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国际形势异常动荡的情况下,我国于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几百万三线人离开城市走进大山之中,在偏僻之地建立起一栋栋红砖瓦房,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当时的三线建设要求"靠山、分散、隐蔽",所以大部分三线厂都建在深山之中。卫东机械厂,军工代号846厂,位于襄城区环山路孙家冲1号,地处秦岭山地与江汉平原之间的湖北襄阳,十分符合三线建设的选址需求,于是1964年,卫东机械厂落地于此,并在1966年4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曾经生产手榴弹、枪榴弹等。 卫东机械厂曾经就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独立军工城:医院,学校,食堂,大礼堂,电影院,招待所,幼儿园,邮局,粮店,商店,理发店,饭店,广播站,甚至还有自己的卫东闭路电视台,可以说生活娱乐所需,应用尽有,一应俱全。那时候职工们都是以厂为家,十分自豪,工作的时候也格外的认真卖力。 在当年三线建设是要求高度保密的,所以卫东机械厂的安全保卫措施也是十分严密的,当时的厂区四周围满高墙,墙上覆盖有铁丝网,门口还有持枪的警卫,荷枪实弹地保障厂区的安全。如果有人想要进厂,必须经过严密的盘问,还要出具证明才能入内。周边的老百姓们只知道这家工厂保卫森严,非常神秘,虽然每天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但是却不知道到底在生产什么产品。 到了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和国家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变化,各地三线厂纷纷由军工逐步转向民品生产过渡。在转型过程中,很多三线厂因为辉煌一度衰败,还有些搬出大山旧址荒废,而卫东机械厂的转型却异常成功。 自1983年军品任务减少后,工厂不仅没有出现亏损,三年内还盈利七十多万,2003年时改为民营制企业更是发展壮大,最终成为集团公司。该公司生产的民用爆破器材、机械制品和军用产品等是国家工信部民爆器材和民爆专用设备的定点生产企业,可以说是放眼全国的三线厂,像卫东机械厂这样转型如此成功的都不多。 全国的三线厂有很多,可惜大部分已经废弃,不为人知,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三线厂吗?如今它们是废弃还是转型成功?对于这些废弃的厂房您都有哪些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