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逝世,骨灰安置引发争议,最后邓小平拍板作出两个决定
1979年《新时期》的记者王行娟为了毛主席曾经的夫人贺子珍写了一部传记,在出版之际,让贺子珍就书中的细节进行校对。
然而贺子珍却对书中溢美之词一一回绝。尽管如此,很多人依然认为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坚强,她的品质,总是闪着无限的光辉。
图 | 贺子珍她是井冈山上的一枝花,更是长征中的好大姐
贺子珍第一次结识毛泽东,是在1927年。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800多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走投无路,他突然得知几个绿林好汉袁文才等就在井冈山上。
青年毛泽东洞若观火,他认为,幼小的力量在城市中是难以立足的,这点人去攻打长沙无疑是死路一条,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保存实力。
上山当个"山大王"就是明智之举,随后他马上给袁文才写信,表示希望上山一起共创大业。
当时毛泽东在湘赣的名气很大,袁文才得知很爽快地答应了毛泽东的请求,迎接毛泽东上山,而跟随袁文才的就有贺子珍哥妹俩。
毛泽东上山谈判后,被袁文才安排到一个茅草屋居住,他刚进入院子里后,第一次见到贺子珍。
起初毛泽东以为这是袁文才的女儿,只是觉得她好年轻。袁文才笑着说:"这是贺敏学的妹妹,叫贺子珍。"
多年以后贺子珍这样回忆当年的场景:"只记得青年毛泽东竖着中分头,头发很长,衣服打着补丁,而且因为长时间走路有脚伤,但他眼神里闪烁着刚毅和坚强。"
这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对彼此的印象都是极好的。
因为毛泽东长时间走路,脚底磨出了很多泡,袁文才看毛泽东身边也没有个工作人员,便让贺子珍临时照顾毛泽东,两个人逐渐认识。
1928年初,毛泽东要去井冈山下的永新县做调查,但是他是外地人不懂用永新方言,贺子珍得知后主动去担任翻译,并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在这次出门调查途中,两个人的互相敬爱之情逐渐升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贺子珍被毛泽东身上的那种优异坚强的革命素质深深吸引,而毛泽东喜欢贺子珍的才气和性格,而且她工作泼辣,待人和气,还会打枪。
对于刚刚来到井冈山的毛泽东来说,遇到贺子珍这样的志同道合的伴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不久后,一方面因为彼此的爱意,一方面因为毛泽东因为得知妻子牺牲后难过的情绪,贺子珍主动担任起照顾毛泽东的任务。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上结为夫妻,陪伴了毛泽东整整十年。
生活方面,当时毛泽东是前敌委员会书记,每天日理万机,但毛泽东不幸得了疟疾,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贺子珍对毛泽东精心照顾。甚至为了让爱人尽快康复,贺子珍多次冒险去附近的村子找药,还去请那些老中医,真是无微不至。
工作方面,当时毛主席在党内的职务多次被人排挤,但贺子珍对毛泽东的工作能力深信不疑,而且在毛泽东身边还担任助理的角色。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贺子珍还前往上杭的师范学习,毛泽东深入农村走访时,贺子珍便跟随前去,积极做笔记。
可以说在艰苦的环境中,两个人朝夕相处,十分幸福。但是毛主席集中精力指挥红军作战,很多时候不能和妻儿待在一起,贺子珍也不抱怨,主动跟着康克清等人一起走。
为了照顾毛主席,贺子珍在队伍中一到了宿营地,就抽空去毛主席办公的地方,帮助他抄写文件,尤其是长征期间。
和贺子珍一起行走的李伯钊曾说,贺子珍在长征时怀着孕,行走很艰难,只有在周末或者休整的时候才能见到毛主席。所以除了短暂的夫妻相会外,她和大部分女红军一样,都有独立的工作。
