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万不得已的下策
批评是万不得已的下策
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 并激起他人的反抗。英国有句民谚:要记住,批评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侮辱人的。所以不要轻易地去批评谁。
Z先生是纽约市的个年轻律师。 有一次, 他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一宗涉及巨款和违法的重大案件时出庭辩护。当时一名法官对他讲:" 根据军舰制造厂限制条款,你的当事人应判6年刑,难道量刑不当吗?"Z先生看了法官一眼,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尊敬的法官, 这种条款是不存在的。"
事后Z先生说:" 当时法庭内鸦雀无声,室内温度好似突然降到了零下。我是对的,法官是错误的。于是我就向法官直言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可你想他能同意我的观点吗?不会的。但我仍然相信自己的观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我觉得这次辩护发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成功,但就是没能说服法官。其实当我指出这名法官的说法不对时,我已经犯了一个大错。"
真正有智慧的人,决不会简单地批评对方,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我们不要去责怪别人,而是要试着去了解他们,弄清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会比批评更加有效,而且这样做还能产生同情、容忍以及仁慈的效果。了解了一切,就会宽容一切。
已经去世的"百货大王"约翰.华纳梅克曾经承认:"我在30年前就已经明白,批评别人是愚蠢的行为。我并不埋怨上帝对智慧的分配不均,因为要克服自己的缺陷都已经非常困难了,当然更没有时间去埋怨上帝了。"
我们要切记,与我们交往的不是纯粹按道理或逻辑生活的人,而是充满了感情的,带有偏见、傲慢和虚伪情绪的人。批评是一根导火线,它足以使人的自尊爆炸,这种爆炸有时会酿成大祸。
一个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会遇到一些复杂或者令自己气愤的事情,或许这件事情是别人的错,或许是自己的错。但是,由于面子问题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我们总能找出批评别人的理由。于是我们就会用比较强烈的语言来批评别人,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中国有句老话"树活一张皮, 人为一张脸" 。有的时候,对方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但你批评他,他心里也会不太舒服,有的甚至会对你怀恨在心。所以,使用批评要特别地谨慎小心。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一次又一次地任命新的将军带兵打仗。而每一个将军一了,麦巴里兰、 波普、伯恩基、胡克尔、格兰特都相继惨败,使得林肯只能失望地踱步。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痛骂那些差劲的将军们,但林肯信守"不对别人批评,只对大家祝福"的准则,一声也不吭。他喜欢引用的语句之一是"不要评议别人,别人才不会评议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回答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们在同样情况之下,也会跟他们样。"因为林肯知道,这些批评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只会使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坦率给人提意见的人,即使不因此招人怨恨,至少也不会受到欢迎。这是因为人类都有强烈的自尊,都有面子的需要,都希望受到表扬而拒绝批评。虽然明知道别人有过失而不及时批评纠正是不对的,无异于怂恿其继续犯错误,但在提意见的时候如果施行"无麻醉手术",言辞激烈可能会使对方坚持错误,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说批评是一门艺术,只要运用得好,它还是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在万不得已需要批评别人的时候,首先必须对被批评者寄予同情。这里的同情,当然不是指去同情他的错误,而是要谅解他犯错误的原因和体谅他已经犯了错误时的难过心情。只有这样,我们在批评他时,才不至于把话说得太难听。只有当被批评者认识到你是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同他敌对时,他才可能接受你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