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5月23日,对于从朝鲜战场上回到祖国大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他们将要在中南海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就在毛主席出现在众人面前的那一刻, 一位年轻的女子随即便向毛主席拥抱去 ! 这般大胆的举动固然是引起了身旁记者 吕厚民 的重视,用相机将这样的画面定格下来。 那么,这个女孩是谁?为何如此"大胆"敢当着众人的面去拥抱毛主席?毛主席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毛主席军中女豪杰 "解秀梅啊,她可是我们军中的女豪杰,是我们的榜样。" 提起当年的战友解秀梅,王德厚便满是钦佩与敬仰。 在王德厚的印象当中, 解秀梅 是那个特别爱笑的女兵,家里的亲人惨遭美蒋军队的杀害,这让解秀梅对于渴望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刻,解秀梅便多次要求去到前线,甚至为了表示自己参加革命的决心, 解秀梅咬破了自己的手指 写下了一份血书 。 其实在朝鲜战争之前,解秀梅便将自己投身于革命之中,九岁时便成为了当地抗日游击队的一名通讯员,不管是在站岗、送信的工作上,解秀梅都表现的很是认真。 解秀梅 解秀梅还曾经将汉奸引到游击队设好的陷阱,并让这个汉奸乖乖地成为俘虏。 抗战胜利之后,解秀梅还专门 组织了一只妇女支前拥军 ,解秀梅的名字也在当地声名大噪,谁都知晓有一个爱国的热血女战士解秀梅。 家乡解放之后,解秀梅所在的部队奉命作战,解秀梅虽然是个女兵但并未显露出任何的娇贵之意。 连续十八天 的艰苦行军,解秀梅 负荷三十多公斤 的东西跋山涉水丝毫没有怨言,不仅没有掉队,还 主动帮忙战友挎包 ,甚至将 三四公斤重的大米 也抗在自己的身上。 解秀梅在军中是文工队的一员,作为文工队的队员,除去能够上场作战之外,还要利用一切的有利实际进行宣传以及鼓舞战士士气的工作。 文工队进行表演 除此之外,有时候还需要和首长一起去到前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危险的事情自然也是时有发生。 一次他们正准备演出之际,就遭到了敌人飞机的攻击,索性只是将乐器等炸飞,但战士等安然无恙。 解秀梅对此还调侃自己福大命大,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上战场杀敌 。 为了鼓舞战士,解秀梅还专门编排了一档文艺节目,将英雄事迹全部 编成小品或者快板 在军中传唱,并且在前言阵地上进行大面积宣传。 每到行军的队伍产生疲劳之意,解秀梅便会带着文工队的每一位成员出现在队伍面前进行鼓动宣传。 文工团女兵 因为,解秀梅的名字也是在军中响亮起来。 除了是因为鼓舞士兵的士气,更是因为解秀梅总是冲在第一线。 解秀梅经常会到前线去 ,为受伤的伤员进行爆炸和抢救护理 , 解秀梅还曾经冒着敌人的炮火从阵地上背回一个又一个伤员,并且为了让战士们填饱肚子,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到山上去挖野菜、背柴火,来弥补后方的供给不足。 解秀梅的事迹在军中开始广泛传播。 因为家中亲人遭到杀害的关系,解秀梅毅然决然将自己完全投身于革命, 1951年的朝鲜半岛到处都是冰天雪地,寒冷的天气令行军的战士身子骨难以承受这样的外力侵袭。 人民解放军就雪吃饭 彼时的解秀梅被上级领导派其他几位文工队的同志代表师首长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 看到伤员的那一刻,解秀梅很是震惊, 到处的伤员人数根本令医护人员忙不过来,且前线受伤的人员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为了留在前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解秀梅便向政治部提出申请,要求将自己暂时留在手术室内进行帮忙,了解到解秀梅渴望帮助前线人员的心情加上解秀梅有着护理病人的经历,故而同意了解秀梅的申请。 留在前线的解秀梅每天便将自己全身心的精力倾注在伤员的护理上,一丝不苟,丝毫不懈怠,几天几夜不合眼都是常有的事情。 人民解放军 解秀梅没有架子,这是在全军中出了名的,因为朝鲜外部寒冷的缘故,所以每个伤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解秀梅都会将伤者的鞋子脱下来, 并用自己的双手捂着伤员的双脚为其取暖,担心暖不热,还会将伤员的脚放在自己的袖筒里进行取暖。 