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死了。 普京深切悼念。 但又不参加他的葬礼。 真是复杂的心情啊。 所谓盖棺定论,其实戈尔巴乔夫还没进棺材,他的结论基本也就定了,因为他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死"了。 至少,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进化到全人类发展视角给予其"圣者"的地位。 因为,北约依旧还在,世界向多极发展,矛盾冲突更多更为复杂,军备竞赛仍在继续,全球人民还在新冠疫情中苦苦挣扎。 有人说,得感谢他,因为他的骚操作,使得中国北方广袤边境威胁得到长时间缓解,而能够全力以赴推进改革开放,一心一意发展经济,才有了今日之繁荣富强。 有人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好心没把事儿办好,苏联的解体,除了俄罗斯部分群体受损,对其他国家好像还有点好处,客观上为世界和平起到了贡献。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戈尔巴乔夫核裁军、和中国和解,这些外交操作是他的主动作为吗?显然不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势不可挡,中国的北方防线固若金汤,中国的核导弹同样准备充足。 谁怕谁啊? 拜登将主要矛盾从印太引向东欧,是不是也要感谢他呢? 要感谢,得感谢自己,没有团结强大的国家,到哪里都会被欺辱。 中国人已不是任人欺凌、看人脸色说话的时期了。一、中苏多年来的恩恩怨怨。 源头。虽然社会主义理论起源于法德,但是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德国的工人运动也失败了,而只有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时沙皇俄国刚刚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惨胜,元气大伤,不少受压迫的底层官兵更参与到起义方,沙皇俄国的军事基础首先垮台。这个时候,协约国为首的欧洲军队非常恐慌,赶紧干预,甚至日本都从远东骚扰了一下。当然,最后干预失败,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了。 其中有个小插曲,在最危急的时候,列宁和北洋政府谈条件,如果北洋政府支持苏联,苏联就返还沙俄侵占满清割让的约150万平方公里领土。最后不了了之。 事实上,苏联虽然继承了沙皇俄国的大部分权益,但是要让其放弃既得利益,当时是不具备相关条件的。 十月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很快被各国复制,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最早是中国共产党,但是苏联当时在中国是多点布局,包括和国民党的合作,北方军阀张作霖、冯玉祥、盛世才都曾经有过接触。 在国民党合作的过程中,蒋介石曾去苏联考察,但回国后,曾向孙中山进言:"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过信俄人,而不能尽扫兄之兴趣也。" 当然,对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作用还是挺大的,通过北方援助中共抗日,在东北解放过程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但是,苏联和中国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是磕磕绊绊的。 一是苏联在中共早期就一直遥控指挥,出了不少问题,到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李德水土不服的问题已非常明显了。遵义会议表面上只是对相关职位进行了调整,其实质是中共高层在中苏关系中争取相对独立地位达成基本共识,通过延安"整风运动",逐步调整苏联在中共高层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非性格顽强、自信的毛泽东不能完成,这就是其历史地位的根源。 二是在雅尔塔"三巨头"碰头后,斯大林提出出兵东北的重要条件是外蒙古"独立",在美苏联合施压下,民族主义者蒋介石含恨放弃对外蒙古的主张。蒋介石清楚,即使不签字,苏联也必会武力支持外蒙古"独立",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 三是在解放战争中,苏联和美国有共识,希望国共"划江而治",分裂的中国符合美苏的利益。但是,同样是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他写道:"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四是中共刚刚准备启动解放台湾,苏联就在考虑日本海西岸出海口的问题,随后美国出兵,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的结果有两个,三八线(苏联未能取得半岛出海口)、中国推迟解放台湾,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欠了苏联不少钱,对,苏联援助的武器是要分期偿债的,后来中苏交恶,这部分钱毛泽东还抓紧还了。 五是斯大林下台后,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在其谋求租借中国出海口被拒后,甚至挑动某些人反对毛泽东(当然还有明着故意挑拨相关关系),不管是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是有功有过的,苏联批判斯大林,其实也就影响了后续继任者的自身根基,中国对毛泽东的过与功则是"三七开"的客观评价,两国分道扬镳,在其选择评价历史的态度时似乎就确定了日后的不同际遇。 六是1962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冲突加剧,中国也相应启动对印反击战,这个时候苏联又是核威胁。中国也勒紧裤腰带,加快了"两弹一星"的研发,于1964年成功试爆原子弹。几乎与此同时,启动大三线建设,将原本在交通便利的沿江沿海企业内迁到交通不发达的内地山区,严重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七是几乎同一时期,越战爆发,由于美国持续受挫,苏联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当然,也正是此刻开始走下坡路)。1968年苏联发动"布拉格之春",中国发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苏联准备动用超规模的核弹头,征求美国意见,美国却基于平衡考虑持反对意见,并反而威胁起苏联,这是继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再次反威胁苏联。 