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新政府的表现一直饱受外界批评。一方面是德国在大方向上始终跟随美国起舞,没有半点撑起欧盟门户的意思;另一方面,虽然德国对乌克兰进行了大笔资金援助,但在武器援助的问题上"马失前蹄",不但被泽连斯基"当众羞辱",还被乌克兰驻德大使揪住不放,恨不得将"软弱"标签贴到朔尔茨脑门儿上。可以说自从默克尔卸任之后,德国不但腰板挺不起来,甚至连主心骨也没了。 根据德国最新民调,目前有高达49%的德国民众对朔尔茨感到失望,而高达55%的德国人对德国联邦政府感到不满。德国人的不满,除了朔尔茨政府在外交上接连遭遇失败引发质疑之外,更重要的是德国人目前的处境非常糟糕。 前段时间,欧盟通过了对俄煤炭和石油禁运的决议,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德国跟很多欧洲国家一样,正在高昂的能源价格中挣扎。此外德国政府还接管了俄气在德国的分公司,导致天然气中断。德国政府不得不另外寻找高价替代方案,最终这些成本将被转嫁给用户,预计每年将使德国消费者损失50亿欧元。 难怪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不少人都在怀念默克尔,德国民众普遍认为这位政坛老将才是斡旋俄乌冲突的最佳人选。当地时间6月7日,默克尔罕见地接受了采访,这是自她去年卸任、远离政坛以来首次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默克尔虽然"随大流"地表示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声称俄乌冲突是"巨大的悲剧",但她同时还非常清醒地表示,德国没有办法回避跟俄罗斯来往,因为俄罗斯太大了,令人无法无视,尽管双方有太多的不同,也必须找到共存之道,这无疑是在打脸美国和欧盟。因为从目前美国和欧盟的措施看,他们完全是为了将俄罗斯击垮,最好能"彻底从地球上消失",思路相当极端。 默克尔这番话,依然延续了她所主张的对俄缓和政策。实际上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默克尔也数度躺枪,由于她的东德出身、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再加上在任期之内跟俄罗斯合作完成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因此一直有一小撮人在不断对默克尔进行指责。 批评者认为,正是默克尔的政策导致德国过于依赖俄罗斯进口能源,而且在不少西方政客看来,俄乌冲突爆发后,默克尔发声也不够。两个月前,泽连斯基甚至还翻出了陈年旧账,批评默克尔过于靠近普京。而当时默克尔通过发言人反击道,2008年阻止乌克兰进入北约的做法是无比正确的决定,让泽连斯基哑口无言。 实际上,泽连斯基就是张口就来,默克尔在其任期内为了斡旋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明斯克协议,虽然该协议已经形同废纸,但并不等于她的外交手段是错误的,因此她不会道歉。的确,如果没有默克尔数十年如一日在大国之间斡旋平衡,很难想象如今的欧洲会变成什么样子。 至少在默克尔当政的16年中,德国一直保持着审慎和反思的态度,严肃地对待不光彩的历史,而如今趁着俄乌危机发酵,德国居然做出了危险的动作。 本月初,经德国联邦议院批准,一项1000亿欧元的联邦国防军特别基金得以通过,为日后扩军和突破二战之后战败国的军事限制埋下了伏笔。本以为德国会对敏感的军事议题保持低调,但朔尔茨政府显然不愿意再装了,表面上看德国加大军事投入是为了"防御"俄罗斯,但实际上德国人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6月7日当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就表示德国将加大军事投入,以加强对北约东翼的保护。这笔钱将会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武装部队和北约最强大的部队之一"。看起来,在经过几十年的蛰伏之后,失去了默克尔的德国似乎又要回到那个危险的老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