贺子珍虽然当时只有23岁,但长期的革命经验让她在队伍中已经算是老大姐了,她对年轻的战士十分关心,甚至和邓颖超一起,培养了很多新鲜的革命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中,贺子珍一次为了掩护战友,不顾个人安危扑倒在了伤员身上,而自己却身负重伤,头上身上和腿上都有弹片,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医生只能把表面的弹片取出,她的体内一直留着十几个弹片。
当时有很多人说把她留下吧,毛主席得知后坚决地说:"不能把她扔下,就是抬也要抬走。" 毛主席日夜兼程赶到贺子珍身边,拉着她的手说:"我和同志们都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的。"
这段让人难忘的经历,成为了贺子珍一生的痛,她的一生都在经受着疾病的煎熬。好在经过艰苦奋斗,她和战友终于到了陕北。
在陕北,贺子珍还生下了第六个孩子,也就是娇娇,但命运无常,在娇娇一岁的时候,贺子珍毅然离开了延安,她的后半生从此改变。和毛主席的最后一面
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从莫斯科坐着驶向哈尔滨的火车回来了,细细一算,她离开祖国已经近10年了。
贺子珍到达莫斯科后,恰好经历了苏联的卫国战争,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说自己还要找工作上班,受尽了苦难。
毛主席为了有人陪伴贺子珍,把娇娇送了过去,如今这一来就是十个年头。国内经历了抗日战争,现在解放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毛主席日理万机,得知贺子珍回国也无暇去写信,只能让贺怡代为转达,因为毛主席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女儿娇娇。
贺子珍曾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希望尽快见到毛主席。1949年毛主席入住北京香山别墅后,贺子珍让贺怡把娇娇送到了北京。
那天,毛主席禁不住内心的喜悦,见到娇娇就一个劲地问:"你妈妈怎么样?"
刚刚回国不久的娇娇穿着还有外国的风格,而且说的也是俄语,毛主席对周恩来等人夸赞说:"看看,这就是我的洋娃娃。"
与此同时,贺怡带着姐姐贺子珍打算从石家庄进京,但是在车站吃了闭门羹,当地的书记也说不清个所以然,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无奈之下,贺子珍只能南下去哥哥贺敏学那里居住,或许贺子珍也没有想到,从1947年她回国后,一直到毛主席逝世,她和朝思暮想的毛主席只见了一面,那就是庐山重逢。
贺子珍到南方后,身体不好,大病小病常常发火,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毛主席何尝不懂这个道理。
随着娇娇的长大,毛主席不仅给娇娇改了新名字"李敏",还让娇娇抽空去南方看望母亲。
上海市委隔一段时间就向中南海汇报,贺子珍又生病了。毛主席关心心切,就让李敏坐火车去南方看望,还捎去了一些瓜果蔬菜。
李敏回来后高兴地说:"爸爸,你给妈妈捎去的东西比那些药管用多了。"毛主席欣慰地点点头:"你妈妈的病我知道。"
除了捎点东西,毛主席还嘱咐贺子珍,要多听医生的话,少抽烟,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虽然见不到毛主席,但贺子珍每次收到毛主席的信件和礼物都能高兴好久好久,可她不知道,1959年的一场相逢悄然而至。
1959年夏天,广州市委工业书记曾志跟随广州省委第一书记的丈夫陶铸来庐山开会,听说贺子珍就在南昌,便登门看望。
早在井冈山时期,曾志就和贺子珍情同姐妹,多年以来,虽然彼此不怎么联系,但感情一直在。这次来看望贺子珍,也是想念贺子珍了。
图|曾志
曾志回忆说:"我端详着子珍,不到五十岁的人,却像个老妇了。花白的短发,瘦弱的身体,上身穿件褪了色的短绸褂子,下面是条黑色的半拉裤,赤足拖双布鞋,手中拿一柄蒲扇。"
曾志对贺子珍嘘寒问暖,不光询问了最近的生活,还追忆了曾经在战争年代的故事,这一切让曾志感触极深。
从贺子珍的住处出来,曾志感叹不已,遥想当年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感情多好啊,如今为何见一面都这么不易呢。
或许是为姐妹打抱不平,曾志上了庐山直奔毛主席的住处。
见到是曾志来了,毛主席起身招待,可曾志卖着关子说:"主席,您猜我在山下见到谁了?"
毛主席问:"见到谁了?"
"子珍。"
毛主席听到子珍两个字,瞬间愣住了。
"她怎么样?"
"她很好啊,和我聊起来以前的事情,就像是回到了曾经挺进赣南的艰苦年代!"