苏联是比较冲动的,需要实力制衡。 八是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尼克松在1972年正式访华,日本等国随后跟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加剧了苏联的孤立和衰落。 九是1979年苏联从中亚出兵阿富汗,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打通印度洋出海口,这场战争拖了苏联十年,美国在背后大力支援,本拉登据说就是这个时候和中情局搭上线的。 苏联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是内忧外患了,首先是阿富汗战争拖了太久,其次是被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忽悠,疯狂开展军备竞赛,1980年的石油疯涨后持续下行,1986年沙特和美国达成默契,疯狂增产,将油价彻底压垮了,这种暴涨暴跌让苏联的经济雪上加霜,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苏联内部正悄然发生变化。 苏联看似强大,但是其内部机制问题,存在各种特权,这使得脱离群众的问题愈发严重,更重要的是,以情治见长的苏联还存在被美欧战略间谍渗透问题。二、怎样认识历史上的中苏关系 有人说,中国几千年历史,最大的危胁一直就是来自北方,无论是匈奴、突厥、蒙古,还是苏联,尤其陆地作战是苏联的长项。 苏联的解体,对中国或是好事?好像有点道理。但其实过于肤浅。 苏联是怎么来的啊?中国是怎么来的啊?还记得《国际歌》吗?这两个国家建立的共同理想就是解放全人类、促进世界和平,多么伟大的理想啊。 可是,苏联是怎么做的呢?内部腐化,对外蛮横,不作不死啊。 上世纪最大的遗憾就是中苏的分道扬镳,这给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可乘之机。 苏联,原本是制约美国的重要力量。 爱因斯坦等人不仅是科学家,更是哲学家,他敏锐地配合将核武器的秘密交给了苏联,使得苏联核武器迅速发展,成为抗衡美国的终极力量。 如果谦虚点,和中国携手制衡美国,会不会更好? 那么,中国北方的问题还是问题吗? 但是由于苏联贸然行动,露出破绽,不仅影响了这种平衡,更由于内部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平衡世界出现严重倾斜。 対,美国一直在全球故意制造各种冲突,其实质都是想促进中苏(俄)内部发酵。 有人说还有中国,目前看好像可以,但三十年前是不可能的,且中国还是更强调防守,这么多年过去,基本上是美国独霸全球的格局,所谓多极,北约诸国本就是其盟友,中俄更多选择防守。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苏联的缺位,很可能就没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更别说科索沃战争了。 有人说,这些政权有问题啊。你宣判的吗? 苏联的解体是上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所带来的问题并不比其带来的好处少。 当然,如果他自身不改革,解体了最好! 该怎样改革?这是戈尔巴乔夫要考虑的事情,但戈尔巴乔夫不是天才,他悲观绝望,决定直接——拆! 懦夫! 逃避责任的懦夫,如果还当作功绩那就是无耻了! 其访问中国,邓小平只是礼节性握了握手,根本就不和他拥抱。 两国破冰,很大程度上实力此长彼消的必然结果,他拿阿富汗都没辙,还能拿中国有啥办法?而中国已经开放发展了多年,底气越来越足。 中国虽然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他自身治理出问题,主动寻求和解,其出发点也是在减轻自身压力,干嘛还要"感谢"他?莫名其妙。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确实死了…… 总之,在中苏关系上,问题更多出在苏联一方,很多矛盾其实是苏联霸权主义作祟造成的,中国一直只是强调独立自主,这是塑造大国国格的必由过程。三、中俄开启战略合作新时代 俱往矣。 中苏恩怨都已随风。 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新的时期,苏联的最大遗产继承者俄罗斯逐步发展起来,当然,俄罗斯经济和石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世界矛盾冲突需要军火等有一定关系。也和普京勤勉务实等综合能力有关。 美国的独霸其实也在加剧他自己的变异,那就是对外习惯性动用武力,或者通过金钱等干扰各国选举,他自己的选举绝不能被干预——一查到底!但是别人的选举他就喜欢干预,自己打脸,自己因为急功近利拆自己的台,这样的国家的言论怎么还能轻信呢? 最典型的是俄乌冲突后,又有不少国家放弃承认"科索沃",科索沃说白了就是一出闹剧,是美国对南斯拉夫族群团结力量的憎恨,就如当初肢解击退十字军的萨拉丁所在的库尔德族群一样。 普京在顿巴斯的操作是归缪法,但克里米亚确实是历史遗留问题。 美国的独霸仍将长期威胁世界安全。 中国面临的威胁也从传统的北方转移到海洋方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中国逐渐靠拢是很正常的。 中俄联手,在很多问题上制约了美国的胡作非为,这也就成了中俄持续被遏制的"罪名"。 但是,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当初的石油管道路线,俄罗斯就不那么干脆。 俄罗斯国内也有防备中国的声音。 其实也正常,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被极左极右长期把持,中庸之道可能是各方面利益综合平衡的表征。 也不要杞人无事忧天倾,几十年后的事情,自有后人去思考和解决。 不管哪种出现哪种情况,其实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团结很重要。 俄乌冲突已有半年,俄罗斯顶住了最早的压力,但目前乌克兰背后的操控者美国想把乌克兰打造为又一个"阿富汗陷阱",而一开始观望的欧洲诸国,秋天前不急着斡旋,似乎也有跟随美国的思路。 俄罗斯地域广阔,地下有矿,能够自给自足,这就有些像地主,但是在商业贸易方面就比较困难了,而美国更像商人,受《海权论》的影响,充分发展海洋军事力量,长时间拖下去,俄罗斯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 俄罗斯地域广袤,其实并不怕入侵,最怕的是内部矛盾加剧,导致分裂。 所以普京当初是中了老拜登的激将法了,现在也在思考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