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谣言无处不在,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实在是非常形象了,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专家各种辟谣。 当然,在茶叶圈也不例外,关于茶的谣言也是经常有新花样出来。 这些茶叶谣言,大多是商家为了售卖自己的茶叶而放出的,也有些是被"半瓶子水晃荡"的茶客误传的,反正真真假假让人迷惑! 笔者平时无事也爱喝点茶,所以对这些茶叶"谣言"颇为好奇,想弄个明白,遂向一个老友请教。我这老友是江苏人,老家就是茶区,今年有50来岁了,是有名的"茶痴"。 老友喝茶有20多年了,对茶叶知识了如指掌,所以给我科普了这3个茶叶"谣言",大家可以看一下,以后可别再被骗了。 ► "谣言一":喝茶必须要洗茶 洗茶这个概念也不知道是谁提出的,反正逐渐成为了茶圈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茶叶真的需要洗吗? 其实那些比较细嫩的高级茶叶是不需要洗茶的,因为头道茶中也会析出一部分营养物质,倒掉太可惜了。 当然肯定会有茶友说,茶叶上有灰尘细菌什么的,不洗喝了不放心。其实现在大多数茶叶生产过程都是很合规的,并且及时密封包装了,能沾上的灰微乎其微。 洗茶不是不可以,要分类,像那些发酵过的黑茶或者陈年老茶喝的时候可以洗一下,不过细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3秒内把水倒掉,免得泡出内含物质。 ► "谣言二":好茶都是越嫩越好 这是一个伪命题,国内有六大茶类,不同种类的茶评定标准不同。 就拿绿茶来说,基本上就是以嫩为贵,越是高级的绿茶,茶叶越是细嫩,因为鲜嫩的芽头苦涩味比较淡,更甘醇适口。但也有例外,太平猴魁则是茶叶成熟度高一些,滋味才能出来。 而那些岩茶、老普洱茶,并不细嫩,但丝毫不影响它们是顶级茶。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好茶都以嫩为好。 ► "谣言三":剩茶过夜能养壶 这绝对是无稽之谈,有些茶友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把喝剩下的茶汤和茶渣放在茶壶里过夜,说是能养壶。 孰不知这样不仅容易形成茶垢,还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夏天,温度高,茶渣容易变质,用这样的茶壶喝茶,那绝对是有危害的。 所以,喝完的茶渣要及时倒掉,用过的茶具要及时清理干净。 喝茶,真是一门学问,常喝茶也能让人变得爱思考,所以大家要学会懂茶,明辨是非、真假,不要人云亦云。现在正值夏季,是喝绿茶的好时节,我向老友讨要了2款口粮绿茶,品质出众又便宜,大家看看咋样? ► 绿杨春 绿杨春,是江苏扬州产的名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其产地位于扬州市仪征的低山丘陵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呈酸性,适宜种植茶树。 这里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名,所产的茶叶在宋代还被列为贡茶。 特点: 其外形细秀如新柳,多为芽头,色泽翠绿匀润;冲泡后,唐宋清明透亮,内质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匀嫩,颇受江苏人的喜爱。 ► 凤鸣毛尖 此茶是著名的"早茶之乡"——四川宜宾的特产,隶属于当地名茶"天府龙芽"系列,是明前毛尖绿茶,品质佳而且还便宜,凭借超高的性价比颇受行家的青睐。 凤鸣毛尖是典型的高山绿茶,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日夜受到清风玉露的照拂,常年多云雾环绕,所以长出的茶品质极佳,叶片肥厚多汁,内含营养物质丰富,并且纯天然无污染。 其制作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又精湛,使得此茶中保留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口感比普通茶要甘醇鲜爽的多。 特点: 干茶色泽隐绿,白毫披伏如银,条索细直圆实,茶骨重实,干香怡人;冲泡后,清新自然又馥郁的栗香阵阵袭来,闻之令人垂涎; 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十足,喝到嘴里,微苦后回甘极快,非常醇爽,满口的茶香,感觉整个人都清新通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