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公司的研发工程师一般属研发部,而研发部就是制造业公司里的核心部门,研发与销售也被很多制造业公司喻为公司的两驾马车,而研发工程师就是研发部的核心技术人员,其工作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说。 下面看看研发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研发工程师并非外人眼中像个绘图员,只是在电脑上画画图而已。其工作范围非常广,贯穿从设计到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所有工作都要参与,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成本核算、专利分析与规避、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评审、评审问题点修改、专利申请、手板发外制作、模具发外报价、模具设计与评审跟进、零部件选型打样、产品试装、产品调试、产品问题点修改、产品认证安排与跟进、产品试制/试产组织、产品测试、产品量产跟进等等工作,这里面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也有依靠项目团员配合完成的,但都离不开研发工程师掌控,研发工程师既要承担设计工作,也要承担项目的推动工作,是一个综合型的技术人员。 再来看看研发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知识。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产品有家用电器、通迅电子、玩具等等用品,那我下面谈一下家用电器研发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吧,也是我们平时招聘研发工程师时最关注的技能。 上面有提及到研发工程师的工作贯穿由设计至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工作都必须了解的,其中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就是要做到熟悉或精通的。 1、设计软件使用:包括2D、3D绘图软件,尤其是3D绘图软件,是我们招聘研发工程师时的必考技能,如果这一关过不了,那基本只能得到"回去等通知吧"这么一句残忍的回复。家电行业一般用PROE(CREO)三维设计软件,而2D绘图软件一般用AutoCAD,但在面试中不考,因为大家都默认你会的,但不管怎样,也是必须掌握的,因为日常工作中都离不开它。 2、模具结构知识:虽然研发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结构设计,但想让你设计的产品能够落地实施,就必须熟悉模具结构,比如说注塑模具常识,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出模?外观面拔模角取多少?内部结构件拔模角取多少?哪些结构需要用行位出模?哪些结构用斜顶出模?哪些结构要用绞牙机构?哪些结构会产生缩印?哪些结构产品用二板模?哪些零件结构用三板模?这些是必须要懂的,否则你设计的东西只能是个笑话,只能是废纸一张。同样,五金模具也一样,常用的五金模具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3、常用材料的特性:主要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塑胶材料和钣金材料。而常用塑料的主要特性,如收缩率、耐温性能、抗拉/弯强度、韧性、刚性、食品卫生符合性、表面光洁度、价格等等是必须掌握的。而钣金材料也是如此,常见的板材如不锈钢、不锈铁、电解板、冷扎板、铝板等等材料性能也是必须清楚的。 4、标准的掌握:标准分成国标、行标、企标这几大部分,如做国内销售产品,就必须熟悉3C标准、食品接触安全标准、ROHS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等等标准,如果确实记不住,也一定要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哦。 5、专利知识:机械类研发工程师重点掌握机械结构类专利即可,如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等知识,外观专利一般不作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专利分析、专利检索、专利规避能力,否则,你设计出来的产品同样无法落地,即使勉强立项开发,最终也会面临被控告、下架、罚款、并销毁模具和产品等风险。 以上几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面试研发工程师时必考的知识,当然,其它知识也会涉及一部分,但一般不会是重点。当然,其余的知识如果也做到精通就更好,如果做不到精通,那起码要有应有的了解,只有这样,你才是位合格的研发工程师,你的设计才能由图纸转化为实物产品,才有机会进入大批量生产制造。我的微信公众号是「机械设计工程师之家」,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我并不是技术上最资深的,但我绝对是最愿意分享干货的。 除了华为这类顶级公司,大部分的中国制造业没什么研发的,进去了大部分做工艺类,简单的就是处理产品异常,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惨一点的需要倒班,中国企业两班倒,外企三班倒,如果不需要倒班,加班一般会到晚上9点后。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任何实物性的产品,都离不开制造,制造是技术落地转化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粗放式的制造靠的是劳动力,人口红利举足轻重,今时今日,智能机器人正逐步替代人力。精细式的制造靠的是工艺,机器,技术,比如芯片制造。 在制造业企业,研发工程师最核心的是产品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电控设计,问题优化与整改。研发工程师最主要的职责是为技术落地保驾护航。与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不同的是,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工作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与机器,产线必须紧密合作。 普通来讲,制造业的研发待遇人均薪酬不高,这是因为我国制造业普通技术含量不高,这是当前行情决定的。我相信,中国制造2025一定会成功,最终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谢谢大家。 在制造业行业中,各公司根据研发产品的不同,需要做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设计产品的结构,功能,外形,工艺,还有材料,装配,测试,产品说明等等,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泛,所需的知识也比较多。这个岗位要求有较强的专业软件运用水平,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行业经验,还要有各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看到阅览的人那么少,就知道这个行业被社会严重看低!虽然自己也是这方面相关,但有时自己被逼的有点看不起自己的行业的心理,更不用说芸芸众生了! 再者确实没什么创新研发,特别是除了那几家,类似苹果公司原发创造力的就少的可怜,就是工业设计还点极个别原创的! 大部分电子硬件、软件、测试都是根据既定的模式走走过程,查查问题。却拿着比原创工业设计更多的福利和地位! 以此类推,这就是对于创新的不尊敬,曲解和缺乏使命、良知的现象之一! 制造业离创造业有多远,理念和价值观首先都达不到! 还有就是质量、市场、消费、心理、竞争、品牌、使命、担当等等等等所有产品关联项! 仅仅是画画图,设计评审,搞搞模具、制板、打样那么简单吗? 研发工程师也有画图的测试的,一般来讲这个部门出来的产品涉及到大的改变,对论证分析侧重点高些。说些不吐不快的题外话,机械发现几百年也没有什么新的技术,有人说修改结构画画图不是创新,做饭这个技术几千年了,油盐酱醋比例不一样顺序不一样导致味道还不一样呢!主要是机械行业和制造行业投资大回本慢导致工资低,在这个只看钱的社会被分三六九等很正常 一个产品的完整开发流程是,UI也就是外观设计,在就是结构,具体的模块构造,还有就是硬件电路,也就是电路板,在就是软件开发,编写程序,基于硬件实现一些逻辑控制功能。最后就是产品的试装,试装无误就是送样,跟客户确认样品,与客户所需要的东西进行匹配,最后就是确认量产。 制造业公司中的机械结构研发工程师,其实也并非想象中高不可攀,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属于应用型研发,主要以新产品项目的设计为主,他们所说的创新,通常也是属于微创新,并不会涉及到底层或基础研发。而真正的底层研发和基础研发只有极少数的大公司才会存在,他们通常属于公司里的研究院,或者是研发中心里的基础研究部门,只有这些部门才涉及底层研发以及基础研发,其他绝大部分公司所说的研发,事实上都是属于应用型研发。 研发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广泛,工作流程也比较长,可以说贯穿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这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成本分析、专利分析、产品功能实现、产品结构设计、手板(快速成型)制造、功能原型机测试实验、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程试制、工艺试制、小批量生产、产品验证、产品安全法规认证、批量生产等。可以说,整个开发过程是由研发工程师领导的。许多公司要求研发工程师既做产品设计又做项目管理,这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 研发工程师工作内容看具体岗位,比如手机类研发工程师包含软件,硬件,结构,测试,质量等岗位,软件负责软件开发,硬件负责硬件开发,测试负责软硬件测试,以上岗位主要是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质量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主要是协调沟通,负责协调调度各部门,跟进处理研发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