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肌⽟⾻,⾃清凉⽆汗。⽔殿风来暗⾹满。绣帘开,⼀点明⽉窥⼈,⼈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庭户⽆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波淡,⽟绳低转。但屈指西风⼏时来,⼜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冰肌⽟⾻》·苏轼 这首《洞仙歌·冰肌玉骨》是苏轼所作,据说苏轼创作此词还有一个小典故。苏轼七岁时,偶遇一眉山老尼,给他讲述了后蜀国君孟昶与花蕊夫人的爱情故事。三十年后,苏轼凭借依稀记得的两句词句,将这个故事填写成词,就是著名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词中描写了夏夜里孟昶与花蕊夫人在摩诃池畔纳凉避暑的情景。短短的几句词就刻画出了一位绝世倾城的女子,也为引出了花蕊夫人与孟昶凄美的爱情故事。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期的绝色佳人,后蜀主孟昶的宠妃——费氏,她貌美动人,才气出众,深得孟昶的宠爱,被封为慧妃。花蕊夫人与卓文君、薛涛、黄娥齐名,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尤其擅写宫词,词风清新脱俗,留有《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 ㈠、千恩万宠 孟昶继位时,后蜀已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国家,可谓民康物阜,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孟昶又十分懂得享乐,他广征美女充盈后宫,宫中夜夜笙歌,孟昶更是日日有姣⼈佳酿相伴。 众多佳丽中,孟昶最宠爱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喜爱芙蓉花,孟昶便在宫中遍植牡丹和芙蓉,还派人到各地寻找优良品种 ,在宫中为其建造"牡丹苑"。不止在宫中,城内也大量种植牡丹和芙蓉,每至花开之时,满城锦绣,绚烂无比 ,成都因此而得名"芙蓉城"、"锦城"之称,后世更有"芙蓉花开动锦城"的名句。 蜀地那段日子的确是美好的,孟昶与花蕊夫人盘桓于花榭玉树之间,花好月圆,郎情妾意,此生如此,夫复何求。其间花蕊夫人创作了多首宫词,描写在后蜀宫中的花朝月夕。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宫词七十八》·花蕊夫人 金作蟠龙绣作麟,壶中楼阁禁中春。 君王避暑来游幸,风月横秋气象新。 ——《宫词四十三》·花蕊夫人 孟昶不耐暑气,成都的盛夏又是酷热难忍,为了躲避暑气,孟昶在摩诃池上建了一座水晶宫殿,殿内主体都采用楠木柱,用沉香做梁脊,窗户上镶嵌着珊瑚、碧玉,四周墙壁通体装饰数丈宽阔的琉璃,殿内放置明月珠,到了夜晚,也月明如昼。 殿中鲛绡帐子轻摇浮动,贵妃榻上铺着锦褥绣衾,置有青玉香枕,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孟昶与花蕊夫人在此消凉避暑,真乃如人间仙境一般。 静夏,摩诃池畔沁凉如水,花蕊夫人捧出亲手制作的"月一盘 "和"绯羊首 ",与孟昶对坐酣歌。酒至半酣,孟昶携起花蕊夫人的玉手,并排斜卧在紫檀木榻上,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更衬托出花蕊夫人婀娜的身姿,见夫人玉面微醺,朱唇皓齿,冰肌玉骨,尤显得楚楚动人,孟昶愈发觉得"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便封其为"花蕊夫人"。自此,这个美称就一直伴随着花蕊夫人了。 ㈡、两度为妃 孟昶是一位有才气的文人,他浪漫,他多情,但他不是一位好的国主,不懂得怎样去治理国家。正当孟昶和花蕊夫人沉醉于春花秋月,吟诗对赋,朝歌夜弦之时,竟浑然不知覆国之灾悄悄来临。 北宋乾德二年,宋军南下平蜀,多年不经战事的蜀军不战自败,十四万守城蜀军望风而逃,成都失守,孟昶只得献城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等一行人被押解赶往汴京。 一路上,杜鹃声声啼叫,更平添了几分凄凉。花蕊夫人心中悲愤欲绝,转瞬间,国破家亡,往日的繁华如过眼云烟。行至葭萌关,她难抑心中哀痛,提笔赋词一首《采桑子》于驿站的墙壁上。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 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采桑子》·花蕊夫人 宋太祖对花蕊夫人的美名早有耳闻,急于召花蕊夫人进殿一睹芳容。花蕊夫人来到殿前,人还没到,一袭香气就扑鼻而来。只见花蕊夫人轻移莲步走上殿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摇曳生姿。太祖一见,果然是倾国倾城貌,把太祖迷得魂不守舍。太祖素闻花蕊夫人的才气,当即命花蕊夫人作诗一首。花蕊夫人略作思索,吟诗四句,这首七绝便是留名千古的《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 太祖垂涎于花蕊夫人的美貌和才气,欲得花蕊夫人伴驾左右。雄霸天下的宋太祖想得到一个女人,那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果然,七日后,孟昶暴病而亡。太祖为其辍朝五日,追封他为楚王,命宫人素服麻衣为其发丧。身为孟昶的家眷,花蕊夫人少不了要面圣谢恩。花蕊夫人一身素白进殿叩谢,尤显其清新脱俗,宛如一朵出水白莲,太祖的爱慕之情难以自制,当夜便留花蕊夫人宫中侍寝,不久,宋太祖就封花蕊夫人为贵妃,花蕊夫人在北宋后宫也能独享椒房之宠。 ㈢、红颜薄命 尽管花蕊夫人在北宋后宫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她的心中仍对孟昶念念不忘,也许孟昶不是一个好的君主,但在花蕊夫人的心中,孟昶是一个多情的郎君,体贴的丈夫。 每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愈加相思入骨,花蕊夫人时常忆起摩诃池畔那段甜蜜幸福的时光,可世事无常,往事如镜花水月,不堪回首。 为解思念之苦,也为告慰孟昶在天之灵,花蕊夫人亲手绘一幅孟昶的丹青画像,每天悄悄地拿出来祭拜。 一日,太祖退朝较早,来到花蕊夫人的宫中,恰逢花蕊夫人对着画像燃香叩拜。太祖便问叩拜者为何人,花蕊夫人怕太祖知道自己的心事,赶忙平复心情,镇定自如娓娓而谈:"这是蜀地盛传的张仙像,虔诚祭拜祈求多子多福。" 太祖听了,甚是欢喜,还命人把东厢房收拾干净,专门用于祭祀之所。 此事被宫中的其他妃嫔知晓,为求得一皇子,也纷纷效仿供奉。过了一段时间,这幅张仙送子图,竟被传到了民间,坊间女子想生子添丁的,也要寻一轴张仙图,焚香敬花膜拜,自此民间便有了张仙送子的传说。到了晚清,人们又用花蕊夫人像替换了张仙像,因此,民间又奉花蕊夫人为送子娘娘。 后来,宋太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恼羞成怒,一剑刺向花蕊夫人,一薄红颜香消玉殒,花蕊夫人倒在了她最爱的芙蓉花上,鲜血染红了芙蓉花瓣,后世人们敬仰她的才情,尊她为芙蓉花神。 玉屑丹砂和獭髓,一点殷红养花蕊。 冰肌玉骨自生凉,不信流年去如水。 火旗晓压降王道,贝阙珠宫长秋草。 摩诃池上又西风,流红不向人间老。 ——《题花蕊夫人像》·于立(元代) 花蕊夫人这样一位倾世红颜,纵然深得两位君主的恩宠,竟不能护其周全;即使才貌双绝,终逃不过花落人亡的宿命。这也许就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只能叹息丽人生不逢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