一次,一位伤员两条腿已经冻直了,见到此状的解秀梅没有任何言语,只是快速地解开自己的棉衣 将伤员的双脚直接放在自己的怀里 。 看到解秀梅的举动,在场的人都落泪了,难以想象到解秀梅会如此,解秀梅并不觉得如此有何失范,她只知道她要救助每一位伤员。 当这名伤员醒过来之时,还不好意思地从解秀梅的怀中抽缩回来,伤员也是不禁落下了眼泪,心中有万般感谢不知道该如何向解秀梅诉说。 人民解放军 解秀梅知道战士的感谢,并未多说什么,而是直接打来一盆温水给伤员洗脚,边洗边告诉伤员,要注意伤口的保护, 把脚洗干净了之后,便将伤员脚上冻伤的地方进行上药。 在解秀梅的一点点呵护下,伤员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脚上的冻伤也渐渐消逝下去。 本就在军中有着一定名号的解秀梅开始让各个战士对其产生敬仰,面对解秀梅行出的军礼便是对解秀梅帮助的最大感谢,并且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向解秀梅握手,并表现出了战场杀敌的勇猛决心。 女辈便是如此,身为堂堂的七尺男儿也一定要为人民打出一番天地来。 就这样,解秀梅便在朝鲜长期驻扎前线,成为了解放军后备的得力助手,而解秀梅的名字只要是提起,军中便无一人不对其进行敬仰。 而真正令解秀梅名声大噪的则是另一件事,甚至传到了中央,为此还获得了中央颁发的一等功! 这中间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951年11月30日,解秀梅正为战士们准备取火的柴火,快走到村子的时候,头顶上的六架敌机开始向解秀梅袭来。 眼看着敌机便向村庄开始进行轰炸和扫射,急忙扔下身上的柴火便向屋里的同志喊去: "跑啊,快跑啊,敌机来了。" 听到解秀梅的喊叫声,同志们这才抓紧时间从屋内赶紧逃出去,直到周边的屋子都没有人的时候,解秀梅才选择转身离去。 然而, 意外也是在此时发生的 。 敌机对准其中一个房屋便投下了一颗炸弹,正在准备撤离的解秀梅突然想到一位叫做李永华的排长还在那间屋子里。 想到于此的解秀梅根本顾不得身旁的危险,朝着那间屋子便要跑去。 跑到屋内的解秀梅终于看到了躺在床上的 李永华 ,没有任何言语,有的只是快速的动作,解秀梅背起床上的李永华便要将其放在自己的背上。 李永华的大个子在解秀梅娇小的背后显得很是巨大。 " 你快走,别管我。" 李永华一个劲地劝诫解秀梅放下自己赶紧走,但解秀梅就是不肯:"我不放,我就是要带你出去。" 满满的坚定口吻令李永华有些动容,一个巨大的身躯压在解秀梅娇小的身子上显得格格不入,每走一步都很是困难,但解秀梅不放弃,甚至坚持要带李永华出去。 到处的石头、沙土、弹片的飞扬,解秀梅就是不停止要带着李永华一起走出去的想法,石头将解秀梅的身子崩得青紫,胳膊上也是满满的 红血印子 。 身上的棉袄也被弹片打伤多处,即使身子倒地,也要将李永华带出去。 不管李永华如何劝,解秀梅就是不松手,终于,两人一路跌宕地来到了安全的地方。 看着浑身满是血渍印记的解秀梅,李永华泣不成声,看到于此的解秀梅却是表示:"照顾战友是应该的,再说了 ,您是排长,您不能死,您还要带领着战友们上阵杀敌呢 。" 解秀梅的事迹正式将解秀梅的名字在军中打响,传遍了全国各个军队,甚至传到了中央,指挥员们无不敬佩着这个叫做解秀梅的女兵。 中央特此向其授予一等功的荣誉, 并令其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解秀梅也便成为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154名 一等功中唯一的女战士 。 1952年1月,解秀梅被选中参加志愿军第二次归国代表团。 解秀梅很是紧张,很是担心若是自己见到国家领导人,自己要说些什么,但解秀梅的名号可是在中央很是响亮。 彭德怀 彭老总见到解秀梅也是不忘调侃:" 你这个小鬼可是不简单啊,颇有花木兰的风范呀。" 听着彭老总的夸奖,解秀梅也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1952年1月18日代表团到达了北京,随后解秀梅便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报告,解秀梅的亲身演讲,激起了全国不少热血人士的爱国心情,国内由此掀起了一股向前方英雄学习的风潮。 解秀梅的事迹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前线作战的事迹开始在全国广为传颂。 1952年5月23日,解秀梅等人以及朝鲜人民军访华团一起去到中南海接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毛主席、毛岸英 这次的激动不同于上次见到彭老总,这次要见到的是国家主席,解秀梅更加紧张了,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 很快,毛主席出现了。 