一句话,让毛主席眼眶湿润了,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哎,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啊。"
曾志看到毛主席如此情深义重也没有多说话,而是告诉毛主席,贺子珍就在南昌。
毛主席转过身来神情地对曾志说:"我很想见见她。"
"对,主席,您应该见见她。"
"对,您应该见见她。"曾志连忙去搀扶着毛主席。
"你去叫汪东兴办。"
汪东兴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听到曾志传达的任务,赶紧叫来了杨尚奎,一起研究这个事情。杨尚奎是江西省委书记,收到汪东兴的指示后,对这件事十分重视。
但是考虑到这件事的保密性,杨尚奎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妻子水静,水静年纪小,中央很多人都不认识。
7月8日,水静把贺子珍秘密接到了庐山,水静只是告诉贺子珍来庐山避暑,并不知道实情,直到一天后,即7月9日,水静才把贺子珍送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当贺子珍走上这所别墅的二楼后,她才突然意识到,她在这里要见的人是毛主席,但一切思想准备都来不及了。
22年未见,贺子珍刚看到毛秩序眼泪就肆无忌惮地流了下来,再也止不住了。
毛主席轻轻地给贺子珍倒了一杯茶,然后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等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贺子珍稍微平静了一下心情,可还是一直在哽咽,眼前这个爱人已经胖了一圈,她自己也已经50岁了,真是岁月蹉跎。
毛主席对贺子珍介绍了这些年的情况,还说自己太忙了。贺子珍认真地听着,然后把这些年在苏联经历的磨难汇报了一遍。
期间二人还说到了女儿李敏的婚事,贺子珍高兴地说:"你同意了,我也同意。"这次谈话足足一个多小时,很是融洽。
临走的时候毛主席叹气说:"你当初为什么非要走呢,我让你留下,你就是不听。"贺子珍委屈地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候太不懂事了。"
"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谈。"
贺子珍以为,这次和毛主席见面就算是打开了重逢的大门,日后一定会再见面的。可她如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居然成为了她和毛主席人生中的最后一面。我只是个普通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于北京逝世,下午3点,这个消息传遍了祖国,在南方的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震惊了。
据贺子珍的家人回忆,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后,坐在收音机旁,听着那条消息滚动播放,她眼神呆滞,双目无神。
她不吃饭,不喝水,也不睡觉,口中呐呐自语:"怎么好好的就走了呢。"
李敏在北京参加了告别仪式后,匆匆赶到上海,生怕母亲出现了什么情绪波动。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对贺子珍的打击是巨大的,从那以后,贺子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因为一次中风,半个身子都不能动了,行走只能靠着一个轮椅。
1979年,也就是在毛主席逝世三年后,贺子珍对组织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她想去北京,她想去天安门,她想去毛主席纪念堂见他"最后一面"。
这个要求上报给中央后,中央不仅同意了,还派专机把贺子珍从上海接到了北京。
去毛主席纪念堂那天,贺子珍特地打扮了一下,随行的摄影师吕相友说,已经70岁高龄的她因两年前的一次中风只能坐在轮椅上,口齿表达也不太清楚,但她那银白的短发整齐地梳在脑后,仍然明亮的眼睛、雪白的衣领、蓝灰色外套,一身干净朴素的装扮,处处透出当年"永新一枝花"的风采。
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后,贺子珍把准备好的一个花圈敬献在了毛主席的汉白玉坐像前,缎带上写着:
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领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一会就要去瞻仰毛主席遗容了,工作人员告诉贺子珍,进去以后,不能哭,不能激动,不能发出声,贺子珍表示完全同意。
可是贺子珍和毛主席感情极深,当她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李敏感觉到后,发现母亲早已经泪流满面。
工作人员担心她的身体,赶紧把她推了出来,这次瞻仰毛主席遗容,成为了贺子珍一生中最难忘的瞬间。
这次北京之行5年后,即1984年4月,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在她病重期间,记者王行娟曾给她写传记,她表示把那些夸赞她的词语全部删了,她只是个普通人。
贺子珍去世后,她的后事安排引发争议,有人说骨灰放当地陵园就行,也有人不同意,一方面她在党内还有重要职务,另一方面她的身份特殊。
上海市委不敢做主,请示了中办,中办得知后专门请示了邓小平。
