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工龄的长短,与退休工资是否有关系?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工资,是工作人员在职工作领取的劳动报酬,退休不再工作,何来工资? 退休,未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领取的是退休费;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退休领取的是养老金。 工龄的长短,与计发养老金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一、答案是: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决定因素为当地社平工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额度。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计发养老金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在计发养老金时,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一样起作用。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工龄对计发养老金也是起很大作用的,不可以忽视的! 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二、养老金计发的原则。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员工,养老金的计发原则,多缴费、多得养老金;长缴费,多得养老金;少缴费、少得养老金,短缴费,少得养老金。 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高低,依据当地社平工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额的多少,按照固定公式规定比例计发的。 (一)也就是说,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越长、视同缴费年限(工龄)越长,养老金自然就高;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额度越高,养老金自然就高。 (二)反之,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越短、视同缴费年限(工龄)越短,或者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工龄),养老金自然低。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额度越低,养老金自然就低。 三、为你提供养老金计发计算公式,就可以理解了。 上图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员工,计发养老金的公式,从上列公式可以看出,工龄,既视同缴费年限,在计发养老金时,与实际缴费年限同样起作用。 祝老有所养,安渡晚年! 仅供参考。 工龄的长短与退休金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对于有单位的职工来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是国家强制性的,因此工龄越长,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也越长,退休后能领取到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一般来讲,如果按照100%的缴费基数来缴纳养老保险费,每缴费一年就能领取到社平工资标准1%的退休金。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例,如果养老保险缴费达到15周年的话,退休时就可以领取到1300元左右的基本养老金。但是如果缴费30年左右的话,退休后每个月能领取到的养老金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由此可见,工龄(缴费年限)的长短与退休后领取到的退休金是成正比的。 对于有工作单位的人来讲,根据《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必须依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所以他们的工作年限有多长,那么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就会有多长。但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或没有工作单位的人来讲,你可以以灵活就业的身份去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而且尽可能地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费基数。我们养老保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这一点是千真万确。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所谓工龄,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实际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那么这个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直接决定我们退休工资待遇的高低。所以说你所谓工龄的长短和自己退休工资的高低是有一个直接关系的。 那么自己养老保险的一个实际缴费年限越长,最终获得的退休金待遇也就越高,因为在计算退休金待遇的过程中,它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取决于自己养老保险的,一个实际参保年限来决定的。举个例子,一个参保养老保险15年的人,那么他大约只能够获得800元左右的退休金待遇,但是对于一个参保养老保险达到40周年的人,他获得的养老金待遇可以说要超过3000元的标准。 所以这个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对于自己的养老金待遇是成正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自己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还是尽量要选择继续参保自己的社保,因为这样的话,才可以让自己退休以后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工龄的长短与退休金的工资的高低是成正比关系的。为你本人来讲,那么你的工龄越长,也就是所谓的实际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越长,那么你所获得的退休金待遇也就越高,这一点是完全成正比关系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你个人按照缴费15年的养老保险来缴纳自己的费用,那么你退休之后可能仅仅只能够获得800元左右的一个退休金待遇,但是如果说你按照20年的养老保险来缴纳自己的费用,那么你至少可以获得1200元左右的一个退休工资待遇!所以说这个退休金的待遇是跟我们,养老保险的一个实际缴费年限成正比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工龄。 那么这个工龄的长短取决于你实际养老保险的一个缴费年限,当然如果说你在工作单位工作一直工作下去,那么你的养老保险都会自然而然的一直交下去,如果说你没有工作单位,那么你完全也可以以灵活就业的形式来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一般情况下只要自己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那么自己只要一直参保自己的养老保险,这样的话通常都会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我暂不回答小编提出的问题,先纠正小编提出的"工资"错词,既然退休了就不能称为工资,那叫养老金。 什么是"工资"请你看一看"工资"名词解释,工资的种类指哪些,包括发给工伤、病保、内退、失业、待岗、以及农村五保户、残疾等人员领的钱叫什么,虽然发的都是钱,但它们的名称却不一样。 弄懂这些行业术语以后,再提出问题时,也显得提问人是内行,有知识。免得提出来的问题驴唇不对马尾,让人贻笑大方。 想当老师要先当学生,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不先会走就想跑,不跌脚才怪呢! 前面有几位师友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都很好,解释的很到位,我就不多此一举啦!提这点小建议,仅供参考! 工龄的长短与退休工资的高低是否有关系?如果属于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那这个关系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属于国家承认的工龄而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工龄,那就属于无用的工龄,再长也和养老金扯不上任何关系。第一,什么样的工龄和养老金的高低有关系? 工龄,就是指一个人参加工作的工作年限或是连续工龄。工龄有国家认可的工作工龄和不认可的工作工龄,所以笼统的工龄是一个大概念。国家认可工作工龄或是连续工龄,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从参加工作开始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主要包括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建国前后参加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然后达到法定的离退休年龄,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办理的退休的人员之前的工作工龄;二是在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缴费之前,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工作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三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社保缴费体现之前参加工作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四是参军入伍、下乡知识青年在进入单位工作之前的年限,也应计算参加工作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五是全面推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以后,各类城镇单位、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是作为本人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工龄的唯一判断标准,如果没有依法缴纳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是不能作为计算工作年限的依据的。