这天的毛主席面色凝重,看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访华团的前来,毛主席呈沉思状。 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去世了,就是在朝鲜的战场上,若是毛岸英还活着,这群人里边一定有毛岸英的。 只可惜从此父子相隔万里。 紧接着代表团向国家领导人献花的环节,解秀梅要对毛主席献上花圈,看着眼前带领人民一步步走出困境令人尊敬的毛主席,以及为人民打江山的领袖,解秀梅向毛主席献花之后便紧紧地拥抱住毛主席,激动的泪流满面。 这个每天牵挂着前线战士的毛主席,让这个身在前线的解放军很是触动。 解秀梅拥抱毛主席的画面也便被记者吕厚民记录了下来,这般激动的场景也成了新中国后来的其中一张稀世照片。 毛主席也是紧紧拍打着解秀梅的背部: "辛苦了,孩子,欢迎回家。" 随后解秀梅还专门向毛主席要来了亲笔签名,毛主席也是大方给其签上几笔。 毛主席为解秀梅签字 这一场景令解秀梅记在心中许多年。 晚年的"无名英雄" 后来再次去到朝鲜的解秀梅还获得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1953年朝鲜停战之后,解秀梅便来到了张家口,被组织上派到解放军的一所速成中学教授文化。 听到解秀梅来做老师,不少单位都邀请解秀梅去作报告,孩子也是主动上门访问,这时候的解秀梅 也不过是个二十一岁的姑娘 。 解秀梅的部分勋章 每天白天便是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空闲时候便会主动为战友洗衣服,还与战友们唱歌跳舞,逢人见到解秀梅就说,这孩子总是有着满满的活力。 1955年,从速成中学结束教课工作之后,解秀梅便回到了部队,第二年便转业工作了。 其不仅担任过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任团区委书记,还在山东临沂国棉八厂任党委副书记。 1976年定居石家庄,后来在兴华印刷厂担任副厂长,之后因为生病离职休养。且在这期间, 根本无人知晓解秀梅还有这样一段英勇的过往。 解秀梅 直到1994年,解放军下属的一杂志社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访问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主人公原型,这才让解秀梅的"英雄"身份公开来。 当年那部 电影《英雄儿女》 人物王芳的原型便是解秀梅。 而此时的解秀梅却受着病痛的折磨。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晚年的解秀梅因为年轻时在战场上落下的病根开始在晚年阶段显露出来,身上的病症也是繁杂得很。 当杂志社工作人员找到解秀梅的时候,解秀梅正因为多发性的脑梗塞躺在石家庄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因为医疗费的拮据,治疗费陷入了困境。 电影《英雄儿女》 据医生透露,解秀梅因为 脑梗塞、老年痴呆 前后三次 住院,甚至在六个月里的医疗费耗费数万元 ,欠下债款三万多元 。 曾经的老兵,曾经的英雄,如今这般落魄,经记者的报道,解秀梅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应。 也是因此,当地政府才知晓解秀梅曾是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且是唯一一名获得一等功的女战士。 只是因为不愿意麻烦党麻烦人民,这么多年了,即使转业也从未告知过旁人自己的过往。 解秀梅 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件以及捐款向解秀梅袭来,医院也是请来最权威的专家为其进行治疗,但因为解秀梅的病症严重,终是因为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1996年1月30日,这位向祖国奉献一生的战士离开了人世。 曾经的女战士,如今病床上垂垂老矣的病人,解秀梅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血性诠释得很是生动,为人民服务,但不愿麻烦党任何,即使病重,也不依靠政府为自己走特权。 向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