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直到去世都没有原谅我父亲,就因为这件事做得就是不对!" 一位70岁的老人回忆道;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李银桥的儿子李卓韦。 2009年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一场追悼会,引来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前来悼念,其中毛主席的孙女李敏及唯一的嫡孙毛新宇等均来到会场; 而这位逝世的人就是毛主席生前最后一任卫士长:李银桥。 李银桥年幼参军志气强 李银桥系河北省东河疃村人,尤擅太极剑和太极拳,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 1938年冀中日本鬼子猖獗,经常进村扫荡,只要碰上那就一定活不了了。当时的李银桥虽然只有11岁,但是志向远大,决定参加八路军。 当时的参军,其实就是军队路过村子时,想要参军的群众主动跟部队队伍走,因为中途部队会休息,随行的群众就会有不小心睡过头的,醒来后发现部队没了,那这就是掉队了;因为李银桥年纪小,人也比较瘦小,跟着部队赶路体力消耗大,有一次就因为中途睡得太沉,睡醒后发现队伍已经走了。 但也许是自小学习太极拳的缘故,小小年纪的李银桥有着不屈的意志,一路追赶部队,最后追上了八路军的队伍。当时因为形势比较紧张,日本鬼子逢村必扫荡。李银桥所在队伍的首长觉得这小孩儿不错,挺机灵,就干脆让李银桥去做了他们的特务兵。 就这样,李银桥正式成为了一名八路军。 初遇毛主席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0万大军大举进攻延安 ,毛主席考虑要战略转移,需调一些上过前线人来做的警卫人员,当时的李银桥就被选中,安排在了周恩来身边。 8月时陕西战况已经愈发激烈,情况非常紧急,中央为了以防不测,决定销毁带不走的文件,东渡黄河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当天晚上下着大雨,陕西又是山、沟居多,视野被阻大大增加了辨别路线的难度。而身后国民党的追兵,再有半个小时就能追上来了。 派出去探路的情报员一直未归,大家心中都很焦灼地等待着。而且追兵可能马上就到,现在只能是先渡过黄河,如果不能渡河那就危险了。毛主席静静看着远方的雨雾山峦,拿出一支烟示意身边的警卫点上,当晚雨下得很大,毛主席的警卫员划完了一盒火柴都没能点着火,周恩来看到了,就示意李银桥上前去,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当时,李银桥心中也很是忐忑,毛主席的警卫都没能打着火,我怎么会打着? 但是没有办法,总不能把火柴给毛主席的警卫吧。李银桥满怀紧张地抓出一簇火柴就是一划。"刺啦"一声,火点着了!李银桥心中一松,忙凑近为毛主席点烟,摇曳跳动的火光,照亮了彼此。 毛主席抽了两口烟后,手一指说: "往那儿去" 。原来毛主席一直都在观察周围的情势,众人望向毛主席指的方向,恰好向导也带着探查的情报回来了,给出的行动路线与毛主席说的完全一致,众人立即开始动身。 这原是一件小事,但没想到让毛主席对李银桥有了不错的印象。周恩来便和毛主席提议道: "把李银桥安排到你身边来吧,这伙子挺不错的,那天晚上下着大雨,别人都点不着火,就银桥那小子给你点着了,看起来挺机灵" ,毛主席略一思索便同意了。 就这样,李银桥成为了毛主席的卫士,卫士的工作性质非常特殊,不仅要保证毛主席的安全,还有负责主席日常的生活,所以基本上都是与主席形影不离。而除了这些以外,毛主席还要求写调查日记。 转战陕北后,毛主席在南河底村做调研时,就安排李银桥来写调查日记,主要记录当地群众的生活面貌、生存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但李银桥在参军前只读过两年书,对于文章结构、遣词造句是一窍不通,只能是看到什么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有一次,毛主席看了内容后忍俊不禁,李银桥一脸懵懂地看着毛主席,不明所以。毛主席看着李银桥说: "银桥,写调查日记可以提升你的写作能力,你成日里跟着我忙,也没有时间提升文化,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你一定要坚持。" 李银桥笑着挠挠后脑勺说: "主席,我知道我写得不好,但是我会努力的。" 毛主席点点头笑着说: "你还有些自知之明,你写的内容虽然毫无章法,但贵在内容真实,比那些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的文章要好多了。" 牵线搭桥 毛主席的有一个7岁的女儿叫李讷,组织考虑找一位女同志来教导 读书识字,顺便帮忙缝补一下衣服什么。于是高小毕业的韩桂馨,就被安排了过来。 因为两人主要都是负责服务毛主席,所以工作中有很多交集;当毛主席的衣服需要补时,李银桥会找韩桂馨同志帮忙;而韩桂馨因为对毛主席的习惯不熟悉,也会求助李银桥。 韩桂馨 一来二去的,两人之间渐渐有了一些情愫,在两人还没有意识到时,没想到却先被毛主席看出来了。这天,韩桂馨坐在不远处帮毛主席缝补衣服,毛主席看着李银桥突然问道: "银桥今年多大了?" 李银桥看着毛主席答道: "报告主席,今年21了。" 毛主席转头看向韩桂馨道: "我记得桂馨今年是19吧?" 说完不等回答,便意味深长地笑着说道:你们两个年纪相仿,平时可以多帮助彼此。 李银桥听完毛主席的话后,脸"噌"的一下就烧了起来,悄悄抬头看着满面羞红的韩桂馨,心头一热。渐渐地,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在毛主席的一番点拨下,李银桥和韩桂馨提交了结婚申请书。 李银桥和韩桂馨与毛主席合影离开主席身边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15分, 李银桥扶着主席走完100个台阶,看着由毛主席亲手按下按钮,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看到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面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 所有看着这一幕的人全部热泪盈眶。 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 而当天毛主席穿的制服,也是特地准备的,布料是缴获美军援助国民党将校的料子,李银桥又请了王子清师傅为毛主席量身定制。 