上述五类人员的工龄,属于参加革命工作的工作工龄,对退休金或是养老金的高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国家不认可的工龄包括在各类民营机构、外资企业机构和个体工商户中工作的工作年限,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工作年限。第二,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视同为缴费年限。 对于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办理退休的,按照老制度办理退休,办理退休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退休金领取的标准,根据本人工龄的长短,按照本人退休前工资标准的比例来计算退休金。他们领取的是退休金而不是养老金;在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在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退休的人员,其本人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参加工作,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视同为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一样,都可以计算为退休前的工作年限,都可以作为计算养老金的退休工龄。但是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员,如果没有缴纳的养老保险的年限,不属于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不能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第三,为什么视同缴费年限对养老金的影响很大?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一样,都属于计算退休养老金的工龄,之所以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是作为养老金计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视同缴费年限,在计算养老金时,折算缴费指数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大多数地方都是折算为140%的缴费指数,而我们的实际缴费指数,大部分人是按照60%的缴费比例或是100%的缴费比例来缴纳的,如果具有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平均以后,可以使我们的平均缴费指数增加,可以增加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比例;同时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除了领取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要增加过渡性养老金。综上所述,工龄越长的人养老金就会越高。当然这种工龄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的工龄和实际缴费年限的工龄;如果工龄不能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但是实际缴费年限长的人也比实际缴费年限短的人养老金水平更高;如果不能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工龄,比如民营企业中没有缴费的工龄,对养老金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工龄的长短与退休工资的高低,不仅有直接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决定退休工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退休前的基本工资;工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所在的行业、职业和具体岗位;所在的工作地区。 1、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財政状况千差万别,不仅在职人员工资收入差别较大,而且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也等等不一。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退休金相对会高一些,这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这种差距将长期存在。 2、人们公认的烟草、电力、石化等国有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和退休金普遍较高,而地方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职工则相对偏低。就企业工人而言,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如井下工等,其退休工资就比普通工人高些。再如教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比普通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高出15 25%(特教补贴),而且满10年教龄退休的,要计入退休金。 3、退休前的在职基本工资,影响退休工资的高低。而基本工资主要是由职务、职称级别和工龄长短决定的。如有地方规定,工龄20年以上才能晋升中级职称,30年以上才能晋升高级职称等。 4、工龄对退休金的影响,还直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龄长短决定养老金的计发比例。如工龄满30年计发基本工资的85%、满35年计发90%等。二是工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长短决定养老金账户的计算指数。30年工龄和40年工龄是不一样的,工龄越长退休工资越高。 以上便是工龄长短和退休工资高低的主要关系。 工龄和退休工资有关吗? 工龄是一个非常老的概念,一般指的是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者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 退休工资只不过是大家习惯上的叫法,因为过去退休后我们领取的待遇是工资的一定比例。过去的时候叫做退休费或者退休金,现在由于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因此改叫养老金了。 按照过去的时候工龄、退休费衔接制度,工人是怎么计算退休金的呢?根据1978年《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发放本人标准工资的90%;解放战争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发放本人标准工资的80%;建国后参加工作的,工龄20年以上发放本人标准工资的75%,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发放70%,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发放60%。工龄不满10年不予退休。 现在的退休制度已经改变了 1986年,国家率先在国营企业实践劳动合同制建立退休养老基金制度。1991年国家对于企业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起养老保险。1995年,国家又逐渐完善起统账结合的养老模式。2005年,国家再次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才形成了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模式。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后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指的是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前的缴费年限,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种补偿。 其实,现在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已经不再有工龄的影子。所谓的工龄已经被缴费年限替代 。缴费年限主要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有企业固定工人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视同缴费期间,个人不用缴费国家代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缴费年限 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比如其他因素都一样,基础养老金计算时,缴费年限15年养老金待遇只有缴费年限30年的一半。个人账户养老金,也需要靠长期的个人账户累计余额缴费积累和利息计算。 工龄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吗?先说坏处, 现在如果我们参加工作,用人单位没有给我们缴纳社会保险。这种情况下是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应当依法维权。如果没有维权成功,用人单位确实没有缴纳保险的话,是不计算养老金待遇的。相对而言也有好处, 那就是我们随时可以跳槽或者选择灵活就业,在过去如果我们被单位辞退或个人辞职,连续工龄要从重新就业开始计算。 综上所述,现在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缴费年限。养老保险待遇方面,我们一般不专门说工龄这一概念了 。 关系大了。不说退休工资,光是每年的退休人员增加退休金,工龄40年x每年2元比工龄30年的就可以多20元 工龄的长短与退休工资(退休金,养老金)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工龄越长,那么养老金越多。 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1 %。" 工龄越长,同样缴费年限也越长,那么基础养老金就越多。 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为:50退休的话是195,55退休是170,60退休是139。 工龄越长,那么本人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多,因为缴费年限更多。在分母不变的情况下,那么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多,每个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越多。 这样,工龄越长,那么基础养老金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多,这样,养老金也越多。所以工龄长短与养老金成正比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多交多的,少交少的。 所以有条件的话,早交养老保险比晚交好;多交养老金比少交好。当然这也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是想交就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