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菲特持续减持比亚迪股票,已经卖出几十亿了。 任泽平撰文,评论说巴菲特错了,不该看空新能源行业。说巴菲特太老了,精力不济,学习能力不行了,可能不了解新能源,晚节不保。 任泽平可能不知道,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一直持有、运营大量新能源资产,包括风电资产、太阳能发电资产。 我就简单举一下中美能源在八九年前的几个项目吧。 先看3个太阳能发电项目。 2011年12月7日,中美能源宣布收购美国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位于加州南部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装机容量预计高达550兆瓦。 2011年12月中旬,中美能源控股宣布收购NRG能源公司旗下阿瓜卡连特太阳能发电厂49%的股份,后者将于2014年完成建设,投产后装机容量高达290兆瓦。该太阳能电厂投资总额达18亿美元。 2013年1月2日,中美能源宣布从SunPower Corp(SPWR)手中收购装机容量579兆瓦的羚羊谷(Antelope Valley)太阳能项目,后者包括位于加州Kern和洛杉矶县的两座太阳能发电厂。 再看几个风电项目。 2012年1月,中美能源收购了爱荷华州的3个风力发电场,装机总容量404.8兆瓦。 2012年10月中美能源收购了Terra-Gen Power公司在特哈扎比山脉建设的两个风电场项目,其中Alta Wind VII发电容量为168兆瓦,Alta Wind IX为132兆瓦。 2013年5月8日,中美能源公布了19亿美元的风能投资计划,将在2015年年底之前安装数百新的风力发电涡轮。这也被公司所在地爱荷华州称为该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发展项目。 顺便提一下,2008年投资比亚迪,巴菲特也是让旗下的中美能源出面投资的。 任泽平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吹新能源,人家巴菲特可是十几年前就看好新能源了。 并且,不仅看好,巴菲特十年前就已经向新能源行业砸下了几十亿美元的重金,这可是真金白银啊,比任泽平只是嘴上说说,要给力多了。 投错了可是损失极大的,任泽平说错了又不需要为后果负责。 事实上,对巴菲特了解的人知道,巴菲特对能源领域,包括新能源行业,是非常了解的。 这么多年来,说巴菲特错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多他任泽平一个。 话又说回来,有不少人有疑问,比亚迪现在发展很不错啊,巴菲特为什么卖出比亚迪?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价值投资者什么时间卖出股票? 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高估或严重高估。比如牛市来临,自己买入的股票涨幅很大,毛估出股价已经严重高于股票的真实的内在价值。 第二种情况,企业基本面变差或恶化。 比如巴菲特2012年大幅减持宝洁,是因为对其部分产品定价能力下降担忧。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宝洁在一些市场上提价时遇到困难,发现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定价能力。对于宝洁这家以高端产品定位的消费品企业来说,定价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种情况,发现买入时的判断错误,公司没有之前认为的好。 比如段永平,觉得特斯拉这家公司不错,买了一些特斯拉的股票。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斯拉这家公司,花了127500美元买了一部特斯拉汽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后感觉特斯拉汽车开得久了容易头晕,内饰差,服务差。进而发觉特斯拉的企业文化很差。所以段永平认为自己以前对特斯拉这家企业的认识有偏差,当机立断卖掉了特斯拉的股票。 第四种情况,发现更好的标的。比如发现了比自己现在持有的股票更好更低估的股票。 我在2015年4月底,卖出赚了3倍的宁波港,买入深圳房产,原因是宁波港股价高了,并不低估了,隐含的收益率下降了,未来几年很难获得理想收益,远远不如深圳房产在未来几年的收益率高,那么,我就调整投资组合,卖出宁波港,买入深圳房产。 显然,巴菲特卖出比亚迪,不是因为第三种情况,发现买入时的判断错误,比亚迪没有之前认为的好。时间上不对,这第三种情况一般是出现在买入后不久时。 也不是第二种情况,企业基本面变差或恶化,因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比亚迪发展在向好,基本面在变好。 总体上看,我认为,巴菲特卖出比亚迪,主要因为第一种情况,比亚迪股票被严重高估了。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终跟传统汽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很可能到最后,绝大部分企业的市值空间跟传统汽车产业链不会差别太大。 传统整车企业,市值是千亿级别的,全球超过万亿的仅有丰田。 现在新能源车行业景气度高,产能需求错配,利润率高企,市场情绪高涨,估值溢价明显。 比亚迪上半年利润仅仅有35亿元,而前段时间,比亚迪A股最高上万亿市值,港股最高也有八九千亿市值,已经透支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空间。 未来几年,新能源车行业大概率会回归,变成普通的制造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 未来新能源车行业股票的估值也会回归,和传统制造业、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估值差不多。 当然了,新能源车行业还会有大发展,产销量还会大幅增长,但是,新能源车公司的市值未必增长多少,会先于行业的顶峰而见顶。 热门行业企业的股价总是先于行业基本面见顶,这是一个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