随后邓小平拍板说了两个决定: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
一室指的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这里是中央领导同志骨灰安置的地方,邓小平的拍板是对贺子珍一生的最高肯定。
1984年4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举行,邓小平、陈云、聂荣臻等老革命家都送来了花圈。
值得一提的是,在贺子珍的遗体火化时,李敏发现了几个坚硬的金属物体,工作人员查看后发现那就是一直留在贺子珍体内的弹片。
李敏得知后泣不成声,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位母亲,她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走了。
在收拾贺子珍遗物的时候,李敏还发现了贺子珍留下来的一张残废证,上面明确写着"三等甲级"待遇,也就是说,从1951年这张证书发在贺子珍手上,到她离开人间,她本来可以领取一万多元的补助,但是她一分钱没有去领过。
在贺子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在北京的很多战友都来看望了贺子珍,李敏和孔令华拿着贺子珍的遗像,表情十分难过,贺子珍走得洒脱,李敏作为贺子珍唯一在身边的女儿,对妈妈的命运感慨万千。
4月26日,官方媒体向全国宣布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在讣告中这样写道: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不断革命的诗人江南水乡明珠苏州吴江黎里镇,太浦河穿镇而过,金山石砌筑的河岸齐整坚实,千年不衰。在搭着廊棚的青石板街上,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俨然一幅水墨江南的画卷。我们走进中心街30号,这里
杀人女魔头劳荣枝被捕全过程佯装专柜卖货,抬头对警察诡异微笑文那年美美本文纯属原创,感谢评论与转发!美美谈情感,每天趣谈人物,社会,热点等情感新鲜事。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关注!幼师毕业,曾经在九江石化公司的小学教了一
蛇蝎美人劳荣枝连杀7人,邻居回忆她素质很好,看起来很舒服以前脸胖,鹅蛋形的,现在是瓜子脸,乍一看很舒服,素质很好。个子一米六几,身材丰满,头发长长的,皮肤白白的,也不化妆,五官很端正长得眉清目秀,看到人就和颜悦色的一居民这样形容劳荣枝。
困难之时见真情哪些年哪些事哪些人作者邹长桂8。困难之时岁月如松桕,危难见真情妈妈在我小时候就告诉说,人无论处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而对于在你危难之时帮助过你的人,一定要带着感恩的心
卖车亏5万,二手传祺影豹只值9万,为什么不值钱?想出手影豹的车主,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这车卖二手不值钱。当我们选择一款新车时,选择那些10级左右的产品,最不用担心的就是保值率,可能开几年也不会跌的特别狠。选择豪车就不一样了,换代之后
85年山西一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奉还1985年的某一天,一名山西老农在当地政府外面徘徊走动,手里紧攥着一张纸条,脸色十分纠结。过了许久,老农仿佛下定了决心,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政府大门。当见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后,老农轻
山西面积不算小,人口为何只有3400万?说到存在感,山西省似乎比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弱了些。不过山西有天下之脊太行山,壶口瀑布(山西一侧)闻名天下,省会太原也是大名鼎鼎。山西省与内蒙古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接壤,面积约15。67
让人感到欣喜和期待,山西省仍有可能存在野生华南虎我是一名副科级猫科动物研究专家,经过科学分析地研判,我认为在山西省仍有可能存在野生华南虎。我国是老虎种类最多的国家,从北到南目前分布着4种老虎,分别是东北虎华南虎爪哇虎孟加拉虎,其
1999年胡富国离晋赴京,面对万人相送说道我最后死还要回到山西1999年胡富国调离山西,到北京赴任,山西省的老百姓听说之后,数万人来到车站为胡书记送行,人们呼喊着胡书记,久久不愿意散去,他们想要再听一听胡书记的讲话,他们希望胡书记不要忘记山西
走读俄罗斯一一从北京到圣彼得堡张兆刚我们教育考察团一行十多人搭乘的是海南航空HU7865航班,于2009年11月8日下午三时,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直飞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上午十时左右,我们一行人下火车出北京
都在提前还房贷的躺平时代,这5种人却在想办法贷款加杠杆这几天和身边在创业的朋友们闲聊,他们分别做外贸童装机油旅行互联网。聊完发现,多数都躺平了。在我印象中,中小微企业主是最能折腾,也最愿意折腾的一批人,可现在的行情下,对他们来说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