在1954年时主席将这件衣服送给了李银桥。 李银桥婚后也和韩桂馨先后育有了一子一女,夫妻二人感情甚笃,一家人仍旧陪在主席身边;随着和毛主席多年相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主席对待李银桥就像是对待家中的晚辈;一晃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5年。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中央号召精兵简政 ,毛主席为起带头作用,将身边多年的卫士、秘书等一一安排到基层学习、工作。没多久,李银桥就被汪东兴找去谈话,通知他也要被调离。李银桥听到通知后,想到就要离开主席身边,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没多久李银桥就接到值班卫士报告: "卫士长,主席叫你过去呢。" 李银桥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正了正帽檐,起身向主席走去。进屋后,只见主席正在看书,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招呼李银桥坐到自己旁边来。 情景模拟 李银桥心情沉重地坐在毛主席身边,低垂着头默不作声。主席久久地看着李银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听说你要走了,去石家庄?" 李银桥眼眶通红地看着主席,不发一言。在心中道:我不是去石家庄,我要去天津,因为能离主席近一点。但是他的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 主席接着说道: "你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一直尽心尽力,恪尽职守,让我能更顺利地处理工作..." 略一停顿,毛主席红着眼眶继续道 : "可我得为你的前程考虑啊!" 李银桥听罢,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哭出了声。 毛主席擦了擦李银桥的眼泪,说道: "你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一路看着你长大,我也舍不得你啊。你已经是而立之年,也该考虑自己了,下去之后,一定要心系群众,搞好团结工作,多向其他同志学习,要保证谦逊的心态,多了解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 李银桥看着毛主席问道: "主席,我会铭记在心的。" 毛主席接着道: "你要答应往后多来看看我。如若我死了,那就每年去祭拜一次吧。" 李银桥点点头,眼泪婆娑地看着主席,心中闷闷的难受。 很快就到了要离开的日子,李银桥一家人和毛主席一一道别。 临行前主席给了李银桥一个牛皮袋和一封亲笔书写的《长征》 。并再三叮嘱道: "别忘了要常来看我,我有机会也会去看你们的..." 后来的李银桥才知道,那个 牛皮袋里装的是主席的稿费800元 。 李银桥一家人和毛主席毛主席点名要见李银桥 起初,对于李银桥的离开,毛主席并不习惯,总是下意识地叫李银桥的名字。轻叹一声,恍然道:李银桥已经离开了。 1963年,为了了解河北省海河抗洪救险的情况,毛主席来到了天津。在听完抗洪救险的报告后说: "李银桥在天津怎么样?" 林铁忙答道: "银桥同志在公安部的工作兢兢业业,和大家的关系也上和下睦。" 毛主席听完,满意地点头道: "他跟了我15年,最是老实了。62年中央精兵简政,我没有办法,但其实我还是想他的。" 林铁听出毛主席对李银桥异常想念,忙说道: "这事儿好办,李银桥肯定也是很想见主席的,我们这就通知李银桥来看望您。" 很快,李银桥就接到了通知,说毛主席在天津,想要见他一面。李银桥听到消息后,立刻前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见到李银桥后,热情地牵起李银桥的手,询问他的工作和家庭等情况,李银桥告知一切都很顺利,毛主席这才放下心。 李银桥和毛主席 了解到现在李银桥是在公安部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毛主席建议李银桥去学习工业,再了解了解农业。 既然要搞社会主义,那怎么能一直在公安部待着呢? 没多久后,李银桥便从公安部调到了天津国棉厂。 之后几年中,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见面,但只有有时间,李银桥总会带着家人去看望毛主席。 未通过的检查 1960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河南信阳一带发生了饿死人的报告。 主席非常重视, 便派了李银桥前去调查 ,让自己身边的人亲自去考察。去之前嘱咐大家,到了之后不要是自己是主席身边的人,也不要提其他的中央领导人,就说自己是省里安排的工作组。 当时老百姓都是吃派饭,就是政府派饭, 那会儿老百姓也没什么能吃的,都是些野菜瓜菜之类,条件很艰苦的。 到了之后李银桥就发扬老八路的精神,住在一个老大娘家里头,给人砍柴、挑水、扫院子啥的,帮助老百姓干干家务。 情景模拟 这一住俩三月的调查,时间久了相互就都有感情了。老百姓看上级拍派下来的干部这么好,但是咱们也没什么能表示的,怎么办呢?当时老百姓养的鸡下蛋了。老百姓一合计,就把这个鸡蛋送给李银桥同志吧。 李银桥看到鸡蛋,就立刻严词拒绝: "这个鸡蛋我绝对不能要,这是你们辛苦所得,不应该给我。" 但因为老百姓过于热情,而且平时住在一起,李银桥一再推辞都推辞不掉,最终只能收下。 事情调查结束后,李银桥回去和毛主席汇报工作;主席听完连连点头,很满意这次的工作。但是 当听到李银桥说自己收了老百姓的鸡蛋时,勃然大怒 ,指着李银桥就骂道: "我派你是去帮助老百姓的,你倒好,反而吃老百姓的鸡蛋。三大纪律你是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事就不对,必须检查!" 看到毛主席如此震怒,李银桥深切的明白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恰当;哪怕是做了无数次的检查,但毛主席仍没有通过; 此事直至毛主席逝世,李银桥都没能获得原谅,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大遗憾。 李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