面对食堂的饭菜,劳累一天的陈翠菊一口都吃不下去。可是没有营养的补充,身体怎么可能会好呢? 恶性循环之下,陈翠菊愈发瘦削,挣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她寄回家中,身上仅剩的生活费让她再一次打消了治病的念头。 1995年7月,陈翠菊的工友邀请她出门玩耍。虽然陈翠菊已经很难受了,但她不愿意拒绝工友的好意,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可从小山村出来的她,来到东莞后基本就没怎么出过门,根本没想到大城市会有这么多人,刚和工友转了一圈,就被汹涌的人潮挤散了。 走丢的陈翠菊心里又着急又害怕,她完全忘记了怎么从电子厂来到这里。 当她向人问路时,一口浓重的乡音让对方听得云里雾里。没办法,陈翠菊只能靠自己找路,像个无头苍蝇般乱转。就这样,她离电子厂越来越远。 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对方向的陈翠菊,身上根本没有钱,她渴了只能喝一些水,饿了只能吃一些垃圾堆里的残羹剩饭。 这座庞大的城市里,陈翠菊就像是一滴融入大海的水。她感到绝望,只能麻木地走下去,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等到她实在走不动时,眼前一黑,昏倒在了天桥下。 等到她醒过来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医院洁白的床单和医护人员关切的眼神。这时她才知道,自己被好心人救了。 她失踪以后,电子厂也十分着急,一直在寻找她的下落。 茫茫人海,在没有监控的那个年代,想要准确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直到陈翠菊苏醒,医院联系上他们时,电子厂的工作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医院还帮陈翠菊联系上了她的家人和老乡。1995年10月14日,陈翠菊在老乡的陪伴下健康出院,她的兜里还装着医院募集的800元路费。 当陈翠菊走到医院门口,看着对她挥手微笑的医护人员时,她热泪盈眶,依依惜别这群善良的人。遇难后破茧成蝶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陈翠菊也顺利地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 而她"死而复生"的事迹,一时间也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将她的经历,改编成了电视剧。 险死还生的陈翠菊,也迎来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1996年,回到家乡的陈翠菊给救她的医院寄去了一封感谢信,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她这一感恩的举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国各地看到她事迹的人,都给她寄来信件。有人祝福她,有人鼓励她,有人表示愿意帮助她,更有甚者在信中夹带私货,向她表达爱意。 陈翠菊每天都忙于给全国各地的人回信,但这样的生活让她渐渐感到迷茫。她不可能一辈子靠回信生活,事情的热度终会归于寂寥,而她应该何去何从? 就在她为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时,一封从浙江寄来的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信是由一名叫做陈仲濂的中学美术老师寄来的,他表示非常同情陈翠菊的遭遇,因此想让陈翠菊跟随自己学习,改变她的命运。 陈翠菊收到信后十分激动,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她和弟弟一同来到了金华,拜陈仲濂为师。 可学画生涯并没有一帆风顺。当时陈仲濂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他的学校领导也并没有支持他的善举,而是让他自己解决姐弟俩的学习生活费用。 失望的陈仲濂并没有放弃,在老母亲的鼓励下,他决定坚持下去。接到陈翠菊姐弟后,为了节省开支,他将姐弟俩安排在了自己的画室,悉心照料两人的日常生活。 初到金华的陈翠菊,老毛病又犯了。大病初愈的身体,再加上旅途的劳累,让她又产生了水土不服的毛病。此时的陈仲濂不知所措,他不知道如果陈翠菊在这里病倒,那么他应该怎么向陈翠菊的父母交代。 还好陈仲濂的母亲站了出来,在她的照料下,陈翠菊的身体逐渐健康了起来。 身体上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上陈翠菊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这个"大难不死"的女孩报以友善的态度。当她"土气"的身影出现在学校时,总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有人说她是个灾星。 天性腼腆的陈翠菊,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经常独自待在房间里,不愿意出门结识朋友。 陈翠菊的状态愁坏了陈仲濂。为了让陈翠菊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他安慰陈翠菊不要在意那些风言风语,经常夸奖表扬她,让她重新树立信心。在陈仲濂的努力下,陈翠菊逐渐突破了心理上的障碍,她重新变得乐观,逐渐展现出了在绘画上的天赋。 最开始陈翠菊因为从小缺乏系统地教育,所以很难跟上同学们的步伐,看着周围的人都在进步,而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这让陈翠菊看不到未来。甚至在周边学生出去打工时,她也想要跟着一起去。 陈仲濂知道了此事,苦口婆心地劝道:"你如果放弃了画画,就是辜负了你的救命恩人。" 听到了这话,陈翠菊再也不提放弃的事情,重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绘画中去。当她通过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后,她的绘画技术也突飞猛进。此时的陈翠菊打破了束缚自己的瓶颈,在绘画界大放异彩。 新回到大众视野的陈翠菊,成为了一颗绘画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1999年,她的作品第一次获奖,随后的各大比赛中,她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光阴流逝,陈翠菊在陈仲濂的教导下,闻名中外,她的作品先后在美国、马来西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展出。 她还获得了"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和"高级书画师"的荣誉称号。 在随陈仲濂求学的那段时间里,她对于这位老师一直都很尊敬,面对这样尊师重道的弟子,陈仲濂也表示从未后悔过培养陈翠菊。 和陈翠菊一同拜师的弟弟,也在浙江义乌,开了一间自己的工艺店,在此处定居,娶妻生子。 陈翠菊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她从来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过她的恩人。 2006年,陈翠菊再次来到东莞,向当年救她性命的医院表示感谢。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她特地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枯木逢春》,表示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不仅如此,每个节假日陈翠菊都会给自己的恩人打电话送去祝福,并向他们寄出自己亲手写的明信片。而在东莞殡仪馆工作的何师傅,也收到了她的感谢信,她对于何师傅的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现在的陈翠菊,依然继续着自己的绘画事业,但曾经帮助过她的人,都被她深深刻在心中。身怀一颗感恩之心,可能是陈翠菊能有今天成就最大的原因。 陈翠菊是幸运的,濒死之时得到了好心人的救助,痊愈后又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 但这份帮助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这个女孩的美好品质,才愿意无私地伸出援手。 陈翠菊的事例告诉我们,当你心怀感恩时,这个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