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蹲下后再站起来就"眼前一黑",而且还必须闭着眼好一会才能缓解,而且还经常出现,是不是患了什么病了? 很多人都出现过,蹲久了再站起来会"眼前一黑"的情况。但是,很多人单纯地以为自己是贫血,或者低血糖,多补血、调控血糖,算不了什么大事。 那么这个"眼前一黑"真的是低血糖和贫血造成的吗?有没有什么危险呢? "眼前一黑"是贫血、低血糖? 其实大家会认为这种现象和贫血和低血糖有关系,也是很正常的。 就拿贫血来说吧,我们每个人身体中流动的血液占了体重的百分之7~8。那就是一个60kg的成年人,身体中约有4200~4800ml的血液在流动。 身体中的血液时时刻刻都在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两个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在这两个循环中进行着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交换,再加上代谢产物的排出。而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参与,那就是红细胞。 人体周身遍布了血管,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爬满了每一处组织,就是为了让血液能够达到身体的任意部位。红细胞携带着足够多的氧气和养分,能够及时满足各个部位组织、器官的需求,保障人体的正常运转。正是因为有了红细胞时时刻刻的工作,身体各个器官才能维持正常的稳定状态。 而贫血的发生,就跟外周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有着一定的关系。当血液中的红细胞低于了正常范围时,红细胞的数量变少,自然就无法携带足够多的氧气,就不能对组织器官进行充足的供氧。而这将导致一系列的症状,甚至导致器官的病变。 因为神经系统的细胞对于缺血、缺氧的反应十分敏感和迅速,所以贫血的人经常有非常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倦怠甚至晕厥。所以一提到贫血,人们就想到了头昏,刚好一想到头昏和"眼前发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贫血。 除了贫血外,"眼前一黑"的症状也可能和低血糖有关。 我们都见过大学生军训,学生们在烈日下站军姿、跑圈,很是辛苦。很多瘦弱的女孩子都坚持不了,甚至有当场昏厥的。这很可能就是因为太瘦弱的女孩子,在暴晒下导致低血糖性晕厥。 低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下降,成人血糖水平降低至<2.8mmol/L(50mg/dl)被称为低血糖。其实会引起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空腹、劳累过度等。 低血糖发生的时候,可有心悸、大汗、昏厥等症状。低血糖在糖尿病的患者中很常见,还有先天性酶代谢异常的患者,也较易发生低血糖,需要及时就医。如果不是病理性的低血糖,在出现症状的时候,吃点东西就可以缓解。低血糖也常常和昏厥联系在一起,所以"眼前发黑"在低血糖时很常见。 虽然低血糖和贫血都有可能导致人出现"眼前一黑"的情况,但是这种症状跟体位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意思就是,蹲久起身时出现的"眼前一黑",不一定是低血糖和贫血导致的。那到底会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学者们的研究,现在也已经有了结论,很大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顾名思义就是在体位改变时出现的症状,比如在人在蹲位时,心脏和大脑都处于低体位也就是离地面较近,这时心脏仅需要稍做功就能满足给脑部供血,心脏处于低功率工作状态,当身体突然直立时,身体重心相应抬高,如同负重上楼,这时低功率工作状态的心脏一下子不能适应高负荷工作,所以会出现脑部血流不足情况。 血液减少就代表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也不足够,而全身的器官对于缺血缺氧的反应是十分敏感的,自然也就会出现"眼前一黑"。不过身体自我调节功能很强大,心脏很快(1-5min)就适应重心升高的工作状态。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在快速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的疾病。可以利用直立倾斜试验(HUTT)来确诊:受试者身体倾斜角度至少60°,最初3分钟之内收缩压持续下降至少20mmHg,或舒张压持续下降至少10mmHg,或两者兼有,可确诊。 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的血压突然降低,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在我国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很高,分布在任何年龄阶段,尤其是中老年人。年龄≥65岁人群的发病率可达到20%~5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且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虽然通常情况下,体位性低血压不会有直接的生命危险,但是其并发症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体位性低血压是被公认的跌倒晕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因为非常容易导致骨折、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反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就很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可能会并发记忆力减退,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很可惜的是,体位性低血压目前是没有办法治愈的,而治疗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跌倒和晕厥等症状的发生。 由于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于老年人,而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可能伴有慢性疾病。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就非常容易引起其他其他疾病的发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很可能很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突然起身或者是站立的时候,发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前黑曚或者晕厥的状况,那么就建议及时就医,确诊一下是否患有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虽然现在无法治愈,但是,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的几率。 体位性低血压生活需要多注意 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要尽量远离诱发的因素,避开能够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因素,例如早上起床的时候要缓慢起床,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久坐。 而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体位的时候,最好先进行准备工作,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例如先从卧位转换到坐位,再从坐位转换到站立位,尽量避免蹲下的动作。 大多数的体位性低血压都是因为动作突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比如说蹲久了突然起身,就很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避免不了下蹲这个动作,那么在蹲下之后需要起身的时候,可以先慢慢抬起屁股,扶着膝盖活动活动小腿,让身体渐渐的适应血液的循环,然后再慢慢的直起腰来。最好能够扶着一个支撑物,让自己适应一会儿再站起来。 同时还要调节盐和水的摄入量,适量地增加盐和水分的摄入,能够增加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的水平。但是平时盐分的摄入是要适量,而不是越多越好,因为高盐的摄入很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并且平时一定要注意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地增加一些运动,结合自己的个人身体情况,选择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之后一定要进行血压的监测。 而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和镇静药的人来说,在站立的时候一定要靠着支撑物,缓慢起身,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晕厥摔倒。 平时生活中多多养成好的习惯,并且小心谨慎,不仅是为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也是为了避免各种伤害出现在我们的身上。 总结 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会在生活中出现蹲久了,突然站起来会"眼前一黑"的症状,可是很多人都不会在意,因为这种症状不会一直持续,几分钟就会自己消失。 也有很多人认为体位性低血压算不上是一种疾病,虽然体位性低血压本身不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但是体位性低血压很可能会导致昏厥、摔倒,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中老年人发生急性疾病的一大部分原因。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后果的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就算是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在改变体位的时候也要动作缓慢。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让自己的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万事做到小心谨慎,才能够保证安全。